1.“指鹿为马”有什么成语典故?又有什么影响?

2.指鹿为马的文言文翻译

3.指鹿为马指的是谁

4.指鹿为马?什么意思?什么典故?

5.指鹿为马的出处和典故

6.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 关于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

7.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

8.指鹿为马典故

指鹿为马的意思和典故_指鹿为马的意思和典故简单

指鹿为马,汉语成语,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胡亥做了皇帝后,赵高对胡亥说:“陛下要注意,诸公子和大臣们正在为沙丘之谋而蠢蠢欲动啊!”二世一听,马上紧张起来,忙问赵高如何应付。赵高见时机已到,便煞有其事地说:“万全之策惟有‘换血’,铲除祸患。这样,陛下就可尽情享受人间乐趣了。”二世一听,乐得手舞足蹈。于是,一场“换血”大行动开始了。大批朝臣先后被杀,连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们都惨死在屠刀之下。最后连李斯都遭五刑腰斩,合家灭门。李斯一死,赵高便顶替他做了丞相,其族人、亲信都安插到了权要部门。赵高当了丞相后,成了秦朝的实际。渐渐地,他就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但又担心群臣不顺从,于是就导演了一幕“指鹿为马”的闹剧。从此,群臣更加害怕赵高了。 

后世来看,赵高虽然手段不光彩,但他的主要目的达到了。

中国的十二生肖标准,最终以秦国文化的“午马”获胜。虽然,汉朝时楚国残余势力的“午鹿”还挣扎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被英明的大汉官府和眼睛雪亮的老百姓们彻底抛弃。

车同轨、书同文,文化标准的统一是最重要的。即使鹿比马更美丽,繁体字比简体字更高雅,如果破坏了国家文化的统一,就都应该被抛弃。

“指鹿为马”有什么成语典故?又有什么影响?

指鹿为马(拼音:zhǐ lù wéi mǎ)“指鹿为马”原义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设法试探),持鹿献于二世(秦二世皇帝胡亥),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身边的人),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后人根据此典故提炼出“指鹿为马”这个成语。

指鹿为马的文言文翻译

指鹿为马?相关典故就是独揽朝权的赵高为了进一步铲除异己当着秦二世以及众朝臣的面硬是将鹿说成马,期间如果有朝臣不赞同他这一观点便被视为异己,然后就会遭到罢官或者。这件事情让秦朝因赵高的专权变得更加腐败,从而加速了灭亡。

指鹿为马指的是谁

上学期间,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指鹿为马的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注释

1乱:叛乱,此处指篡夺秦朝的。

2设验:设法试探。

3二世:指秦二世皇帝胡亥。

4阴中诸言鹿者以法:暗地里借法律惩处那些直说是鹿的人。阴,暗中。

5左右:身边的人。

6阿顺:阿谀奉承。

7欲:想要

8恐:害怕,恐怕。

9或:有的。

10半:一半。

11自信自:自己相信自己。

12因:于是,就。

13误:错误;误会。

14皆:都。

15持:带着。

翻译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史记著作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年——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师从道家。《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拓展

指鹿为马的典故

典故介绍

指鹿为马,汉语成语,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历史故事来源

秦朝有一个大奸臣,名叫赵高。他出身卑微,其父因犯重罪,不仅自己被处以宫刑,而且也连累其母罚没为官家奴婢,后来其母与人野合而生下赵高。赵高就是在秦灭亡赵国后,作为阉宦被掳入秦的。由于他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秦始皇死后,担任中车府令的宦官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串通起来,并且威胁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由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

后来,赵高又设计杀死了李斯。李斯死后,赵高官拜中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裁决。虽然赵高当了丞相,把朝中的一切大权都把持在手里,可是他并不满足,还想篡权当皇帝。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的时候,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了秦二世。他当着大臣们的面,用手指着鹿故意说:“这真是一匹好马呀!我特意把它献给陛下。”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这的确是一匹好马,陛下不信吗。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这是马不是鹿,不信可问问大臣们,它究竟是马还是鹿?”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大臣们都知道赵高为人阴险狠毒,许多人畏惧他的权势,明明知道赵高说的“马”是一只鹿,但是为了拍赵高的马屁,就顺着赵高说:“是呀,这的确是匹宝马啊!”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暗中对不承认是马的大臣加以迫害,将他们投入监狱。此后,大臣们对他更畏惧了。

后来,就连秦二世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也产生了不满。坏事做尽的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婴为秦王。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成语“指鹿为马”就是从这个历史故事来的。人们常常用它来比喻那些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指鹿为马?什么意思?什么典故?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指鹿为马的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典故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担任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的宦官赵高,不愿让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继承皇位,而想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当皇帝,便和胡亥串通一气。

并且威胁丞相李斯,对于秦始皇的死讯严守机密,秘不发丧,并伪造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然后,才宣布秦始皇已经死去,由太子胡亥继承皇帝,称为秦二世。

赵高为胡亥立了大功,被封为郎中令,成为秦二世最亲近的高官,但他的职位仍在丞相李斯之下,于是又设计害死李斯,当了丞相。虽然至此,赵高并不满足,而是打算篡位自己当皇帝。

他又担心文武百官不服,于是想一个花招,先做一次实验。一天,赵高趁群臣朝拜秦二世时,让人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千里马,我特意敬献给陛下。”

秦二世左看右看,这明明是一只鹿,赵高怎么说是马呢?便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这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没有理会胡亥的话,一本正经地厉声问左右的大臣们:

“你们说说,这到底是鹿还是马?”大臣们有的惧怕赵高的权势,不敢做声;有的为了讨好赵高,就阿奉承地说;“丞相说得对,这肯定是马,前些年我还养过这样的马呢!”

也有的大臣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直言不讳地说:“是鹿,不是马!”赵高认为说实话的人,是不甘心屈从他的指挥的,就给他们强加上种种罪名或被赶出朝廷,或被。

启示一个朝代的衰败总是从思想混乱开始的。一些人因为惧怕权势就不敢说真话,颠倒是非。这样的做法是令人不耻的,也是应该鄙视的行为,应该引以为戒。

指鹿为马的出处和典故

指鹿为马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近义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反义词:是非分明、循名责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同韵词:装聋作哑、敲敲打打、涉笔成雅、动静有法

英文翻译:call a stag a horse/call white black / deliberately misrepresent

与"指鹿为马"相关的成语:不吝指教、发指眦裂、了如指掌、令人发指、千人所指、屈指可数、如臂使指、首屈一指、鹿死谁手、中原逐鹿、逐鹿中原、标枝野鹿、铤鹿走险、覆鹿寻蕉、共挽鹿车、鸿案鹿车、不相为谋、不以为耻、不以为然、不足为凭、不足为奇、不足为训、步步为营、大有可为、兵荒马乱、兵强马壮、车水马龙、单枪匹马、非驴非马、肥2. 害群之马

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 关于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故事源自秦朝赵高。

成语出处和典故

《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事介绍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举:全。举世:全世界。闻:知道。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故事源自战国王逸少。

成语出处和典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故事介绍

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惟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萧子云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王褒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岖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尝悔恨曰:“使吾不知书,可不至今日邪?”以此观之,慎勿以书自命。虽然,厮猥之人,以能书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也。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

指鹿为马的历史典故

1、历史典故一: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

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不能再坚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顺从赵高的说法。

2、历史典故二: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指鹿为马典故

成语: 指鹿为马?成语接龙

拼音: zhǐ lù wéi mǎ

解释: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故事: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秦二世时期的赵高,“指鹿为马”的意思是赵高指着鹿,却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故事发生在秦二世时期,赵高当上丞相,朝中大小事他都要说了算,俨然成为胡亥之上的太上皇。某天赵高在朝堂上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然后却说自己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众人看到眼前的动物,自然知道它究竟是鹿还是马,但胡亥表示这明明是鹿不是马。于是赵高不开心了,板着脸问其他大臣这究竟是鹿还是马,周围的因为迫于赵高的*威,要么默不作声,要么慌忙说是马。

胡亥一看情况不对,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冲撞神灵了,找太卜算卦,结果太卜告诉他应该祭司、斋戒沐浴,胡亥相信了,然后在赵高的安排下到上林苑游猎去了。胡亥刚走,赵高具将那些说是鹿的人正法了。

赵高屡进谗言、滥杀无辜,致使秦朝损失大批文臣武将,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最后赵高被宦官砍死,并且被夷其三族,包括赵高的父族、母族、妻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