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骆宾王的诗

2.思念朋友的诗句

3.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注拼音)

4.易水送别古诗翻译及赏析

5.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

6.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的全文?

7.适合作为毕业赠言的古诗蚂蚁庄园

于易水送人原文及翻译_于易水送人古诗的意思翻译

于易水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尾的“寒”字,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骆宾王的诗

思念朋友:

1、《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2、《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3、《送别》唐代:王之涣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翻译: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4、《送别》唐代: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5、《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唐代: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翻译: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6、《谢亭送别》唐代: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翻译: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7、《赤壁歌送别》唐代:李白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你马上就要高飞远走,到那个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会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残酷遗迹。

8、《九日送别》唐代: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翻译:在此风声呼啸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里可以找一登高远望之处送别归去的友人呢?

9、《》送别唐代:骆宾王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翻译:离别的时候心里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的真情。

10、《灞陵行送别》唐代:李白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正当今夜送君断肠的时候,虽有黄鹂婉婉而啼,此心愁绝,怎么忍心听?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1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14、《送别 / 山中送别》唐代:王维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翻译: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15、《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唐代: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16、《赠范晔诗》南北朝:陆凯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翻译: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17、《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宋代: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翻译:东武和余杭两地相望,但见远隔天涯云海茫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到那时我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

18、《寄黄几复》宋代:黄庭坚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翻译: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19、《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翻译: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20、《沙丘城下寄杜甫》唐代:李白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翻译:我思念您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

思念朋友的诗句

1、咏鹅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2、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唐代〕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3、在军登城楼

骆宾王〔唐代〕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翻译: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4、送别

骆宾王〔唐代〕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翻译:

离别时难以割舍,拿什么赠送给你呢?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

寒夜的敲更声接续着这漫漫长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5、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唐代〕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翻译:

夕阳从层层叠叠的山岭处落下,山中的景色逗引着我寻幽探美。

长满兰花的小路,处处飘香,香薰幽佩;长着槐树的小院洒满落日斑驳的疏影。

山谷幽静,犹觉得风声格外之响,月色深深,洒满空旷山峦。

一扫官场束缚的劳累苦痛,只剩下一颗向往大自然的高洁之心。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注拼音)

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2、《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3、《送别》唐·王之涣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翻译: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4、《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5、《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翻译: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6、《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翻译: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7、《赤壁歌送别》唐·李白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翻译:你马上就要高飞远走,到那个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会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残酷遗迹。

8、《九日送别》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翻译:在此风声呼啸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里可以找一登高远望之处送别归去的友人呢?

9、《送别》唐·骆宾王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翻译:离别的时候心里拿什么赠送给你,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的真情。

10、《灞陵行送别》唐·李白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翻译:正当今夜送君断肠的时候,虽有黄鹂婉婉而啼,此心愁绝,怎么忍心听?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及赏析

于易水送人 (注拼音)

骆宾王

cǐ dì bié yān dān,

此 地 别 燕 丹,

zhuàng shì fà chōng guān,

壮 士 发 冲 冠

xī shí rén yǐ méi

昔 时 人 已 没

jīn rì shǔi yóu hán

今 日 水 犹 寒

易水送别古诗翻译赏析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前言

《易水送别》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

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的全文?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文解释

 译文1: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译文2:

 这易水曾经是荆轲去刺秦王和燕太子丹告别的地方,壮士荆轲当时唱着歌儿激动得头发竖起冲脱了帽子。昔时这位壮士已不在了,但今日我觉得还是同当时一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而令人激动。

 译文3: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

 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诗文赏析

 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怒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公元679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即荆轲。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如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写易水送别一事,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水犹寒”三字,虽古人已去,而英风壮,懔烈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儿萧萧,犹如听到人声呜咽,顿生感慨。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适合作为毕业赠言的古诗蚂蚁庄园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687)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骆宾王集》,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本,其书已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

诗句赏析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即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诗句翻译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词语解释

此地:指易水岸边。

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

人:指荆轲。

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适合作为毕业赠言的古诗蚂蚁庄园如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

1、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主题: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萎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2、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翻译: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主题: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拓展:

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主题: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原文: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翻译:他戴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主题: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