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于辛弃疾的诗词(越短越好)3首

2.辛弃疾《一剪梅》谁能帮我赏析一下!

3.辛弃疾的诗

4.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赏析

5.描写中秋无月的诗句

6.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翻译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还是中秋无月_辛弃疾一剪梅

中秋无月。根据查询古诗文网得知。辛弃疾的《一剪梅》中有一阙是描述中秋无月的情景,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佳节与离别之情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歌词节选: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有关于辛弃疾的诗词(越短越好)3首

辛弃疾《蝶恋花》原文: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这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他南归后第三次出仕前,赋闲居住在江西。这一带的山山水水深深打动了他,的笔下不乏对大自然的种种描绘,气象万千,别具一种情趣和境界。

辛弃疾已六十多岁,仍壮心不已,希冀统一祖国的理想得已实现。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畹”,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三十亩为一畹。首句化用屈原“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离骚》)句意,说明兰花怒放,绚丽多,但“空谷无人”,也就只能自艾自怨了。“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泠泠”,声音清脆。这两句说,“宝瑟”纵使弹使弹奏出清脆悦耳的古典名曲,但也难觅“知音”,实际上是词人自叹陈亮、朱熹过世之后,很难找到知心朋友,因此心情孤寂苦闷。

过片之后,进一步抒发迟暮伤感之情,与上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冉冉年华吾自老”,“冉冉”,慢慢地。

作者自叹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老了,“何处寻芳草?”“芳草”与上片的“知音”相呼应,意思相同,这样就使全词的思路贯串一气,意境也更觉深远。

“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累”,本指绳索;“石龙”,指石龙风,是一种打头迎风,如飓风之类,稼轩反其意而用之,感慨自己在生活中到处碰壁,恢复故国的理想不得实现,一言一行无不受到阻碍,更使他觉得如同碰上了打头逆风。

结尾两句,以含蓄委婉的手法,述说人世道路曲折艰难,词人郁结胸中的愤懑不得发泄,哀惋欲绝。

本词在看似平淡的景物勾勒中寓有深意。全词又多用象征手法,抒写自己难觅志同道合的伙伴、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情。有意境蕴藉含蓄,意近而旨远的特色。

辛弃疾《一剪梅》谁能帮我赏析一下!

辛弃疾的诗词:

1、鹧鸪天·送人

宋代: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此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2、一剪梅·中秋无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译文:

回忆昔日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皓月也倒映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台举杯赏月,可是乌云密布,雨水浸湿了纱窗,哪里还有月光。

我简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高照,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慢慢把曲唱到终。

3、鹧鸪天·代人赋

宋代: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4、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代: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

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5、西江月·遣兴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译文:

喝醉酒我暂且尽情欢笑,哪有工夫整日发愁?近来我才觉得古人的书本,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夜我醉倒在松树旁,问松我醉到什么程度?我疑心松枝摆动是要来搀扶于我,连忙用手一推说:“去!”

辛弃疾的诗

《一剪梅》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

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1,“锦字”句:《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

2,恓惶:烦恼不安,奔忙不定。

上片首句怀想往昔共度良宵,人美月圆。第二句回到现实,独自一人捱过黄昏,孤单徘徊。

下片前句用典,古人滔苻坚被贬之后,其妻苏氏为之织锦写诗传达思念之情,凄婉的诗句读来让人断肠。而自己却无人思念。末句:无人相伴只有和天上的大雁对话。雁儿啊,哪儿才是没有烦恼的地方?大雁也回答不了,来去都孤独。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赏析

辛弃疾的诗有清平乐村居,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创制飞虎军,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辛弃疾的内容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_胄接连起用辛弃疾为知绍兴,镇江二府等职,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其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描写中秋无月的诗句

这是一首抒写与友饯别的令词。全篇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

上片写临行前的情景——刘克庄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先写自己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负过重,便把衣囊抛弃,只挑着诗囊上路。豪爽的性格与嗜诗如命的心情于此可见。“宵行”已露旅途之苦。

起句“束_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自然不肯轻易抛掉。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三句,先从自然条件的恶劣写旅途之艰苦,再点友人相送之谊。“天寒路滑马蹄僵”,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王郎”送“刘郎”,用典巧妙。“王郎”暗指友人系“王谢”望族之后,而“刘郎”则为被贬谪者的代称。

下片写饯别情景。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睥睨世俗,狂放不羁。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词人曾以《落梅》诗受谤免官,他对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后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狂为意。这正是对当时束缚思想的、严酷的礼法制度的挑战和抗议。

“酒酣耳热说文章”,从结构上说,是上片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作为下片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排颇显匠心。“酒酣耳热”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发,兴会正浓的时刻。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说文章”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云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两句,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前句写客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拍手笑”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这首词体现了刘克庄词风雄伟豪放的一面,也反映出他继承了辛弃疾的革新精神,同时又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翻译

描写中秋无月的诗句如下:

1、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

赏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在宋词中,辛弃疾和苏东坡齐名,人称“苏辛”,乃是豪放派的杰出词人。同时辛弃疾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文武双全,很有胆略和见识,曾经生擒叛徒张安国,率领义军回到南方,留下一段美名。

不过辛弃疾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他一心主张恢复中原,却被主和派百般阻挠猜忌,过得十分不舒心。所以辛弃疾的词有许多表达英雄寂寞和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首《一剪梅》其实也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郁结于心的愁绪。

2、一挥挥断此阴霾,此夜看姮娥体态。——完颜亮《鹊桥仙·中秋不见月》。

赏析:这首词的作者是金代海陵王完颜亮。完颜亮此人狼子野心,曾经篡夺金朝皇位,并且率大军出征南宋,幸亏南宋名将虞允文在石矶大败金兵。没多久,完颜亮部下叛乱,他也被叛将们杀死。

完颜亮虽然是金朝人,但是他对诗词文化还是比较注重的。很多人应该听过完颜亮《题临安山水》:“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字里行间显示出他吞并南宋的痴心妄想。而这首《鹊桥仙》也显示了完颜亮那种唯我独尊的性格。

3、嫦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著臣看。——解缙《落梅风》。

赏析:月亮最圆的中秋节这一天,嫦娥的美丽面庞也完全显露出来。但是嫦娥却偏偏不肯让人一睹芳容,所以让云儿遮住了月亮。于是解缙发出狂言:“拼着今天晚上不睡觉,我也要一直倚着栏杆,我必须要守株待兔,非要看到月亮不可,非要等到嫦娥仙子不可!”

虽然这首词的艺术成就比不上辛弃疾的词,但是匆促间,解缙能够写出这么一首符合情境的词,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这首词表达了古代文人的那种为卿痴狂的性格,读来别有一番韵味,令人拍案叫绝。

一剪梅中秋无月的翻译如下:

回忆往昔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皓月也倒映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台举杯赏月,可是乌云密布,雨水浸湿了纱窗,哪里还有月光。

我简直想乘风上天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也难通。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高照,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慢慢把曲唱到终。

这首词题为“中秋无月”,实际上抒发了词人对着中秋无月的遗憾之情。辛弃疾一生都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辛弃疾的理想并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这首词就是借中秋无月之景,抒发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

上片主要写中秋无月的景色。词人先写了自己的感受,“有影难留”。作者感到月亮被云层遮掩,不断飘移,无固定形状。想把这份遗憾倾诉给明月听,但明月似乎不解风情,仍然被云层所遮蔽。这种写法让读者感受到了词人的无奈和失落。

下片主要抒发词人的情感。写出词人独自赏月的孤独感。“画栏”两句则进一步写出了词人对于月亮的怀念。诗人想让月光普照大地,但现实却让其感到无奈。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词人的壮志难酬之情。想让自己的心声能够直达天听,但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爱国词人,其作品充满了对祖国、民族和文化的热爱和忠诚。词风雄浑豪放,寓意深远。这首词可以视为其前期作品的代表之一。在作品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情,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在创作手法上,辛弃疾用了传统的诗词意境结合的方式,将自然景象和自我情感融为一体。其词句富有诗情画意,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