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淮中晚不犊头

2.淮中晚泊犊头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今译?

4.《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原文与赏析

5.淮中夜泊犊头 赏析

6.苏舜钦原文_翻译及赏析

古诗淮中晚泊犊头读音_淮中晚泊犊头全诗拼音

六年级(上)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寄酬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唐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莲子(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新晴

宋刘攽(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就义诗

明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宿甘露僧舍

北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清平乐

宋刘克庄

风高浪快,万里骑蟾背。曾识姮娥真体态,素面原无粉黛。

身游银阙珠宫。俯看积气蒙蒙。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随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上京即事五首(其三)

元萨都剌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鹭鸶

唐罗隐

斜阳淡淡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洁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咏蟹》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六年级(下)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长歌行

汉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对酒

近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狱中题壁

近代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水

近代冰心

墙角的花!你孤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鹭鸶

唐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晓风。

风说

近代雁翼

风说,我可以把你推倒,也可以把你扶起。

只因为,你没有自己的根。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七年级(上)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山中寡妇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客中作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漫兴

唐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对竹思鹤

宋钱惟演

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古意

唐王驾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泛吴淞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少年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结袜子

唐李白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

读《山海经》

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解闷

唐杜甫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七年级(下)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小池

唐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夏日田园杂兴(选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鸳鸯耳

当代池北偶

两个耳朵,只用一个。

偏听偏信,不由分说。

用的发达,废的萎缩。

难过,难过!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猫儿

宋林逋

纤钓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

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人君口。

题弟侄书堂

唐林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八年级(上)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横塘

南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丰乐亭游春

北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八年级(下)

洛桥晚望

唐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书愤

南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观书有感(其二)

明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于易水送人一绝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孤桐

北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你也可以自己下载6年级至9年级都有

文言文阅读淮中晚不犊头

淮中晚泊犊头翻译,如下: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淮中晚泊犊头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1.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告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我们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2. 淮中夜泊犊头 赏析

第三句“晚泊孤舟古祠下”,点明时间、地点。

云低草远,孤舟夜泊,不见人迹,只见古祠,一股孤独感自然袭上心头。如今的状况,如此的天气,悲惨的境遇,可谓是万般滋味点滴在心头,“晚”、“孤”、“古”把作者的孤苦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春阴垂野草青青 苏舜钦创作的《淮中晚泊犊头》是诗人回苏州途经淮中在舟上的即景之作,是一首著名的情景交融的风景诗。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国度里,舟行即景之作不胜枚举,而且也不乏佳作。

不过,尽管这类诗在艺术形式上各出机抒,异彩纷呈,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诗中所摹状的景物,无不熏染着诗人主观的感 *** 彩。而对于读者来说,欣赏的也正是诗人如何在状物抒情之中,怎样令人心折地表现出了自然美和创造了艺术美。

诗的首句“春阴垂野草青青”,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阔大清冷的画面,但带给人更多的是孤寂感和压抑感:阴云低垂,笼罩四爷,野草青青,却了无生机。表面看是写景,实则上是诗人被压抑的痛苦内心写照。

不甘沉沦的他要把郁积在情绪宣泄出来,眼前的景物正是最好的感情投射物。 诗是有声的画。

当然绘画艺术所要表现的某些特征如色觉和光觉也会体现在诗中。苏舜钦在“时有幽花一树明”这一句中就妙用了色彩的对比,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享受。

首句写出了当时的天是灰蒙蒙的,地是青碧的,色彩暗淡,属于冷色系,而到了这一句作者笔风一转,便为暗淡的画面中添加了明快的颜色,使人眼前为之一亮,它不破坏整个画面暗的效果,却点出了春阴的特点。苏氏不直白地指出“幽花”的颜色,而用了一个空灵的“明”字,在留给读者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使画面带上淡淡的暖意,可见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用“时有”二字勾勒,也是传神之笔。因为它不仅在艺术氛围上,起着勾皴点染的作用;在空间的交待上,也起着点明位置的作用,即它暗示了水流船动,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态感。

这一句就犹如一盏明灯,给人以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使压抑的心情得到舒缓。诗人以“幽花”自比,在浓云低垂的阴暗环境中,亮丽的“幽花”是惹眼的,表面上写“幽花”,实际上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不同于流俗以及洁身自好的人生观念。

“一树明”中的“一树”扩大了光明的范围,更鲜明地表达出与邪恶势力势不两立的决心。前两句写景,明暗兼得,描绘春雨前的晚景逼真如画,并且为后两句写泊舟看潮作了铺垫。

第三句“晚泊孤舟古祠下”,点明时间、地点。云低草远,孤舟夜泊,不见人迹,只见古祠,一股孤独感自然袭上心头。

如今的状况,如此的天气,悲惨的境遇,可谓是万般滋味点滴在心头,“晚”、“孤”、“古”把作者的孤苦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细品“满川风雨看潮生”,不难发现在这一句中作者还调动听觉因素,赋画面予声响。

其中的“看”字,其实正是“听”字的借用。因为“听”不但使人的情态显得因太实而呆板,也不符合当时天晚视力不及的实际。

“春阴垂野”是压抑的,“满川风雨”是宣泄的,从“春阴垂野”到“满川风雨”,是天气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作者感情的总爆发,也是诗人用笔道出的一种无声的反抗。说到这还得联系诗人当时的遭遇来谈。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受范仲淹举荐,苏舜钦被任命为集贤殿校理,主管进奏院。当时范仲淹和他的岳父杜衍等人是政治上的改革派,为中丞王拱辰等人所忌。

为了打击范、杜,这伙人借一件小事弹劾苏舜钦,至使他被罢官免职。对于这位有经国安邦之志的诗人来说,这无疑是不小的打击。

经历了这件事后,他决计退居苏州,永不进京。这场惊涛骇浪,当然也使他深感顽固派势力的可恶,革新图治的艰难。

他曾慨叹道:“春风如怒虎,掀浪沃斜辉。天阔云相乱,门遥鹭共飞。

冥冥走阴气,凛凛措阳威。难息人间险,临流涕一挥。”

(《淮中风浪》)。有时他又自我安慰:“五年六经此,仰首叹劳生。

山是往时色,人皆近日情。机心去国少,尘眼向谁明?物理吾俱晓,漂流安足惊!”(《过泗水》) 这两首诗也是这次泛舟淮中的所见所想,可以帮助我们领略到苏舜钦创作《淮中晚泊犊头》时孤独怨愤的心情。

仔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苏舜钦这位爱国志士虽说在政治上遭到打击排挤,但他并没有消极颓废,他依然能在“春阴垂野”、“满川风雨” (即是影射当时朝政昏暗、国势衰微)中,看到“幽花一树明”,尽管是朦胧的亮光,而且是断断续续的出现,但是他毕竟“看见”了。乐观的诗人相信历史的车轮总是前进的,阴云遮不住太阳,芳草幽花将出现瑰丽,他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信心,所以虽然是在孤舟之内,古祠之下,他依然能立于风雨中“看潮生”,这是他无言抗争的表现,更是他对正义力量终将战胜邪恶势力的信念的具化。

通观全诗,句句写景,却句句都含情,诗人追求光明的精神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已流泻于诗人的笔端,借景抒情,而且是“挥洒出之,全不见其锤炼之迹。”(赵翼《瓯北诗话》卷一),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妙哉。

3.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告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我们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4. 淮中晚泊犊头的注释译文

⑴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作者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不能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作者欣赏,这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是很快意的。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刘克庄《后村诗话》:“极似韦苏州。”

陈衍《宋诗精华录》:“视‘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

5.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的古诗词

1、原诗: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2、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3、注释:

⑴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4、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今译?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作者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不能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作者欣赏,这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是很快意的。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原文与赏析

晚柏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今译] 晚间小舟独泊在古庙下边,只见满河风雨,潮水渐渐上涨.

[赏析] 此诗备受前人称赏,刘克说它极似韦苏州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见《后村诗话》).近人衍甚至认为“气势过之”(《宋诗精华录》).细审这两句,确实有一种风雨满天、水涨潮生的气势.但这气势是静观所得,联系上句看便知.写诗不能光摹实景,像拍照片那样,而要像此诗那样善于创造浓厚的氛围,赋予大自然以神韵.否则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美女.

[原作]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阴.晚柏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淮中夜泊犊头 赏析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苏舜钦这首七绝,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两首诗都选择了傍晚时分,都描绘了风雨、春潮、孤舟、岸草的景物。但仔细品味,韦应物是在岸边闲步寻春,诗人在画图之外;苏舜钦却是在生活的旅途中孤舟漂泊,诗人是乘舟者,自在此画图中,因而两首诗各有不同的韵味。

此诗的前两句,就是诗人在舟行过程中摄取的景物。“春阴垂野草青青”,是一个泛镜头,春天的阴云,低垂在原野的上空,原野上是无边春草,在春阴笼盖下更显出一片碧绿。天空地面阴云青草相接,构成整幅画卷的深色背景。在阴云青草的衬托下,那不时出现的一树孤开的花,就显得格外明丽,引人注目,从而造成感观上的愉悦,使画面出现强烈的明暗对比,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与单调。“时有”二字,暗示上面所写的景物,乃是诗人舟行所见。可以想象,诗人在终日的单调行舟中,这不时出现的“幽花”,会在他寂寞的心里引起怎样的欣喜。“时有幽花一树明”,不仅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泊”字,有暗渡陈仓之妙,而且景语而兼情语,告诉我们:诗人是怎样在同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抗争。

诗的后两句,写夜色将临,诗人泊舟于古祠之下。这时,垂野春阴化成了满川风雨,淮河涨起了汹涌的春潮。这两句是叙事的笔调,叙事中点染出泊舟处的环境景物,从而映衬出诗人的孤独和不平。这首七绝几乎全诗都在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准确地把握着明暗、大小、多少这些相对的审美范畴,使画面构成美妙的对衬性。前两句的春阴、春草和幽花是如此,这里,古祠、暮色、风雨、春潮同作为画面主体的孤舟,大小相衬,少相衬,更显出孤舟的“孤”。但“满川风雨看潮生”,一个“看”字,又显出诗人敢于面对风雨江潮的气概,足以使主体和客体达到平衡,整个画面和谐统一。

作家创作出的艺术实体,实际上是作家心灵的符号,沿着这些符号,将可以探索作家的心灵。据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苏舜钦“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 《宋史》本传也说他多次上疏言“时政得失”,“无所回避”,使“群小侧目”。他因为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受到守旧派的打击,于庆历五年(1045)离开京师,南下苏州。“脱身离网罟,含笑入萝烟”(《离京后作》),可以看到他对政治风浪的态度。这首诗大约也作于这一时期。所以诗中出现孤舟、古祠、风雨这些带有阴暗色彩的字眼,也就不难理解了。尽管如此,幽花依然明丽,一叶孤舟敢于面对满川风雨和春潮,读者从中又可以感受到诗人并未丧失直面人生的勇气。相传大诗人黄庭坚酷爱此诗,多次书写它。(据《王直方诗话》)黄庭坚在贬谪归来时曾写过“满川风雨独凭栏”的句子,这就不难窥见两位诗人心有相通之处了。

“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郑毅夫诗也。“春阴垂野……”苏子美诗也。第二句相类,皆清绝可爱。(吴开《优古堂诗话》)

山谷爱子美绝句云: “春阴垂野……”山谷累书此诗,或真草与大字。([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极似韦苏州。(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

视“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一)

苏舜钦原文_翻译及赏析

第三句“晚泊孤舟古祠下”,点明时间、地点。云低草远,孤舟夜泊,不见人迹,只见古祠,一股孤独感自然袭上心头。如今的状况,如此的天气,悲惨的境遇,可谓是万般滋味点滴在心头,“晚”、“孤”、“古”把作者的孤苦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春阴垂野草青青

苏舜钦创作的《淮中晚泊犊头》是诗人回苏州途经淮中在舟上的即景之作,是一首著名的情景交融的风景诗。在中国这个诗歌的国度里,舟行即景之作不胜枚举,而且也不乏佳作。不过,尽管这类诗在艺术形式上各出机抒,异彩纷呈,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诗中所摹状的景物,无不熏染着诗人主观的感彩。而对于读者来说,欣赏的也正是诗人如何在状物抒情之中,怎样令人心折地表现出了自然美和创造了艺术美。

诗的首句“春阴垂野草青青”,为读者展现了一幅阔大清冷的画面,但带给人更多的是孤寂感和压抑感:阴云低垂,笼罩四爷,野草青青,却了无生机。表面看是写景,实则上是诗人被压抑的痛苦内心写照。不甘沉沦的他要把郁积在情绪宣泄出来,眼前的景物正是最好的感情投射物。

诗是有声的画。当然绘画艺术所要表现的某些特征如色觉和光觉也会体现在诗中。苏舜钦在“时有幽花一树明”这一句中就妙用了色彩的对比,给读者以视觉上的享受。首句写出了当时的天是灰蒙蒙的,地是青碧的,色彩暗淡,属于冷色系,而到了这一句作者笔风一转,便为暗淡的画面中添加了明快的颜色,使人眼前为之一亮,它不破坏整个画面暗的效果,却点出了春阴的特点。苏氏不直白地指出“幽花”的颜色,而用了一个空灵的“明”字,在留给读者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使画面带上淡淡的暖意,可见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用“时有”二字勾勒,也是传神之笔。因为它不仅在艺术氛围上,起着勾皴点染的作用;在空间的交待上,也起着点明位置的作用,即它暗示了水流船动,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态感。这一句就犹如一盏明灯,给人以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使压抑的心情得到舒缓。诗人以“幽花”自比,在浓云低垂的阴暗环境中,亮丽的“幽花”是惹眼的,表面上写“幽花”,实际上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不同于流俗以及洁身自好的人生观念。“一树明”中的“一树”扩大了光明的范围,更鲜明地表达出与邪恶势力势不两立的决心。前两句写景,明暗兼得,描绘春雨前的晚景逼真如画,并且为后两句写泊舟看潮作了铺垫。

第三句“晚泊孤舟古祠下”,点明时间、地点。云低草远,孤舟夜泊,不见人迹,只见古祠,一股孤独感自然袭上心头。如今的状况,如此的天气,悲惨的境遇,可谓是万般滋味点滴在心头,“晚”、“孤”、“古”把作者的孤苦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细品“满川风雨看潮生”,不难发现在这一句中作者还调动听觉因素,赋画面予声响。其中的“看”字,其实正是“听”字的借用。因为“听”不但使人的情态显得因太实而呆板,也不符合当时天晚视力不及的实际。“春阴垂野”是压抑的,“满川风雨”是宣泄的,从“春阴垂野”到“满川风雨”,是天气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作者感情的总爆发,也是诗人用笔道出的一种无声的反抗。说到这还得联系诗人当时的遭遇来谈。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受范仲淹举荐,苏舜钦被任命为集贤殿校理,主管进奏院。当时范仲淹和他的岳父杜衍等人是政治上的改革派,为中丞王拱辰等人所忌。为了打击范、杜,这伙人借一件小事弹劾苏舜钦,至使他被罢官免职。对于这位有经国安邦之志的诗人来说,这无疑是不小的打击。经历了这件事后,他决计退居苏州,永不进京。这场惊涛骇浪,当然也使他深感顽固派势力的可恶,革新图治的艰难。他曾慨叹道:“春风如怒虎,掀浪沃斜辉。天阔云相乱,门遥鹭共飞。冥冥走阴气,凛凛措阳威。难息人间险,临流涕一挥。”(《淮中风浪》)。有时他又自我安慰:“五年六经此,仰首叹劳生。山是往时色,人皆近日情。机心去国少,尘眼向谁明?物理吾俱晓,漂流安足惊!”(《过泗水》)

这两首诗也是这次泛舟淮中的所见所想,可以帮助我们领略到苏舜钦创作《淮中晚泊犊头》时孤独怨愤的心情。仔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苏舜钦这位爱国志士虽说在政治上遭到打击排挤,但他并没有消极颓废,他依然能在“春阴垂野”、 “满川风雨” (即是影射当时朝政昏暗、国势衰微)中,看到“幽花一树明”,尽管是朦胧的亮光,而且是断断续续的出现,但是他毕竟“看见”了。乐观的诗人相信历史的车轮总是前进的,阴云遮不住太阳,芳草幽花将出现瑰丽,他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充满信心,所以虽然是在孤舟之内,古祠之下,他依然能立于风雨中“看潮生”,这是他无言抗争的表现,更是他对正义力量终将战胜邪恶势力的信念的具化。通观全诗,句句写景,却句句都含情,诗人追求光明的精神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已流泻于诗人的笔端,借景抒情,而且是“挥洒出之,全不见其锤炼之迹。”(赵翼《瓯北诗话》卷一),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妙哉!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苏舜钦 轶事典故

“读书佐酒”:苏舜钦为人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黄昏的时候读书,并边读边饮酒,动辄一斗。岳父对此深感疑惑,就派人去偷偷观察他。当时他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行刺秦始皇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随从车上时,他拍案叹息道:“真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意让我遇见陛下呀。”他又拍案叹道:“君臣相遇,如此艰难!”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原文出自元·陆友仁《研北杂志》)

修沧浪亭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作品特色

苏舜钦早期诗作,充满 *** ,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形成他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的主导艺术风格。后期寄情山水自然景物的诗作,风格幽独闲放,与前期诗作大相迳庭。

在诗歌的语言艺术方面,苏舜钦也同梅尧臣一样,力图用新意象、新句法来打破圆熟陈旧的诗歌格局。他的诗中常可以看到散文化的句子,生僻艰涩的语汇,怪异奇丽的意象。

不过,由于两人的所长不同,诗风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这正如欧阳修《六一诗话》所评:“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前面的《对酒》就是一个例子,下面再以《松江长桥未明观渔》为例:

曙光东向欲胧明,渔艇纵横映远汀。涛面白烟昏落月,岭头残烧混疏星。鸣根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

这诗中某些特异的语汇、意象,在梅尧臣诗中也可找到类似的用法,全篇的奔放豪健,气象开阔,则是梅诗中难以找见的;反过来说,梅尧臣诗的精微、深沉、含蓄、细腻等特点,苏舜钦也比较缺乏。他的诗最明显的弱点,就在于有时只顾感情的宣泄,而忽略了感情表达方式与语言内在张力的推敲,以致显得粗糙乃至气格不完。

但也有些小诗,苏舜钦写得相当精致,如《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第二句有些散文化,但用了一个“时”字,使视境动了起来,仿佛花树在一片青青草地中不时跳入眼帘。“幽”和“明”都是形容花,一重心理感受,一重视觉,配合得很别致。全诗的情韵近于唐诗,但更显得清幽细巧些,意脉也较为流动曲折。又如《夏意》: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文学风格

诗歌理论

在对诗歌的政治作用的认识上,苏舜钦与梅尧臣是一致的。他在《石曼卿诗集序》中说:“诗之于时,盖亦大物。”所谓“大物”,即是指诗可以反映“风教之感,气俗之变”,若统治者有“诗”制度,就可以据以“弛张其务”,达到“长治久安”。因此,他批评“以藻丽为胜”的文学风气,而大力赞扬穆修等人“任以古道”,石曼卿的诗能“警时鼓众”。而且如前所言,他还提出过“文之生也害道德”的颇为极端的意见。其实苏氏为人性格偏于豪放开张,并无道学家的气息,他的这些主张与他在仕途上积极进取的欲望有重要的关系。

触及现实

作为一个关切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苏舜钦的诗常常触及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他的《庆州败》记叙了宋王朝与西夏战争的失败,痛心疾首地批评了朝廷在边防措施上的松懈和将领的无能;《吴越大旱》写到一方面饥荒病疠使“死者道路积”,另一方面官府为了应付与西夏的战争,仍无情搜括粮食,驱使丁壮劳力上战场,致使“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最后并以“胡为泥滓中,视此久戚戚。长风卷云阴,倚柂泪横臆”之句,表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城南感怀呈永叔》同样写出民间由于饥荒而出现的惨状:“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并以“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与之相对照,直斥权势者的无能与 *** 。

尖锐直截

在反映时弊、揭露社会矛盾方面,苏舜钦往往比梅尧臣来得尖锐直截。这一方面是由于个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同苏舜钦郁郁不得志的遭遇有关。他本是自视很高的人,却总是受排挤乃至遭诬陷,所以既感到自己无法为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又感到个人失意的苦闷。这两种情绪纠合在一起,使彼此都强化了。《城南感怀呈永叔》的末一节说:“我今饥伶俜,悯此复自思: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愁愤徒满胸,嵘峵不能齐。”言外之意是:倘若自己能掌握权位,便能够拯救百姓;无奈自顾不暇,所以格外愤懑。而在有些诗中,他更把个人的不满直接宣泄出来,如《对酒》:

丈夫少也不富贵,胡颜奔走乎尘世!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有时愁思不可掇,峥嵘腹中失和气。侍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读书百车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

苏舜钦的诗文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宋代·苏舜钦《夏意》

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古诗三百首夏天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宋代·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天 , 写景闲适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埼,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乾,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沧浪亭记

宋代 :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埼,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乾,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辞赋精选 , 生活抒情查看更多苏舜钦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