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商隐诗《北青萝》中“寒云路几层”的上一句

2.北青萝李商隐 这首诗的诗眼是?

3.北青萝中哪几个词能表现出诗人孤苦的情绪

4.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九十:《北青萝》李商隐

北青萝李商隐翻译及赏析_北青萝古诗文网

《北青萝》是诗人李商隐的五言律诗,是《全唐诗》的第541卷第11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和点出造访的时间,诗人希望与僧人精神交流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领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写景而兼记行踪,言筒意丰,蕴藏极富;颈联写诗人黄昏时才寻到僧人,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末联写抒发感慨,忽悟禅理之意,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诗中诗人访的是孤僧,以“独敲”、“一枝”、“人何在”等点染出“孤”字,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的消极情绪。

李商隐诗《北青萝》中“寒云路几层”的上一句

北青萝(běi qīng luó)

唐代:李商隐(táng dài:lǐ shāng yǐn)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cán yáng xī rù yān,máo wū fǎng gū sēng。)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luò yè rén hé zài,hán yún lù jǐ céng。)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dú qiāo chū yè qìng,xián yǐ yī zhī téng。)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shì jiè wēi chén lǐ,wú níng ài yǔ zēng。)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李商隐 这首诗的诗眼是?

上一句: 落叶人何在

北青萝

[作者] 李商隐

[全文]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中哪几个词能表现出诗人孤苦的情绪

诗眼是“孤”字,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何在”等点出“孤”字来.

北青萝

作者:李商隐 (唐代)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九十:《北青萝》李商隐

茅屋访孤僧②.

落叶人何在:披着夕阳的余辉.

④“世界”句.并由此悟到佛家禅理,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赏析

[赏析]

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通过体味山中疏淡清丽的景色,孤僧恬静闲适的生活,诗人领悟到“大千世界:语本《法华经》,只见落叶遍地,寒云缭绕,寒云路几层.

②崦(yān):指日没的地方,只悠闲地倚杖而立,听着黄昏中独自响起的磬声,山径重重,却没有找到要访的人.诗人并未生气.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③.但纵观李商隐一生挣扎于宦海.诗中用词也很精妙,时有照应之处,这只不过是他失意之时的感慨.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④.

③初夜:黄昏.

注释

[注释]

①青萝:指山,也当算个异数.诗人围绕访僧悟禅的主题创造气氛,意致简远超然:“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全在微尘”的佛家境界.在诗中诗人为我们描蓦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到茅屋中去探访孤僧北青萝①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北青萝

(唐)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其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诗解

⑴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

⑵崦(yān):即“崦嵫(zī)”, 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山海经》载:鸟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

⑶初夜:黄昏。

⑷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⑸“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楞严经》说:“人在世间,直微尘耳。何必拘于憎爱而苦此心也!”

译文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

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

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

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

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诗韵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李商隐曾有一段玉阳求仙学道的生活,在山中访问僧人的途中时,忽悟禅理之事时,作下了这首诗。

诗的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

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

“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一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方家妙笔。

经过千回万转,诗人终于找到了茅屋,见到了孤僧,颈联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

诗人此时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此中再无红尘之困扰。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走进茅屋,与之交谈,僧人于清苦生活之中依然“闲”适,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

尾联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而已。诗人领悟了这个道理,表示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众心净虑,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综观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