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原文_翻译及赏析

2.明妃曲的翻译

3.文言文有如意怎么解释

4.失意文言文

5.明妃曲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6.明妃曲译文

明妃曲翻译_明妃曲原文

王安石诗词最佳十首有《梅花》、《书湖阴先生壁》、《元日》、《棋·莫将戏事扰》、《登飞来峰》、《泊船瓜洲》、《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桂枝香·金陵怀古》、《明妃曲二首》,具体如下:

1、《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翻译: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翻译:

茅舍庭院由于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自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3、《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4、《棋·莫将戏事扰》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翻译:

不要把下棋这类戏子类似的事情扰乱了真感情了,是可以随缘分的道输赢的,比赛完后黑河白都分出了,棋盘上面空空如也了。

5、《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6、《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翻译:

百亩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门外沙子铺满了整条路,还有蜿蜒的小溪流。喜欢悠闲,有空来的人有几个呢?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静。山上的桃花、溪边的杏树,三三两两地种在一起。不知道它们是为谁开放,为谁凋零?

8、《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姿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翻译:

这里曾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周围树木葱茏繁茂,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可是,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杯黄土,被历史遗弃。

绕着江岸尽情地游行游赏,登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往事悠悠,早已不值一问,不如早回头。往事如烟,就像这槛外无情的江水空自东流。

9、《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10、《明妃曲二首》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翻译: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原文_翻译及赏析

此曲之作,有自来矣。昔胡元大都 *** 名莘文秀者,美姿色,与学士王元鼎有姻,亦与阿鲁相契。异期阿与莘仵坐,谈及风情之任。阿曰:"闻尔与王元鼎恩甚笃,以予方之,孰最?"莘含笑不语,阿强之再四。莘曰:"以调和鼎鼎,燮理阴阳,则学士不如丞相;论惜玉怜香,嘲风咏月,则丞相少次于学士。"哄然一笑而罢。元鼎闻之,故作此以嘲之。走将来涎涎瞪瞪冷眼儿困,杓杓答答热句儿浸。舍不的缠头锦,心疼的买笑金,要你消任。鸳帏珊枕,凤凰杯悲翠衾。低低唱浅浅斟,休逞波李翰林。么篇支楞弦断了绿绮琴,王吉玎掂折了碧玉簪,嗨,堕落了题桥志;吁,阑珊了解佩心。走将来笑吟吟,妆呆妆婪,硬厮挣软厮禁。泥中刺绵里针,黑头虫黄口岑鸟。凤鸾吟自古到今,恩多须怨深。你说的牙疼誓,不害碜!有酒时唫,有饭时啃,你来我跟前委实图甚?小的每声价儿亻些,身材儿婪,请先生别觅个知音。柳叶儿走将来乜斜头撒吣,不熨贴性儿希林,软处捏硬处掐甜处渗。休忒恁,莫沉吟,休辜负了柳影花阴。大石调雁传书春归后,柳丝难挽别离情。一片段预告飞减却春,对东风无语销魂。伤情,花飞泪落堕红雨,苍苔上海棠堆径。愁无尽,怕的是梨花庭院,风雨黄昏。明妃曲愁闻,是谁家风前笛韵?梅花吹落江城。难禁,吹出了断肠声,到惹得月愁人病。鹃啼春思月中魂,花迷蝶梦窗前影。恹恹病,这相思能终得几个黄昏。秋海棠谁似你辜恩?谁似我痴心?负心的上有神明,到如今参不透薄情心性。好姻缘整日重盟,恶姻缘番成画饼。多愁闷,消磨了白昼,顿送黄昏。比目鱼数归期,掏得指头疼;盼归期,望断越山云。泪珠,泪珠滴尽湘江满,只落得暗里自沉吟。从今,再不去梦里搜寻,再不去愁中加病,再不去挂肚牵心。泪痕销夜烛,军被拥鸡声。挨过了几番寂寞.几度黄昏。余文从今打破风流阵,一句句从头自忖。一任他朝朝暮暮,白昼黄昏。——元代·王元鼎《商调河西 *** 花》 商调河西 *** 花 此曲之作,有自来矣。昔胡元大都 *** 名莘文秀者,美姿色,与学士王元鼎有姻,亦与阿鲁相契。异期阿与莘仵坐,谈及风情之任。阿曰:"闻尔与王元鼎恩甚笃,以予方之,孰最?"莘含笑不语,阿强之再四。莘曰:"以调和鼎鼎,燮理阴阳,则学士不如丞相;论惜玉怜香,嘲风咏月,则丞相少次于学士。"哄然一笑而罢。元鼎闻之,故作此以嘲之。走将来涎涎瞪瞪冷眼儿困,杓杓答答热句儿浸。舍不的缠头锦,心疼的买笑金,要你消任。鸳帏珊枕,凤凰杯悲翠衾。低低唱浅浅斟,休逞波李翰林。

么篇支楞弦断了绿绮琴,王吉玎掂折了碧玉簪,嗨,堕落了题桥志;吁,阑珊了解佩心。走将来笑吟吟,妆呆妆婪,硬厮挣软厮禁。泥中刺绵里针,黑头虫黄口岑鸟。

凤鸾吟自古到今,恩多须怨深。你说的牙疼誓,不害碜!有酒时唫,有饭时啃,你来我跟前委实图甚?小的每声价儿亻些,身材儿婪,请先生别觅个知音。

柳叶儿走将来乜斜头撒吣,不熨贴性儿希林,软处捏硬处掐甜处渗。休忒恁,莫沉吟,休辜负了柳影花阴。

大石调雁传书

春归后,柳丝难挽别离情。一片段预告飞减却春,对东风无语销魂。伤情,花飞泪落堕红雨,苍苔上海棠堆径。愁无尽,怕的是梨花庭院,风雨黄昏。

明妃曲愁闻,是谁家风前笛韵?梅花吹落江城。难禁,吹出了断肠声,到惹得月愁人病。鹃啼春思月中魂,花迷蝶梦窗前影。恹恹病,这相思能终得几个黄昏。

秋海棠谁似你辜恩?谁似我痴心?负心的上有神明,到如今参不透薄情心性。好姻缘整日重盟,恶姻缘番成画饼。多愁闷,消磨了白昼,顿送黄昏。

比目鱼数归期,掏得指头疼;盼归期,望断越山云。泪珠,泪珠滴尽湘江满,只落得暗里自沉吟。从今,再不去梦里搜寻,再不去愁中加病,再不去挂肚牵心。泪痕销夜烛,军被拥鸡声。挨过了几番寂寞.几度黄昏。

余文从今打破风流阵,一句句从头自忖。一任他朝朝暮暮,白昼黄昏。

王元鼎:字里,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302年前后)在世,与阿鲁威同时,官至翰林学士。

王元鼎

竹风过雨新香,锦瑟朱弦,乱错宫商。樵管惊秋,渔歌唱晚,淡月疏篁。准备了今宵乐章,怎行云不住高唐?目外秋江,意外风光,环佩空归,分付下凄凉。相逢忘却余咱,梦隔行云,尽好诗夸。江上人归,宫中粉淡,明月无涯。从别却西湖酒家,遇逋翁便属仙葩。袜重霜华,春色交加,夜半相思,香透窗纱。问胸中谁有西湖?算诗酒东坡,清淡林逋。月枕冰痕,露凝荷泪,梦断云裾。桂子冷香仍月古,是嫦娥厌倦妆梳。春景扶疏,秋色模糊,若比西施,西子何如?凌波晚步晴烟,太华云高,天外无天。翠羽摇风,寒珠泣露,总解留连。明月冷亭亭玉莲,荡轻香散满湖船。人已如仙,花正堪怜,酒满金樽,诗满鸾笺。 送春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赠曹绣莲薰吹吹醒横塘,一派波光,掩映红妆。娇态盈盈,香风冉冉,翠盖昂昂。一任游人竞赏,尽教鸥鹭埋藏。世态炎凉,只恐秋凉,冷落空房。——元代·贯云石《双调蟾宫曲_竹风过雨新》

双调蟾宫曲_竹风过雨新

元代贯云石

展开阅读全文∨ 竹风过雨新香,锦瑟朱弦,乱错宫商。樵管惊秋,渔歌唱晚,淡月疏篁。准

备了今宵乐章,怎行云不住高唐?目外秋江,意外风光,环佩空归,分付下凄凉。

相逢忘却余咱,梦隔行云,尽好诗夸。江上人归,宫中粉淡,明月无涯。从别却

西湖酒家,遇逋翁便属仙葩。袜重霜华,春色交加,夜半相思,香透窗纱。问胸

中谁有西湖?算诗酒东坡,清淡林逋。月枕冰痕,露凝荷泪,梦断云裾。桂子冷

香仍月古,是嫦娥厌倦妆梳。春景扶疏,秋色模糊,若比西施,西子何如?

凌波晚步晴烟,太华云高,天外无天。翠羽摇风,寒珠泣露,总解留连。明

月冷亭亭玉莲,荡轻香散满湖船。人已如仙,花正堪怜,酒满金樽,诗满鸾笺。 送春

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

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赠曹绣莲

薰吹吹醒横塘,一派波光,掩映红妆。娇态盈盈,香风冉冉,翠盖昂昂。一

任游人竞赏,尽教鸥鹭埋藏。世态炎凉,只恐秋凉,冷落空房。

▲ 伤春烟消宝鸭,字篆银蜗,伤春心事付琵琶,误平康过马。玉容泪湿鸳鸯帕,红绒再冷秋千架,金壶水换牡丹花,等他来看咱。金华山中金华洞冷,铁笛风生。寻真何处寄闲情?小桃源暮景。数枝黄菊勾诗兴,一川红叶迷仙径,四山白月共秋声,诗翁醉醒。登卧龙山黄庭小楷,白苎新栽,一篇闲赋写秋怀,上越王古台。半天虹雨残云载,几家渔网斜阳晒,孤村酒市野花开,长吟去来。山中小隐裹白云纸袄,挂翠竹麻条,一壶村酒话渔樵,望蓬莱缥缈。涨葡萄青溪春水流仙棹,靠团标空岩夜雪迷丹灶,碎芭蕉小庭秋树响风涛,先生醉了。——元代·张可久《正宫醉太平_伤春烟消宝》

正宫醉太平_伤春烟消宝

元代张可久

展开阅读全文∨ 伤春

烟消宝鸭,字篆银蜗,伤春心事付琵琶,误平康过马。玉容泪湿鸳鸯帕,红绒再冷秋千架,金壶水换牡丹花,等他来看咱。

金华山中

金华洞冷,铁笛风生。寻真何处寄闲情?小桃源暮景。数枝黄菊勾诗兴,一川红叶迷仙径,四山白月共秋声,诗翁醉醒。

登卧龙山

黄庭小楷,白苎新栽,一篇闲赋写秋怀,上越王古台。半天虹雨残云载,几家渔网斜阳晒,孤村酒市野花开,长吟去来。

山中小隐

裹白云纸袄,挂翠竹麻条,一壶村酒话渔樵,望蓬莱缥缈。涨葡萄青溪春水流仙棹,靠团标空岩夜雪迷丹灶,碎芭蕉小庭秋树响风涛,先生醉了。

▲ 想天公自有安排,展放愁眉,开着吟怀。款系红牙,低歌玉树,烂醉金钗。花谢了逢春又开,燕归时到社重来。兰芷庭阶,花月楼台,许大乾坤,由我诙谐。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到处行窝,天也难留。去岁兰江,今年湘浦,后日巴丘。青{艹弱}笠白?渡口,绿蓑衣红蓼滩头。不解闲愁,自号无忧,两岸芦花,一觉<鼻勾><鼻勾>。 题琵琶亭到浔阳夜泊星槎,送客江头,忽听琵琶。下马维舟,回灯借问,何处人家?妾本是京师馆娃,嫁商人沦落天涯。再转龙牙,细拨轻爬,声裂檀槽,月满芦花。见乐天细问根芽,襟搭鲛绡,玉笋笼纱。家住长安,十三学乐,髻绾双鸦。今老却朝云暮霞,再休题秋月春花。自叹咱家,两鬓霜华,有锦难缠,泪湿琵琶。 寄友人忆湘南冷落鸥盟,木落庭皋,满院秋声。夜月关河,西风天地,自笑浮生。归兴动江神敛容,客情多山鬼知名。月殿龙庭,云路鹏程,独跨天风,直上瑶京。 题恨到春来郁闷恹恹,昼夜相兼,粉黛慵拈。尘满妆奁,香消宝靥,翠淡眉尖。封泪锦丝丝恨添,唾窗绒缕缕情粘。翠幕朱帘,玉管牙签,绿惨红タ。燕妒莺嫌。 寿友人七月七日喜年年玉井莲开,开上人间,月地云街。臂络珠璎,头缠红锦,袖拂芳埃。云子酒香浮玉台,雪儿歌韵绕金钗。开桂多栽,五福齐来,禄享千种,位列三台。——元代·孙周卿《双调蟾宫曲 自乐》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代孙周卿

展开阅读全文∨ 想天公自有安排,展放愁眉,开着吟怀。款系红牙,低歌玉树,烂醉金钗。

花谢了逢春又开,燕归时到社重来。兰芷庭阶,花月楼台,许大乾坤,由我诙谐。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

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渔父

浪花中一叶扁舟,到处行窝,天也难留。去岁兰江,今年湘浦,后日巴丘。

青{艹弱}笠白?渡口,绿蓑衣红蓼滩头。不解闲愁,自号无忧,两岸芦花,一觉

<鼻勾><鼻勾>。 题琵琶亭

到浔阳夜泊星槎,送客江头,忽听琵琶。下马维舟,回灯借问,何处人家?

妾本是京师馆娃,嫁商人沦落天涯。再转龙牙,细拨轻爬,声裂檀槽,月满芦花。

见乐天细问根芽,襟搭鲛绡,玉笋笼纱。家住长安,十三学乐,髻绾双鸦。今老

却朝云暮霞,再休题秋月春花。自叹咱家,两鬓霜华,有锦难缠,泪湿琵琶。 寄友人

忆湘南冷落鸥盟,木落庭皋,满院秋声。夜月关河,西风天地,自笑浮生。

归兴动江神敛容,客情多山鬼知名。月殿龙庭,云路鹏程,独跨天风,直上瑶京。 题恨

到春来郁闷恹恹,昼夜相兼,粉黛慵拈。尘满妆奁,香消宝靥,翠淡眉尖。

封泪锦丝丝恨添,唾窗绒缕缕情粘。翠幕朱帘,玉管牙签,绿惨红タ。燕妒莺嫌。 寿友人七月七日

喜年年玉井莲开,开上人间,月地云街。臂络珠璎,头缠红锦,袖拂芳埃。

云子酒香浮玉台,雪儿歌韵绕金钗。开桂多栽,五福齐来,禄享千种,位列三台。

明妃曲的翻译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宋代·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讯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咏史怀古 , 怀才不遇组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讯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著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赏析

其一

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现实意义。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笔法写诗,转折很多,跳跃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见来看待王安石,甚至恶意罗织之故。清代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千方百计地替王安石辩解,但还未说得透彻。

明妃是悲剧人物。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王安石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选材是得当的。

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大息”这一细节。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徘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所以“意态白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意态”不仅是指容貌,还反映了她的心灵。明妃“徘徊顾影无颜色”正是其眷恋故国无限柔情的表现。至于“杀画师”这件事,出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事之有无不可知,王安石也不是在考证历史、评论史实,他只是借此事来加重描绘明妃的“意态”而已。而且,这些描绘,又都是为明妃的“失意”这一悲剧结局作铺垫,以加重气氛。

上面写“去时”,下面写“去后”。对于去后,作者没有写“紫台朔漠”的某年某事;而是把数十年间之事,概括为“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这两句间,省略了“然而犹且”,意思是说:“明妃心里明知绝无回到汉宫之望,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近代学者陈寅恪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所言胡汉之分,实质不在血统而在文化。孔子修《春秋》就是“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而在历史上尤其是文学上,用为文化的标志常常是所谓“衣冠文物”。《左传》上讲“南冠”,《论语》中讲“左衽”,后来一直用为文学典故。杜甫写明妃也是着重写“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与王安石写的“著尽汉宫衣”,实际是同一手法。杜甫、王安石皆构想通过“不改汉服”来表现明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既不因在汉“失意”而减弱,更不是出于对皇帝有什么希冀(已经“心知更不归”了),不是“争宠取怜”。因此,感情更为纯洁,形象更为高大。接着又补上“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把明妃一心向汉、历久不渝的心声,写到镂心刻骨。梅尧臣也说“鸿雁为之悲,肝肠为之摧”。王安石写得比梅尧臣更为生动形象。

最后,又用“家人万里传”来说,以无可奈何之语强为宽解,愈解而愈悲,把悲剧气氛写得更加浓厚。更妙的是:笔锋一带,又点出了悲剧根源,扩大了悲剧范围。明妃这一悲剧的起点可叙从“入汉宫”时写起。汉宫,或者说“长门”,就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所说的“见不得人的地方”,从陈阿娇到贾元春,千千万万“如花女”,深锁长闭于其中。以千万人(有时三千,有时三万)之青春,供一人之*欲。宫女之凄凉寂寞,可想而知,而况宫女的失宠与志士的怀才不遇,又有某种情况的类似,所以从司马相如《长门赋》到刘禹锡的《阿娇怨》,还有《西宫怨》之类,大都旨写这一题材,表现出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广大宫女的同情,或者抒发出“士不遇”的愤慨。唐人“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写过了,只是说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却多少有点怒了。李壁说:王安石“求出前人所未道”,是符合实际的;至于“不知其言之失”,则是受了王回、范冲等人的影响。王回引孔子说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却忘了孔子也说过“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论语》);特别是误解了“人生失意无南北”一句。王回本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他以政治偏见来论诗,难以做到公允。

其二

首两句写明妃(王昭君)嫁胡,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诗经》上有“之子于归,百两(同‘辆’)御(迎接)之”的诗句,可见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礼来迎明妃。在通常情况下,礼仪之隆重,反映恩义之深厚,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笔。其中“皆胡姬”三字,又为下文“含情欲说独无处”作伏笔。

关于明妃对此的反应,诗中写她“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中也说:“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他们意思是说明妃与胡人言语也不通,谈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乐。

王安石通过在诗中突出一个细节描绘来表现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弹琵琶以“劝胡”饮酒,一面眼“看飞鸿”,心向“塞南”。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刻画了明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接着,他又用明妃所弹的琵琶音调,感动得“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听者被感动到这个地步,则弹者之内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从听者的反应中写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的描写;末四句则是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这四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这句讲的是事实。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就接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有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处(方东树《昭昧詹言》)。南宋初,范冲“对高宗论此诗,直斥为坏人心术,无父无君”(李壁注解中的话,此据《唐宋诗举要》转引),完全是没有懂得此诗。范冲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贯反对新法的人,挟嫌攻击,更不足据。其实王安石这样描写明妃,这样委曲深入地刻画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义,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风俗”的,在当时是针对施宜生、张元之流而发的,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争议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还有,王安石这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曾经拜访过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却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词)。

创作背景 评论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域赋秋风。“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諡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 *** 花。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文言文有如意怎么解释

赏析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还有,王安石这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曾经拜访过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却并未“留至今”。

失意文言文

1. 文言文中的失意是什么意思

1、不如意。

两汉·蔡琰《悲愤诗》:失意机徵间,辄言毙降虏。

翻译:只要使他们有一点的不如意,马上就说“杀死俘虏不要客气。”

2、不得志。

宋代·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翻译: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3、没有注意到。

元代·查德卿《柳营曲·江上》: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

翻译:抬头贪看月亮,不留神放开了鱼竿。

4、意见不合。

宋·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 东阳旧俗,以气力为雄,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辄相仇杀。”

翻译:东阳的旧习俗,力量大的最厉害,随身带着兵器走在路上,一言不合就相互厮杀。

扩展资料

失意

读音shī yì

近义词

失落 [ shī luò ] 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刚从岗位上退下来,他内心很~。

反义词

1、正常 [ zhèng cháng ] 符合一般规律或情况:精神~。生活~。~进行。

2、得势 [ dé shì ] 得到权柄或势力(多用于贬义):小人~。

3、称心 [ chèn xīn ] 符合心愿;心满意足:~如意。

4、得志 [ dé zhì ] 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少年~。郁郁不~。你如今得了志,连好朋友都不认了。

5、得意 [ dé yì ] 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之作。~门生。~扬扬。自鸣~。

2. 文言文是怎么解释的

文言文翻译六法 文言文翻译应力求做到准确、流畅,因此,文言文翻译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直译法。

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语序进行直接翻译。如:了然(完全)无声。

二是意译法。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词句的意思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此句运用了“互文”修辞,译时必须将上下文的词语互相渗透,互相说明,结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三是增补法。此法适用于文方省略句式,翻译这种句式,只有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才能使语句通顺,意思明了。

如:人不知(我)而(我)不愠(人)。这样增补,语意通顺了。

四是语序移位法。由于文言倒装句的记号序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译时务必把倒装词语的位置调换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如:子何恃而往?译时,应将动词“恃”移到宾语“何”的前面。 五是原词保留法。

象古汉语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年号、帝名、朝代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如:庆历中,有布衣毕升。

句中的“庆历”(年号)、“毕升”(人名)是专用名词,译时可直接保留在原句中。 六是删除法。

有些文言虚词只有某种语法作用,而无实在意思,译时可删除。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句中虚词“也”可删去不译。

3. 鲁迅文章中的文言文解释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语见清代武进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文载清人王先谦所编《清嘉集初编》卷五。

“铁如意”,原文是“玉如意”;“颠倒淋漓”,原文是“倾倒淋漓”。这篇赋描写唐末军阀李克用攻克邢州后在三垂岗设宴庆贺的情况。

这两句的意思是:(李克用)拿着玉如意,潇洒地指挥大家喝酒,满座都惊奇不已;里的酒满满的,倾洒出来沾湿了衣服,而他们竟说千杯未醉。句中“呢”“噫”“嗬”是先生读时加上去的语气词。

“”表示先生读到末尾声音的颤动。

4. 文言文:遂有哪些意思

基本字义1. 顺,如意:~心。

~愿。2. 成功,实现:未~。

功成名~。3.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止。

4. 通达:“何往而不~”。5. 进,荐:“不能退,不能~”。

详细字义 〈动〉1. (形声。从辵( chuò))2. 同本义 [escape] 遂,亡也。

——《说文》3. 行,往 [go] 遂,往也。——《广雅·释诂一》不能遂。

——《易·大壮》遂贤良。——《礼记·月令》4. 又如:遂行(通行;顺适地进行)5. 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fulfill]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 唐· 李中碧《庐山》王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6. 又如:遂怀(遂愿);遂隐(满足隐遁的愿望);遂初(旧时辞去官职,实现隐退的本愿)7. 顺利地完成;成功 [succeed] 上无乏用,百事乃遂。

——《礼记·月令》四者无一遂。——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令遂前功。

——《后汉书·班超传》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明· 顾炎武《复庵记》8. 又如:遂初(辞官归隐,达到原来的愿望);遂过(促成过失);遂志(实现志愿;满足愿望);遂事(成就事业;完成某事);遂功(成功。

建立功业)9. 推荐或举荐 [remend]。如:遂贤(荐举贤能之士);遂能(荐举贤能之士);遂良(荐举贤良之士);遂材(荐举才能之士);遂举(进举,进用)10. 通达 [understand] 此其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处其民。

——《商君书·箅地》11. 又如:遂达(通达)12. 表明 [make known]。如:遂威(展示威力)13. 生长 [grow]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

——《淮南子·修务》14. 又如:遂长(生长;成长);遂字(生长,成长)15. 养育 [bring up]。如:遂成(养成;成就);遂生(养生);遂滋(养育;滋养)16. 顺从,如意 [be obedient to]。

如:天遂人愿;遂罪(顺受其罪);遂过(顺成过失;掩饰过失)17. 顺应;符合 [ply with]。如:不遂;遂非(顺着过错去做而不改悔);遂性(顺应本性)18. 决断 [make a decision] 春秋之义亡遂事, 汉家之法有矫制。

——《汉书·冯奉世传》19. 又如:遂事(决断事情);遂疑(决疑)20. 因循,拖拉 [procrastinate]。如:遂迷不悟(执迷不悟。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21. 延续 [continue]。如:遂哀(哀而不止)22. 坠落,往下沉。

通“坠”( zhuì)[fall] 震遂泥。——《易·震》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

——《墨子·法仪》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荀子·修身》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

——《荀子·王制》23. 又如:遂失(坠失;废弛);遂亡(坠亡;废弛) 〈名〉1. 道路 [road] 使开阶立遂。——《春秋演孔圆》。

宋均注:“道也。” 禽夫差于干遂。

——《史记·苏秦传》。索隐:“遂者,道也。”

2. 又如:遂路(道路)3. 射者穿的臂衣 [dress for hunters] 袒决遂。——《仪礼》4. 田间排水的小沟 [furrow] 凡诒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

——《周礼·地官·遂人》5. 《注》:“遂,广深二尺”。又,遂人,周代官名,地官之属。

6. 水道 [water course]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可以涉水而过的路);亡人好独。——《荀子·大略》〈副〉1. 就;于是 [then, there upon]。

多用于书面语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贝丘。

——《左传·庄公八年》如不能守以终表,则遂取以来。——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于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2. 又如:遂尔(于是;就);遂乃(于是,就);伤者经过包扎抢救,流血遂止;因天气恶劣,郊游遂告落空3. 竟然 [to one's surprise]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4. 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 [after all;in the final] 曹操比于 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5. 尽;完全 [to the full]。如:遂夜(终夜) 〈形〉1. 顺利的 [ *** ooth;unhindered] 可遂破也。

——《资治通鉴》小儿辈遂已破贼。2. 已成,终了 [finished]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3. 久 [long]。如:遂古(往古,远古);遂往(以往的错误)4. 另见 suí。

明妃曲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1. 文言文中的失意是什么意思

1、不如意。

两汉·蔡琰《悲愤诗》:失意机徵间,辄言毙降虏。 翻译:只要使他们有一点的不如意,马上就说“杀死俘虏不要客气。”

2、不得志。 宋代·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翻译: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3、没有注意到。

元代·查德卿《柳营曲·江上》: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 翻译:抬头贪看月亮,不留神放开了鱼竿。

4、意见不合。 宋·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 东阳旧俗,以气力为雄,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辄相仇杀。”

翻译:东阳的旧习俗,力量大的最厉害,随身带着兵器走在路上,一言不合就相互厮杀。 扩展资料失意 读音shī yì 近义词 失落 [ shī luò ] 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刚从岗位上退下来,他内心很~。

反义词 1、正常 [ zhèng cháng ] 符合一般规律或情况:精神~。生活~。

~进行。 2、得势 [ dé shì ] 得到权柄或势力(多用于贬义):小人~。

3、称心 [ chèn xīn ] 符合心愿;心满意足:~如意。 4、得志 [ dé zhì ] 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少年~。

郁郁不~。你如今得了志,连好朋友都不认了。

5、得意 [ dé yì ] 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之作。~门生。

~扬扬。自鸣~。

2. 文言文中的失意是什么意思

1、不如意。

两汉·蔡琰《悲愤诗》:失意机徵间,辄言毙降虏。

翻译:只要使他们有一点的不如意,马上就说“杀死俘虏不要客气。”

2、不得志。

宋代·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翻译: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3、没有注意到。

元代·查德卿《柳营曲·江上》: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

翻译:抬头贪看月亮,不留神放开了鱼竿。

4、意见不合。

宋·叶适 《郭处士墓志铭》:“ 东阳旧俗,以气力为雄,带刀束棍,裹行道上,失意辄相仇杀。”

翻译:东阳的旧习俗,力量大的最厉害,随身带着兵器走在路上,一言不合就相互厮杀。

扩展资料

失意

读音shī yì

近义词

失落 [ shī luò ] 精神上空虚或失去寄托:刚从岗位上退下来,他内心很~。

反义词

1、正常 [ zhèng cháng ] 符合一般规律或情况:精神~。生活~。~进行。

2、得势 [ dé shì ] 得到权柄或势力(多用于贬义):小人~。

3、称心 [ chèn xīn ] 符合心愿;心满意足:~如意。

4、得志 [ dé zhì ] 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少年~。郁郁不~。你如今得了志,连好朋友都不认了。

5、得意 [ dé yì ] 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之作。~门生。~扬扬。自鸣~。

3. 文言文中描写人“失意”的句子有哪些

1. 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

得意时,不忘形,宜淡然;失意时,不变形,宜泰然。成功时,不轻狂,宜超越;失败时,不灰心,宜立志。

不论得意失意,切莫大意;不论成功失败,切莫止步。志得意满时,需要的是淡然,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失意落魄时,需要的是泰然,给自己觅一条出路。

2. 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要学会转移注意力。有些事情既然已经成为事实,就尝试着去接受,去面对。

一个人不可能改变世界,世界也不会因你而改变,所能做的,就是适应世界,不钻牛角尖,不要和别人攀比。你的生活,应该有你自己的精彩。

3. 读书时,我每天羡慕好多人。他的得体谈吐,他的干净搭配,她温暖又有趣,他和她细心珍惜。

有时我会产生自己怎么一无是处的念头,后来换了新环境,我模仿他们的谈吐。回想他们的搭配,我尝试变得有趣,尽量尊重每个人,我想成为自己曾羡慕的那些人。

其实能看出别人美好的人,就不是一无是处。 4. 当你正视这个世界时,你会听到很多声音,也会看到很多的路。

谁发出的声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话里的内容。选哪条路,通往哪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好好看看路上的风景。

5. 倒不是因为喜欢听而一直重复那首歌,而是因为听那首歌时会想到你。倒不是只喜欢同个类型的人,而是这个类型的人会让我想到你。

你可以用你的方式离开,我也可以用我的方式靠近。你不用可怜我,毕竟后来我发现这个世界像你的人有很多很多,比你好的也有很多很多。

6. 当我们尽力把悲观的事情用乐观的态度去表达时,你会发现迷宫顺着走到出口能遇光明,倒着回到出发一样光亮。我们都一样,正处于期盼未来,挣脱过去,当下使劲的样子。

会狼狈,有潇洒,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动荡,不怕转机,不怕突然。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7. 多和自己竞争,没有必要嫉妒别人,也没必要羡慕别人。

很多人都是由于羡慕别人,而始终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越是这样,越是会把自己掉进一个深渊。你要相信,只要你去做,你也可以的。

为自己的每一次进步而开心(事是不分大与小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争取做到最好) 8. 二十岁时,我们想让世界认识我们。三十岁时,我们认识了世界。

我们开始知道幸福不过是与生活合得来,与世界过得去的日子。谁的青春不迷茫,二十岁时我们可以昂首,三十岁时我们学会了低头。

因为每一次低头,都是一次对自己的肯定。 9. 凡是走过的路,都会留下痕迹。

时间就像一块橡皮擦,可以轻易抹去你曾经那些有心无心错过的事情,但它却不能擦去那些因过错而烙在你心头的印痕。错过与过错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不要因为错过的事情而耿耿于怀,也不要因为过错而郁郁寡欢,人生本来短暂,没必要再把时间浪费在过去的事情上。 10. 放弃失落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怨;放弃无休无止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辩解;放弃虚幻情感的奢望;放弃财物金钱的渴求;放弃权贵势力的觊觎;放弃夸大虚伪的纠缠。

只有当机立断地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你的世界才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细水长流,你才会豁然开朗地领悟“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越舍越得”的锢中真谛。 11. 放弃是一门艺术,它不是叫你盲目的逃避,而是要你明白痛苦的维系还不如放弃!学会放弃,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简单的背影。

将昨天埋在心底,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学会放弃,让彼此都能有个更轻松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爱并不一定就刻骨铭心!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快乐,让他幸福,使那份感情更诚挚。

如果你做不到,还是放手吧!放弃何尝不是另一种美丽! 12. 不要以别人的标准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最适合你。不要将最贴心的人视若当然,请珍惜他们,如同对待你的生命。

不要因为沉湎过去,或憧憬未来而使时间从指缝中溜走;过好今天把握当下,你便精彩了生命的每一天。 13. 不与别人盲目攀比,自己就会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自己就会欢乐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会远离痛苦,不是时时苛求自己,就会活的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会轻轻松松。

活得太累就会痛苦不堪,知足常乐! 14. 常人能人有功过之人,均应一视同仁,以诚相待。无论是常人能人,还是有功之人,只是相互的能力有大小,职务有高低,功过有区别,彼此的人格是平等的。

15. 承认自己的不足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自信。当你足够了解自己,不怕被人拆穿,关于自己的一切都能坦然接受时,你才敢特别坦然的说出“我现在确实没有那么好”。

敢说出这句话的你,心里一定有一个想变得更好的自己。

明妃曲译文

明妃曲

汉宫沈沈凝紫烟,妾身一入知几年。楼高秋月照清夜,亭暖春花熏醉眠。忆初送我辞亲戚,便拟光华列旌戟。君门安得似人间,咫尺千山万山隔。花月朝朝空暮暮,长恋朱颜不如故。内家车子散金钱,安得此身沾雨露。忽闻花宫选罗绮,单于来朝汉天子。但言妾欲嫁单于,万一君王赏桃李。大明宫内宴呼韩,出水芙蓉鉴里看。徘徊顾影花颜靓,绰约丰容广殿寒。当日君王喜且惊,欲留人信去关情。若教不杀毛延寿,方信蛾眉画不成。茫茫汉塞连沙漠,柳色阳关断肠处。故乡阡陌想依然,马上琵琶向谁语。命薄身存有重轻,天山从此静埃尘。山西健将如君否,此日安危咤妇人。人生景物疾如驰,翻覆由来万事非。莫笑巫山女粗丑,朝寻楚宫暮柴扉。男儿莫厌款段马,女儿莫羡金缕衣。君不见巫山歌舞赛神罢,野老至今怀秭归。

标签: 阳关 地名

当初王昭君要离开汉宫出嫁匈奴的时候,眼泪流湿了美丽的脸庞,鬓角下垂。王昭君徘徊留恋,顾影自怜且面容惨淡,还能够使君王不能自持禁不住动心。君王回宫后责怪画画的人,这么漂亮的人一生能看到几个。其实像王昭君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妙意态是画不出的,当年君王白白错杀了画师毛延寿。王昭君离开汉朝领土后就知道自己不能回来了,可怜她始终穿着汉朝宫女的服饰。王昭君写信询问汉朝的事,可惜都无回音,每年只有大雁南来北往地飞。亲人从遥远的家里给她传来消息:你要在匈奴城市里好好生活,不要惦记故乡;你没看到吗?当年受尽宠幸的陈皇后现在就被幽闭在离君王一点点远的冷宫长门宫里,人生要是遇到了失意的时候,是不分地点的。

历代文人似乎对昭君出塞这一咏史题材有特殊的感情,从西晋石崇的《王朋君》一诗篇起,一直到清末屡吟不绝,各具风貌。这类题材的诗歌或以悲怨凄凉立意,或从个人遭际着眼,或讥讽汉帝的寡情少恩,或咒骂画工的居心不良,或直言无隐,哀叹国势的不振;或机锋侧出,写下一段翻案文字。“如何一段琵琶曲,青草离离咏不休”(元虞集《昭君出塞图》),纵观封建时代的众多歌咏昭君之作,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算得上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了。王安石论诗有“自出己意,借事相发,情态毕出”(《蔡宽夫诗话》引王安石语)的议论,正可用来评价此二诗。二诗刻画人物动作、心理,形象饱满,抒发情感,寓意精警,耐人寻味。形象与议论的有机组合,赋与了诗歌不朽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不已。诗云: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昭君字嫱(一说昭君是字),南郡(今湖北秭归)人。汉元帝时她被选入宫中,数岁“不得见御”。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与匈奴和亲,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汉书》与《后汉书》对此均有记述,唯《后汉书》言其“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似是自愿出塞和亲的。西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其名为明君。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画工弃市”一段增加了元帝按画图召幸宫女一节,说昭君因不肯以黄金贿赂画工,得不到元帝的赏识才被遣嫁匈奴的。后来元帝迁怒于众画工,杀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毛延寿在画工中最善描摹人物,于是就成了后人唾骂的对象。《西京杂记》写成距离汉元帝已四百余年,又属家言,本不足信。但晋武帝因嫔妃众多而“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却是史有明文(见《晋书·胡贵嫔传》),因此,汉元帝以画图召幸宫女也是可能的。

封建文人对于这种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与荒谬,往往不能正面触及,至多不过用“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岂能制夷狄”(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批判帝王的昏聩。王安石自然也不能摆脱时代的局限,但他却巧妙地将批判的锋芒藏起,旁敲侧击地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语道之,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这并非给毛延寿翻案,而是要说明人的气质、风度难于形诸笔墨,别有寓意。清人赵翼评此二句说:“但谓其色之美非画工所能形容,意亦自新。”(《瓯北诗话》卷十一)可谓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抽象议论的成功源于具象描写的动人。作者先抓取昭君辞别汉宫的一个场面,却又不正面描绘她的容颜,仅将一位梨花带雨、鬓脚低垂的悲怨女子推到读者的面前。《后汉书·南匈奴传》中“顾影徘徊,辣动左右”的记述是诗人写作的依据,悲伤的美人更易引起人们的哀怜。“尚得君王不自持”一句即是从旁观者的反应反衬出昭君的动人姿色以及动静相宜的气质、风度。诗人借用元帝眼目观察昭君,给读者也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从而坐实了“意态由来画不成”的议论。

两首诗中的昭君形象始终蒙有一层悲怨凄凉的面纱。她时刻思念着家乡,穿完了从汉宫带去的衣服,“可怜着尽汉宫衣”是从细节上刻画昭君的心态。由于语言相异,昭君只有借琵琶传达内心的哀怨,“弹看飞鸿劝胡酒”是从神情上刻画昭君的心态。嵇康《赠秀才入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诗句,王安石即袭用此句意,将昭君神情恍惚、若有所思的内心矛盾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古人心目中,鸿雁能够传书,一边弹琵琶,一边远望鸿雁南飞,自然是思乡情怀的流露。如果说第一首重在写昭君辞汉的悲怨,那么第二首则重在渲染昭君出塞后的凄凉。二诗中的昭君形象的统一也是理解全诗的一条线索。

诗中的昭君形象明显带有诗人的想象成分,除了传达出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某种审美情趣外,还带有这一群体的悲剧意识。在封建专制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有能力的人才往往难以主宰自身的命运,他们必须得到高位者的赏识才有可能飞黄腾达。这些人一方面孤标傲世,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寻求知音,以求得心理上暂时的平衡。作者笔下的昭君形象于楚楚动人中弥漫着悲凉色彩,显然也是作者怀才求遇潜意识的表露。二诗作于嘉佑四年(1059),当时王安石39岁,此前曾写有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万余言,指出“万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这些建议未被当政纳,但王安石并没有因此消沉,他从地方调任京都后,更亟欲一展宏图。写于这一时期的《明妃曲》也就不完全是以古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了。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体现心中潜意识的同时又能超脱于其上,从鸟瞰人生的角度,体味着人间的苦乐。作者以对昭君穷形尽态般的形象描绘为思维依据,高度概括凝练地揭示出人生的哲理。第一首中“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二句,第二首中“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二句,与前述“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共同构成了二诗的理智线索,是三个经过提纯的警句。“君不见”二句借昭君家人之口道出了作者的感慨,他以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幽居长门宫与出塞的昭君相比,意在传达失意之人无分南北的思索。“汉恩”二句又借路人之口道出作者的憧憬,他以昭君自身的遭际为喻,重在表现人对知己的渴求。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诗人化用此句,吟诵的正是这种人际间感情纠葛的悲欢。

由于作者写下“汉恩自浅胡自深”一句,曾引起很大的争议。范冲曾对宋高宗说,安石此诗“坏天下人心术”(见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七),宋朱弁则借一太学生之口骂道:“若如此诗用意,则李陵偷生异域不为犯名教。”(《风月堂诗话》卷下)宋罗大经认为此诗“悖理伤道甚矣”(《鹤林玉露》乙编卷二)。有人甚至说:“靖康之祸,酿自熙宁,王、秦两相,实遥应焉,此诗为之谶矣。”(清周容《春酒堂诗话》)郭沫若先生则为此句辨白,认为诗句原意是“汉恩浅吧,我也不怨;胡恩深吧,我也不恋”(《〕王安石的明妃曲》)。这些讥弹或辨白,似乎都太拘泥于对“汉恩”一句的表面解释,而忽略了下一句“人生乐在相知心”的深层涵义。人类生活除饮食与安全的需求之外,友谊和爱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属于人类一种归属或自尊的需求。春秋时的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可见古人对知己的看重。“士为知己者死”,封建知识分子为了知己,可以死而无憾。“人生乐在相知心”所反映的正是这种心态,它由感人的昭君故事相引发,更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从理智线索看,两首《明妃曲》也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三个警句,摇人心旌。它们同以昭君故事为背景提炼,同植根于诗中昭君的形象线索,借其哀怨之情升华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精警议论,极大扩充了诗的内涵。二诗之妙就在于与昭君故事的离合之间,借题发挥,卷舒自如地宣泄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不同时代的人都可以从三个警句中找到自己感情共鸣的位置,这也许正是它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此诗一出,欧阳修、司马光、梅尧臣等人皆有和作,也说明了二诗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功。

一般说来,唐诗主情韵,宋诗主议论,《明妃曲》二首则情韵与议论并胜。据说王安石少年时“以意气自许”,为诗“不复更为涵蓄”,后来“从宋次道尽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宋叶少蕴《石林诗话》卷中)。二诗恰作于他中年以后,显示出其诗风演化的痕迹。然而也正因为二诗人物形象的丰满动人,致使一些论者认为作者主旨在表现昭君眷恋祖国的悲怨之情,并超出了个人恩怨之外。诗无达诂,形象大于思维,这种论断也有合理之处。扑朔迷离的诗歌意象也许更能令读者神往,给人以充分咀嚼回味的余地。

回答者: 飞灵无束 - 助理 二级 3-14 00:16

我自己翻译的~不好别怪我哈!

明妃(指王昭君)刚被嫁到塞外的时候,华丽的车子上百辆跟随的却全是胡人女子。

心里有话想找个人说却孤独的没处说,只能弹奏琵琶来表达心意自己说给自己听。

黄金做的杆拨(弹琵琶的工具)配合着一双弹奏的巧手,边弹边看大雁劝着胡酒。

汉宫陪嫁的姑娘们一个个低声哭泣,沙上的行人却听到美妙的琴音而欣赏的伫足观望。

汉的情谊浅薄胡的情谊却深,人生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有人明白有人关心。

可惜的是昭君坟已经芜没在黄沙中,可是那哀怨的琴音却至今依然环绕。

回答者: 水滴の语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14 00:46

当初王昭君要离开汉宫出嫁匈奴的时候,眼泪流湿了美丽的脸庞,鬓角下垂。王昭君徘徊留恋,顾影自怜且面容惨淡,还能够使君王不能自持禁不住动心。君王回宫后责怪画画的人,这么漂亮的人一生能看到几个。其实像王昭君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妙意态是画不出的,当年君王白白错杀了画师毛延寿。王昭君离开汉朝领土后就知道自己不能回来了,可怜她始终穿着汉朝宫女的服饰。王昭君写信询问汉朝的事,可惜都无回音,每年只有大雁南来北往地飞。亲人从遥远的家里给她传来消息:你要在匈奴城市里好好生活,不要惦记故乡;你没看到吗?当年受尽宠幸的陈皇后现在就被幽闭在离君王一点点远的冷宫长门宫里,人生要是遇到了失意的时候,是不分地点的。

历代文人似乎对昭君出塞这一咏史题材有特殊的感情,从西晋石崇的《王朋君》一诗篇起,一直到清末屡吟不绝,各具风貌。这类题材的诗歌或以悲怨凄凉立意,或从个人遭际着眼,或讥讽汉帝的寡情少恩,或咒骂画工的居心不良,或直言无隐,哀叹国势的不振;或机锋侧出,写下一段翻案文字。“如何一段琵琶曲,青草离离咏不休”(元虞集《昭君出塞图》),纵观封建时代的众多歌咏昭君之作,王安石《明妃曲二首》算得上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了。王安石论诗有“自出己意,借事相发,情态毕出”(《蔡宽夫诗话》引王安石语)的议论,正可用来评价此二诗。二诗刻画人物动作、心理,形象饱满,抒发情感,寓意精警,耐人寻味。形象与议论的有机组合,赋与了诗歌不朽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