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亚夫军细柳朗读注音

2.古诗文细柳营的朗读停顿标示

3.周亚夫军细柳朗读节奏划分是什么?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读音_周亚夫军细柳原文朗读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九和方法:

一、按章节兼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泰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分为:故人俱鸿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俱鸡黍.

例2.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渐燕豚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划分为:谁家渐燕/啄l春泥.

二、连在,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天璐释伏任斤提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川各碑/大任/于是人也.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凄仔/邑人徕砒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凄子/邑人徕砒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

周亚夫军细柳朗读注音

序言:12月28日轮到我为大家领读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因为感冒发声困难,让好友燕歌代劳,但我还是要写点感受的。王教授的这本书不同于以往领读的书,这本书理论性比较强,是典型的专业书籍,从专业术语到专业设计,还有大量的调查数据以及精心制作的表格,都浸透了作者的心血,对于专业研究人员来说应该是一本好书,但是对于共读一本书,内容可能有点难度。这段时间听各位家人领读,总要再看看书,否则印象不深,专业术语也较难记住。鉴于此,我读完最后一节,产生了写一点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便利用感冒休息的时间草作此文。如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家人斧正!

正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于漪老师曾形象地称它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然而,二十多年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四个月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让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不管初中老师有多少无奈,我的看法仅是一孔之见,仅供大家交流。

一、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

1、让学生死记硬背课释和翻译鉴于考试要求,要考一篇课内文言文,题型就是填写某词注释和某句翻译,而这些都在课释中。看上去,让学生背会就可以了,关键是学生背不会,背会了也会忘掉,尤其是八年级学生正处在由死记硬背向理解记忆的过渡中,不深入讲,只死记硬背,只能应付一时考试,却很难应对长久的学习。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否定背的功效,毕竟来说,背是积累,有了积累才谈应用。只是背的基础上还要讲一些知识,否则跟高中教学很难衔接,会加大高中学习的任务。当然,讲解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要防止为“讲知识”而“讲知识”。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使动”“意动”“判断句”“宾语前置”需要讲,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也需要讲,但这些只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不能作为目的。误以为学生记下每句翻译,就是学习文言文,这绝对是要不得的。

2、没有工具书,不查字典,不思考

到初中后,发现学生不查字典,甚至就没有字典,连本《新华字典》都没有,更不要说《古汉语词典》。这可能受上级要求影响吧,不能跟学生推荐书籍,学生买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名著都是五花八门,还谈什么学要求呢。没有工具书,不查字典,注释是什么读什么,没有的不读也不查,老师教啥是啥,更谈不上什么独立思考了。比如,《周亚夫军细柳》中有一句“将以下骑送迎”,到底读“骑”(qi)还是“骑”(ji)?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课下没有详细注释,而比较权威的由省教育厅编写的《课时练》中翻译为“将军下马送迎皇上”,这怎么会正确呢?如果“下”是“下马”,要“以”干甚?“一人一马为一骑(ji)”,如果查字典,不就弄清意思了吗?我也纳闷那么权威的教辅也能出现这样的错误。升入初中,学生会查会用工具书是基本的技能,什么都让老师喂到嘴里,还要学生干什么?教辅也奇怪,把什么都翻译好,等着让学生背,这样学生怎么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呢?查字典也是探究未知领域的途径啊!很感慨,初中真的是考什么教什么,这样学生还有多大的拓展空间呢?以前曾教过一位喜欢写作的女孩,她问我该写什么文章,我说如果不为了应试,就写你喜欢的文章,甚至向大作家学习。全国“叶圣陶杯”作文竞赛,她获得了二等奖,获奖作文印发出来后,她感慨还是眼界太窄。这一点可能跑题了,我只想说,初中不要总是只盯着眼前的考试甚至中招考试,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

3、过度设计合作探究鉴赏文本

鉴赏文言文已经上升到“文”的高度,即鉴赏文学作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可以鉴赏,但不能过度鉴赏,鉴赏在高中也是最高境界,对于高中的诗歌鉴赏我只能说是做题,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鉴赏,高中学生尚且如此,何况初中学生呢?有一位老师在交流他的课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暂且不说课件的来源,就算是老师自己制作的,总得弄清楚吧,把论证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探讨。他都没有给我讲明白,怎么跟学生讲明白呢?难怪学生听课昏昏欲睡,讨论叽叽喳喳,回答问题默不作声。本文的论证思路和方法应该是教学难点,学生是很难讨论出来的,毕竟他们还没有系统学习议论文知识,这种讨论不是“伪讨论”吗?学生讨论不了的就不要讨论,与其讨论还不如帮助学生背诵。

二、明确文言文教学的任务:

文言文的核心价值是“言”还是“文”?钱梦龙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明确指出“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王荣生教授也这样认为。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老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完成以下几个教学任务:1.帮助学生通过理解文意,进而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意义。2.充分感受古代文学的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意境和美感。3.引导学生从中吸收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诗夜游》《与朱元思书》为例,这些文章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还应完成其他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体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鉴赏写景类文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些文章虽然是文言文,但文言知识并不多,而第六单元的《孟子三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文言现象比较多,应把帮助学生理解文言知识、疏通文意作为重点,至于论证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等可作为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次重点,毕竟初中学生文言文知识积淀比较薄弱,谈鉴赏很难落到实处。

三、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也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文言文教学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在教学中,我用了以下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环节:利用故事、成语、诗词名句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三峡》从画面和学生熟知的诗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导入,由熟悉到陌生,学生也能在《三峡》中印证李白的诗歌。再如《答谢中书书》由“山中宰相”设置悬疑导入新课,宰相为什么在山中?用这些通俗却吸引人的导语先把学生带进文本境界再说。《愚公移山》用分角色朗读方式,《孟子三章》用组长领读方式。总之,不论什么方法,都要以便于学生学习为主,切不可为了什么课堂模式而设置教学内容,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四、创建以“读”为主的语文课堂: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余映潮老师也说:“阅读教学课中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即是出声的朗读。”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书读百遍”应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教学,也应从读入手。从预习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巩固,始终贯穿着读。《孟子三章》展现了孟子说理的艺术,排比句很多,纵横捭阖,肆意汪洋,这不是教师能讲出来的,更不是学生能讨论出来的,朗读才是最好的办法。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比一比看谁读出了气势。分组读,看哪一组读得最好,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培养了语感,读文言文像说家常话,还怕学不会吗?背诵的时候,先让学生背观点句,再背排比句,其他放后面。

在教学中,读的方式很多。如:理读---对课文进行提炼、分类等的课中活动,有条理地整理课文知识。说读---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说,进行译说,进行评说。写读---在朗读品析的过程中,巧妙安排,如诗文美景、想像扩写的学习和写作活动。联读---从某篇诗文扩展开去,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课内或课外的文言诗文联起来,或扩读,或比读,或专题研讨。这些方法学生几乎没有见过,教师运用时,要深入研究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和语言特征灵活运用,切不可死搬硬套。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背诵的习惯。背诵,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我看来,背诵有利于提高推测词意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把课本中的每一篇文言文都要背过。如果是随级升,就要学生在寒暑时,布置背诵作业,内容是下一册语文书上的文言文和课外古诗词。开始学生会觉得很困难,但是要背诵,就得先读懂课文,所以学生就会通过读书、查字典、甚至是查资料来解决,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查字典的习惯。升入初中,每位学生都应该准备一本《古汉语词典》,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词典解决。并把平时阅读中自己查阅到的字词读音、意思等登记在上面,形成一本完整的笔记,便于学习,查找和复习。

3.积累文言知识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很重要。而学生只为了当前的考试,所以学的文言知识只是皮毛而已,只见树叶不见树林,这样很难形成系统的文言知识。难怪高三复习文言知识,学生连《愚公移山》中的句子和词语都不知道。如果学生能长远考虑,每个词语都按类积累,初中三年应该会有很大的收获。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背文章,还要讲一些文言知识,更要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学习与研究,让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后记: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确实有难度,需要把一学期来教过的内容理顺,还要归类,把自己的思考融入进去。因为时间仓促,只能草草结束。从这本书的领读和听读中,我要向其他老师学习,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以免过后忘记。仅以此文与大家交流共勉!

古诗文细柳营的朗读停顿标示

周亚夫军细柳朗读注音是:zhōu yà fū jūn xì liǔ。

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刀,彀,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刘礼担倒等军,驻军在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担倒等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郡太守周亚夫担任将军,驻军在细柳;用来防备匈奴侵略。

皇上汉文帝亲问军队。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车马径直奔驰进入军营,将军和他手下的军官都骑着马迎接和送别。不久前往细柳的军营,军中士兵和军官们都披着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张开,弓弦拉足。皇帝的先遣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遣官说:“皇上马上就要到了。”守卫营门的军官说:“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命。’”过了不久,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去。于是皇帝就派使者拿着天子的符节告速将军:“我想进入军营慰劳部队。”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营门的卫兵对随从天子的车马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车马不能奔驰。”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缓缓而行。到了军营中,将军周亚夫拿着兵器向汉文帝拱手行礼说:“穿着铠甲的将士不能下拜,请让我用军中的礼节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脸色严肃地俯身,手扶车前的横木,派人告诉周亚夫:“皇帝慰劳将军。”完成了慰劳军队的礼节,然后离去。

已经出了军营的大门后,臣子们都非常惊异。文帝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霸上、棘门的军队,就像是儿戏一样,他们的将领实在是可以袭击而被抓获的。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文帝把周亚夫夸奖了很久。

周亚夫军细柳朗读节奏划分是什么?

古诗文细柳营的朗读停顿标示,原文及标示如下: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细柳营选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作者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

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在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扩展资料

《细柳营》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史记》。

细柳营是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而周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恪尽职守,治军有方,刚正不阿,尽职尽责,不畏强权。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本文主要讲了,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这篇文章分三段。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

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

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 ?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

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具体如下: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 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心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日:“天子/且到!”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 "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 ,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日:“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汉代·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白话释义: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接。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创作背景: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