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说新语》雅量 雅重之质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世说新语雅量讲了什么

3.帮忙翻译古文,就这三句

《世说新语》就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可以体会到他的心灵, 而雅量是什么意思呢?雅量的意思就是有宏阔的气度,当然再有一方面他还表示酒量大,而谁是有雅量的人呢?

世说新语雅量王夷甫_世说新语雅量

? 1.嵇康

? 嵇康即将在东市被处死,神色未变,要求取琴弹奏,弹奏的是《广陵散》。曲子就要结束的时候说到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曲子,但是因为我吝惜固执一直没有教他《广陵散》,重今以后恐怕要失传了,太学生3000人向朝廷上书,请求拜他为师。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司马昭杀了他之后姐感到后悔。大家也知道嵇康不是一个武将,但是在临死的时候连哭也没有哭,也没有紧张,没有害怕,而一般人第一个想法就是向皇帝求情,但是嵇康却用《广陵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2.夏侯玄

? 夏侯玄曾经靠着柱子写信,当时正在下大雨劈坏了他所靠着柱子。他的衣服被烧焦了但确神色不变,照旧写信。宾客及身边的随从全都跌跌撞撞,站不稳脚而夏侯玄依旧在那里写信如同没有这回事,可能一般人忍打雷下雨就会回家睡觉,但是夏侯玄呢?信没写完,不管干什么都照就在写信,只能说夏侯玄写信太认真了。

? 3.王戎

?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同一些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旁边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坏了小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跑去摘取。唯独王戎站立不动有人问她原因,她说李树在路边树上还有那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拿来尝一尝,果然如此。雅量的意思不仅是宽宏大量,临危不惧,还代表一个意思,聪明,因为王戎看见李子树在道边,而且还没有人摘,不可能有掉馅饼的事儿,于是他觉得是苦李子。又一日魏明帝令拔掉老虎的爪牙在宣武场上表演人互相博。听任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前去观看老虎趁着空隙把住栏杆大声吼叫好生镇东大地悲观的人没有不害怕的。只有王戎当时才七岁他安然不动,一点儿没有恐惧的神色。老虎大吼一声非常多的人都怕了但只有七岁的王戎没有怕,可见一个人如果被世人说有雅量那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许璪和顾司空都在丞相手下担任从事,当时王导非常赏识他们。每次出去游玩儿的时候都会带上两人,有一次晚上前往王丞相家中玩,两人都高兴至极王导让他们到自己的床上休息,顾翻来覆去都睡不着直到天亮都不能入睡,许璪上床后就不停地打呼噜,而王导说这里也是难以入睡的地方。

? 而我呢?在平凡的世界中,雅亮可能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上次在宿舍我和胡闹矛盾,那么小的一件事,我居然--不说了如今我感到非常羞愧,因为我为什么没有一点儿雅量呢?一件小小的事差一点儿就要被我整成一场战争。嵇康临死之前一句话不说还弹了《广陵散》,而我们呢?碰一下别人别人都要打回来难道这就是我们人跟人之间打交道方法吗?而这时我又想起了我给郭写的那封信,真是写的太不好了,写了郭一堆的缺点,但如今郭转学,只要是个人都会伤心还记得郭之前一直叫我大哥,而我在郭身上也看见了雅量,有时候郭非常大方,而且也会帮助我们但是我们对他呢?现在想起来也非常后悔,可能永远也见不到他了。那我的雅晕又跑哪儿去了呢?总的来说雅量就是宽宏大量,乐于助人,临危不惧,希望都可以有雅量。

《世说新语》雅量 雅重之质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世说新语雅量翻译及原文谢太傅如下:

1、原文:

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2、翻译:

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顾劭在郡守任上死去,那天顾雍正在和属下们欢饮宴会,他还在下着围棋。这时外面有人禀告说有来自豫章郡的书信到,却没有他儿子顾劭署名的信。顾雍虽然神态自若,但心中已经预料到了发生了什么变故。

他用指甲掐住自己的手掌,掐出了血,沾染到了座褥上。一直等到宾客散去,顾雍才终于哀叹:“我已经没有延陵季子那么高尚了,难道还要为儿子之死哭瞎眼睛,然后被人指责吗?”于是胸中豁然,散去哀伤之情,恢复了镇定的神色。

拓展知识:

文章《谢太傅盘桓东山》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第六门》。《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的代表作,由南朝文人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雅量》是《世说新语》的第六门,主要记载宽永大度的人的事迹。

雅量指宽宏的气度。评价文学的标准之一,即作品所具有的宽宏的气度和阔大的胸襟。《谢太傅盘桓东山》原文记述了谢安隐居在东山时和孙绰等人乘船出海游玩。

突然风起浪涌,孙绰等人因害怕而欲返回,而谢安则以自己的安闲自若和镇定自若来影响大家,最终使大家安心。从此可以看出谢安的雅量。

世说新语雅量讲了什么

原文的开头说得清楚:就是稳重!

雅量第六之十七、雅重之质

(原文)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亮有大儿数岁,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为此?”论者谓不减亮。苏峻时遇害。或云:“见阿恭,知元规非。”

(译)庾太尉(庾亮)风度翩翩,仪容出众,举止端庄持重,当时人们都以为做作。庾亮的大儿子庾会才几岁,就有儒雅庄重的气质,人们这才知道是天性如此。温太真(温峤)曾藏在帐子里吓唬他,小孩却神色恬静,慢慢跪下问道:“您为什么要这样呢?”大家议论说这孩子不比庾亮差。苏峻叛乱的时候庾会遇害。有人说:“见到阿恭(庾会),就知道元规(庾亮)不是做作了。”

帮忙翻译古文,就这三句

《世说新语·雅量》这篇所记的就是名士们的雅量。在遇到喜怒哀乐等方面的事情时神色自若,应付自如。如果因身心畅快而面露欢娱之色,这就显得有所计较而不宽容了。逢喜事却能不异于常,这就很有涵养而显出雅量。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通行本6卷36篇。有梁刘孝标注本。

1、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

译文:王家的几个孩子,本来也都是值得嘉许的好孩子(青年才俊);(只是)听说(郗太尉家要来)招婿,就都变得不自然了。(只有在东边床上那位年轻人(即王羲之),仍然很随意地露着肚子躺在那里,悠然自得。)(结果郗太尉听了差人的汇报,就相中了王羲之。——这就是“东床”“坦腹东床”的典故。)

2、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不知妇人登塲,定有一种矜持之态。自视为矜持,人视则为造作矣。”

译文:(却)不知道女人一出场,就一定会有一种矜持的姿态。在女人自身,是视为矜持的,在别人看来,却视之为造作了。

3、明 冯梦龙《古今》:“瑶美人娇羞嫁痴郎 长歌门喜得矜持女。”

译文:娇滴滴羞答答的瑶美人嫁得一个痴情男子,长歌门欢欢喜喜地娶得了一位矜持有礼的好女子。

问题补充:这几句跟矜持有什么关系啊?

——矜持,本义指女人端庄大方,品性端正,知晓礼节,懂得分寸进退,绝不逾越礼节。表现在性情上就是有些腼腆羞涩。分寸拿捏得好了,就是如大家闺秀般的涵养,分寸拿捏得不好了,就是装模作样、矫揉造作了。如“东床”典故中的王家子弟。不当“矜持”的最典型例子是“淝水之战”后得到本方取胜消息后的谢安:本来谢安在家里与人下棋,但是他内心其实对战局很是担心,心思并不完全在下棋上;当侄子派人报告打了胜仗后,其实内心极度兴奋,却刻意装出不在意的样子,装从容地说:“小孩子们打了胜仗而已。”事后下完棋往内室走时,却由于太兴奋太激动,而折断了脚上所穿的木屐的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