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将息”的含义是什么?

2."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是谁写的,什么意思?

3.最难将息是什么意思

4.梧桐更兼细雨出自哪首诗?

5.乍暖还寒时候下一句是什么

6.<<声声慢>>中有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翻译赏析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赏析_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什么时节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内容摘要: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宋词中屈指可数的最优秀的词篇之一。起句大胆运用叠字,出奇制胜;接下来层层渲染悲凄之情,将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抒写得荡气回肠,令人心碎;遣词造句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以声摹情,展现了乐章之美;思想内容方面,宜看作是词人幽愁暗恨和破碎心声的真实抒发。

赏析:

宋词,和唐诗一样,都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现存二万首上下的宋词中,佳作无数,词人也不少,但出于社会等各方面原因,女词人却不多,能写出流芳之作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无疑,李清照是杰出的。她用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的感受,为后世留下不少传世名篇。后世研究李清照的学者不少,从现存的一百多篇李清照研究论文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涉及《声声慢》;在现存二万首左右的宋词中,虽然不能说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最好,但可以说它是全宋词中屈指可数的最优秀的词篇之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所写的名篇之一。(也有人说是她晚年的作品)南渡是她生活逆转的分水岭,靖康之变后,金兵南侵,她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因为祸不单行: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流丽,乐观活泼,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丈夫安葬以后,她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此后的她成为一名寡妇,一直在孤苦零丁的日子里煎熬。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一、叠字运用造出奇创意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回溯她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寻寻觅觅”,是说一起床便百无聊赖,若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想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而“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一无所获,反被孤独寡欢的气氛所包围,感到“凄凄惨惨戚戚”。象这样使用叠字,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后世的词话家都赞赏她这样创造性地使用叠字,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徐釚的《词苑丛谈》中评道:“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二、层层渲染抒悲凄之情,

接下来一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乍暖还寒”说的是什么季节?一般人习惯用这句话来形容早春天气,李清照在这里写得却是秋天的早晨。朝阳初出,故曰“乍暖”;晓寒犹重,故曰“还寒”。“最难将息”是“最难调养、休息”的意思。此句与上文“寻寻觅觅”呼应,说明自己从一清早就不知如何是好。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人们认为此词是写作者在“黄昏”时一段时间的感受。因“晓”字与“黄昏”相抵牾,即便是《词综》及其前后的约十几种版本都作“晓”字,也未引起应有注意。但俞平伯、吴小如等专家均认为应作“晓”,因为此词写的是一整天的事,并非一晚的事,“晓来风急”正与“乍暖还寒”相合。而且古人有晨起于卯时饮酒的习惯,叫做“扶头卯酒”。秦观有一句词叫做“晓风力暴”(《迎春乐》词,《淮海词》卷一)。李清照的“晓来风急”,是否受到秦句的启发虽难以断言,而秦、李二句均与《诗·邶风·终风》的“终风且暴”句有关,却是可以肯定的。关于此篇的题旨有两种说法,一是《诗序》所说:“《终风》,卫庄姜伤已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二是《诗集传》云:“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且不说此二解本身是否有牵强之处,李清照在此化用这个典故,与自己的身世则极为吻合。见于南宋赵彦卫《云麓漫抄》卷十四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是高宗赵构绍兴二年(1132),作者四十九岁,再嫁张汝舟不久与之离异后所作。启中有句云:“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这就是说李清照再嫁后,受到张汝舟的肆意打骂和虐待。启中又云:“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这里当是指李清照因婚变、诉讼之事受到时人毁谤,哀求綦崇礼,为她止谤恢复名誉。李清照的这段经历,与庄姜颇有相似之处,亦与庄姜一样,以晓风为比。又因在当时看来,李清照和庄姜的这一隐衷可能被认为是不名誉的,所以她在词中暗用其典,以致使后人难以解开这个谜。再从训访方面看,“终风且暴”,《传》曰:“暴,疾也。”《疏》:“《释天》云:‘日出而风曰暴。’孙炎曰:‘阴云不兴而大风暴起,然则为风之暴疾。’故云疾也。”意思很明白,“日出而风曰暴”,“暴”又作“疾”解,那么“暴”也就是“晓来风急”的意思。这个典故运用得很有工夫。说它是大匠运斤,也不过分。

“雁过也"三句,是说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里的“憔悴损”是指黄花而言,还是指人而言?正确的解释是指人。“黄花堆积”即菊花盛开,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这句中最受称道的是“独自怎生得黑”的“黑”字,这个字古人称其“绝妙”(《词菁》卷二),又说“‘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有此词笔,殆间气也。”(《白雨斋词话》卷七引张正夫语)等等。其实这个字之所以十分难得,还是因为作者写出了切身的生活感受。据载,李清照结婚不久,就常常与丈夫分离,丧夫后更是茕独栖惶,几十年来,她不知孤零零地渡过了多少个黄昏和黑夜,所以对“黑”字有独特的感受,这个字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大半生所受的煎熬。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明明是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这结尾,能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大有“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刘体仁在《七颂堂随笔》评道:“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3、以声摹情展乐章之美

综观李清照这首《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前人一致赞赏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么多的叠字,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言道:“李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后来有不少词曲仿效这种写法,都不如她用得出奇制胜而又自然生动。“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写的又都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却典型地表现了作者晚年孤独无依的生活境遇。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此词用齿音、舌音特别多:齿音四十一字,舌音十六字,共计五十七字,占全词一半以上的篇幅。尤其是篇末,“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余字中,舌、齿两声交加重叠,看来是特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来表达忧郁惝恍的心情。这些,都是经过惨淡经营的,却绝无雕琢的痕迹,同时,用心细腻而笔致奇横,使人不能不赞叹其艺术手腕的高明。

4、血泪交迸蕴破碎心声

当然,衡量一篇作品的高低优劣,还离不开对其思想内容的具体分析。以往在相当一部分有关《声声慢》的评述中,存在着对其思想内容的过多挑剔或否定,与对其艺术形式高度赞赏的尖锐矛盾。对这首词的艺术形式或艺术性予以高度评价是必要的,但如果贬低了其思想性则又是失算的。思想性一词已经不新鲜了,今天若继续使用这个词时,似不必专以某一作品所达到的所谓思想高度,或它的作者所隶属的阶级、阶层及其世界观如何,定其高低。不错,在《声声慢》里,听不到有论者所要求于它的“时代号角”的战斗声响,听到的倒是令人“伤心”的雁叫和雨打秋桐的凄厉之声;看到的不是作者于“黄昏”之时,象抗金志士们那样“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词),而是一个蹙额敛眉的已老徐娘独酌难敌风寒的“淡酒”,以及满地憔悴的黄花、雨中飘零的桐叶;作者自身也不是象“亘古男儿一放翁”那样的好汉,倒曾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贵家子弟”——礼部员外郎的女儿和权相的儿媳。然而,事物的这种固定的属性,往往难以说明事物的本身,至少是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事物的动态及其复杂的内部结构。所以,读这首词,首先应克服那种机械的查阶级定成分的做法。对生活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身分、有才学,抑或品貌端正的女子来说,她的思想愈有光彩,举动愈是正义、大胆,将会愈益招致物议和蒙受攻讦。李清照和她的有一些作品所遭受的正是这种命运。奇怪的是,对《声声慢》一词“昔人极口称之”(《词林纪事》卷十九及《词综偶评》),间或有微词,也只是说它在技巧方面“刻意播弄”(《历代名媛诗词》卷十一)、“并非高调”(《白雨斋词话》卷一),顶重的.也不过说它“颇带伧(粗俗)气”(《词林纪事》卷十九及《词综偶评》)。而今人对其却十分苛责,曾经是动辄批判,甚至说它是“贵族妇人的哀鸣”、有“毒害和腐蚀作用”等等。当然历代也有一些揄扬过甚、蓄意拔高的言辞,比如,说“雁过”以下三句,与朱敦儒南渡以后写的“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朱敦儒《临江仙》词)一样,都是表达恢复无望的苦闷;说“梧桐更兼细雨”至煞拍数句,与张炎的“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词)一样,是表现作者对时事的忧伤;还有的说李清照的这首词比她的诗更加深沉地表达了她甘洒热血的爱国。以上看法,有些虽然不能说一无可取,但总的看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从众多评述来看,最为中肯应是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所说的:“那种茕独恓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总而言之,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是一篇言愁绝唱,凝聚着词人对北宋亡国、丈夫壮逝的幽愁暗恨和破碎心声,它的血泪交迸、感人至深之处,令注家甚至指认它是作者晚期的“悼亡之词”。它表现了一个女词人言必己出、多含妙悟的极其敏锐精致的语言感觉,简直可以看成一种深度生命体验和鲜活的语言学相融合的标本。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拓展阅读: 宋词如梦令李清照赏析

如梦令

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①日暮,沉醉②不知归路。

兴尽③晚回舟,误入藕花④深处。

争渡,争渡⑤,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溪亭:溪边的亭子。

②沉(chén)醉:陶醉。

③兴尽:游兴得到了满足。

④藕花:莲花。

⑤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

译文

那是一个多么快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哧哧全飞起来了。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呢?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忘返。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是李清照回忆外游时所作。

作者简介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山东章丘)人,宋朝杰出的女词人,也是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女作家。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将息”的含义是什么?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意思是: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是谁写的,什么意思?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原文如下: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如下: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赏析如下: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最难将息是什么意思

出自 李清照《声声慢》

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

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扩展资料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参考资料声声慢·寻寻觅觅_百度百科?

梧桐更兼细雨出自哪首诗?

身子如何得休养?

“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出自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意思是: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乍暖还寒时候下一句是什么

出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寻寻觅觅》。

原文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年李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思想主题: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百度百科-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中有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乍暖还寒时候下一句是最难将息。

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翻译: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这首词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翻译赏析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着窗儿)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及注释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3乍暖还(hua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4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5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6损:表示程度极高。7堪:可。8著:亦写作「著」。9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十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三

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惨。乍暖还寒的季节,最难忍受。两杯淡酒,怎能压住心头的悲伤?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满地黄花堆积著,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一个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正是黄昏,一点一滴落着。这种场景,这种「愁」又怎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呢?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四

如同是丢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气候,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二

我苦苦地寻觅著,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五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早起淡酒三杯,怎把寒风来抵挡?北雁南飞飞过楼,不认当年旧同乡。菊花委地尽枯黄,人花共消瘦,有谁来怜赏?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听见黄昏细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淋透我心上。这一天桩桩件件怎么能一个愁字表明呢!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 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濛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挨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 宋词 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著,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着」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 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鉴赏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题作「秋情」,赋秋就是赋愁,但这里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饱经离乱,所以这里的愁是深愁,浓愁,无尽的愁。

 词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词人好像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词人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惨惨戚戚,后感于心,进入愁境」(吴熊和《唐宋词通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这是秋天的时令特征。「将息」,调养。人在天气多变化时,是很难适应的,更何况是年岁已大,身体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对天气的变化特别敏感,更觉得难以将养适应了。

 为了适应这多变的秋天时节,词人企图以酒御寒,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挡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淡酒不敌风寒,饮酒也不能排遣忧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飞过去,正令人伤心,原来雁是我过去见过的。这里我们可看到三层意思:(一)雁飞过去了,雁叫声声,凄厉难闻,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我内心的创伤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我,使我伤心难过。(二)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我带过信的,给我安慰,现在丈夫已逝,亲戚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我安慰了,使我伤心。(三)作者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作者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雁在北方就相识,现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异乡,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词的下片承接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的。「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损,煞,是说憔悴得很。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谁」,指自己。「堪」,能够,经得起。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个人坐在窗边,像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像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 *** 彩,渗透著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诗词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词作者: 宋代 李清照 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高中古诗、婉约、闺怨、孤独、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