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的翻译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的解释是什么?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这句话的意思是: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出自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泰伯篇》。

“弘毅”:“弘”是弘大之意;一说强,章太炎先生《广论语骈枝》说:“《说文》:弘,弓声也。后人借‘强’为之,用之‘疆’义”。此‘弘’字即今之‘强’字。“毅”是坚毅之意。“弘毅”指的是弘大的志向、坚忍的品质、态度,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

扩展资料?

一、人物介绍

曾子师从孔子,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二、曾子的相关名句

1、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2、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译文: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百度百科-曾子

百度百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论语·泰伯》中曾子说的一句话。曾子,名参(shēn),是孔子早期弟子之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

曾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士人(相当于今天的知识分子),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因此,弘而不毅,固难持久;毅而不弘,则气量褊狭;既弘且毅,方能任重道远。

曾子对“任重而道远”是这样阐释的:“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途还不遥远吗?其实,曾子既是论士,也是自述其志。?

曾子这段话体现了儒家的用世精神和价值取向:士应当以弘扬仁道为己任,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也是人生价值之所在。

为了弘扬仁道,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甚至不惜“朝闻道,夕死可矣”。

孟子则主张:“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将践仁成德贯注于自己的生命意识之中,不仅把“道”视为超越自身生命的最高价值加以严守,同时也弘扬了儒家的刚健进取精神,凸显了儒家“善其身,济天下”的高尚人格。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出处:孔子及其弟子《论语》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这一则讲的是修身做人,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的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出处:《论语·泰伯章》

原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扩展资料:

曾子的这段话有三层意思:

一是胸怀宽广,勉力行仁。青年人要胸怀大志。士子最大的志向是把仁爱之心洒满人间,,救民于水火之中,让仁德泽被群生。青年人要有伟大的胸襟气魄,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只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小利,而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勇于担当。仁德是人心之全德。士子一定要身体力行,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二是立志有恒,宁静致远。青年人立大志,要有恒心、有耐力,方能保持久远。心态上要平稳沉着、专心致志。古人谈到大丈夫志在四方,立志有恒时,无不强调淡泊名利。

如果只是考虑名利,心有杂念,就不能实现远大的志向。士子不要急于求成,应心无旁骛,虚心学习,专心历练,在实际工作中修身成德,才有恒久的耐力。富贵、温柔易销蚀其志。在顺境与逆境的考验中坚守节操,老而弥坚,才能实现远大的境界与目标。

三是刚毅坚卓,百折不挠。人生的道路绝不是一马平川,肯定会有坎坷不平,青年人应有挫折训练,面对挫折时心态要健康,一定要在艰苦曲折中经受磨炼,提升品德。

百度百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的解释是什么?

译文:

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出自《曾子·子思子》。

扩展资料:

《曾子·子思子》内容简介:在中国历史上,曾参的思想价值有两次被发现:第一次是在汉代,《孝经》以孝治天下的思路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认同,汉家将这一思想运用到治国之中,汉代皇帝谥号前都要加一“孝”字,诸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等等。

第二次是在宋代,宋儒在孔门七十子中独推曾参,认为曾参继承了孔子的道统,他们将《礼记》中的《大学》断为曾参的作品,并认为子思述曾参之旨而作《中庸》,由此开列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体系,以《论语》(孔子)、《大学》(曾子)、《中庸》(子思)、《孟子》(孟子)为“四书”。近现代以来的新儒家接着宋明理学讲,曾参学说继续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曾子·子思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程子曰:\"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

《论语·泰伯章》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