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什么意思?

2.廉颇虽老尚能饭文言文

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下一句是什么?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

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翻译: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暗指晚年还可为国出力。

此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廉颇奔魏原因有三:1.赵王跋扈(赵孝成王,赵悼襄王)亲小人;2.廉颇政敌佞臣郭开弄权;3.秦白起与杜邮功高震主,奉命自刎的前车之鉴;3.廉颇三朝(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元老,已让赵悼襄王忌讳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什么意思?

一、释义

意思是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二、原文释义

1、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2、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3、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扩展资料: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辛弃疾写这首词时距绍兴三十二年率众南归,正好是四十三年。渡淮南归,本打算凭借国力收复失地,没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时光荏苒,四十三年匆匆过去了,自己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作者在这里表明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民众就可能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的故事结尾,表达了心中的愤懑之情。

参考资料: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百度百科

廉颇虽老尚能饭文言文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廉颇将军年老的时候,赵王还派人去问一下他胃口还好吗?其实是包含了赵王想起用廉颇将军为赵国出征的意思的,里面有“您身体还好吗?还能为赵国出征吗?”的意思。

诗句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用的是典故,说的是赵王因屡受秦国入侵,想起用老将军廉颇,于是派使者打算请老将军出山,但使者受了奸臣郭开的贿赂,说廉颇吃一顿饭工夫就要多次上厕所,使赵王打消了起用廉颇老将军的念头。

辛弃疾在词中用这个典故,用意是自己有心为国出力,为国出征,但南宋朝廷却连派使者问候一下的机会都没有,表达出报国无门的惆怅无奈之情。

希望以上解释对你有帮助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下一句是什么?

1. 廉颇虽老尚能饭的译文

译文:廉将军虽然老年,还能多吃饭。

“廉颇虽老尚能饭”出自《廉颇思赵》。

1、《廉颇思赵》原文: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2、全文译文:

赵国屡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起用廉颇,廉颇也想被赵王任用。赵王让使者看廉颇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多给了使者很多金银,命令(使者)说廉颇的坏话。

廉颇见到使者,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来显示还可以任用。使者回去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饭量还很大,但是和我坐在一起,一会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他老了,于是没有召见他。

扩展资料:

原文背景:

1、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

2、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

3、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

4、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2.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的意思是﹖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说的是赵王不知年老的廉颇身体如何,是否能带兵打仗,而在当时考察一个人身体状况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就是是否能吃饭 其次是“一饭三遗失” 说的是当时由于政敌的收买,赵王派去的使者回禀是这样说的:“廉颇虽老尚能饭五斗,然则一饭三遗失焉”就是说廉颇虽然老了,但尚且能吃很多,不过在吃饭的过程中却几次大便,说明身体状况已不如从前.故是因为廉颇能吃,有目共睹,但是大便几次却没有人注意过,可以在此处做文章 于是所说“强饭廉颇”就是从此而来,指得是为了显示自己有本事,或者状态良好,就故意作些能显示状态的事。

3.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典故原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以寿春。

就是这原文。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没有下一句,这句诗就是最后一句。

出处: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原文节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扩展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上片怀古抒情。第一、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小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百度百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