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首古诗词赏析

2.古代诗词鉴赏

3.经典爱情古诗词鉴赏

4.优秀经典古诗词赏析

5.古诗词名句赏析

经典古诗鉴赏大全_经典古诗文大全诗词名句鉴赏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咏怀》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怀》古诗词鉴赏1

  原文:

 咏怀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赏析:

 阮籍在这首诗里,表现了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既为自己的衰老而悲哀,又为友人的逝去而痛苦,最后以鄙弃现实作为解脱的道路。

 诗的前四句说:由于时间的推移,他已失去了以前的容颜和肤色,精神也衰退了。这四句起得似乎很平淡,但下面接着的两句——“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却把感情突然强化了。这里一方面显示出诗人不但已经衰老,而且还很寂寞,朋友都逝世了;另一方面更意味着从朋友的纷纷去世,诗人意识到自己也已在向死亡迫近。在读过这两句以后,读者也就会感觉到在开头的四句中其实隐伏着深刻的恐惧感——为生命的即将消失而恐惧。由此,在读下面的“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时,读者自然会懂得:诗人的这种强烈的痛苦,并不只是为了朋友,同时也为了自己。

 再按下去的“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两句,虽似接得十分自然,其实经过惨淡经营。它一面承续上文怀念朋友的思路:朋友已经没有了,谁与我一起去实现我的愿望——到田野(“东皋”)上去耕种以“守其真”。另一面也就把自己所寻求的解脱途径显示了出来。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所谓“守其真”,就是保持这样的生活态度。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再受衰老与死亡的威胁。

 最后的四句,则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进一步申述。“愁苦在一时”,是说人的愁苦都不过为一种短暂的东西而发,实在是不值得的。《大人先生传》说:“岂希情乎世,系累于一时?”“愁苦在一时”与“系累于一时”,含意相近。“高行伤微身”是说高洁的行为会伤害自己。他否定这一切,是因为“曲”与“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界限(“曲直何所为”即“何所为曲直”),今天是曲的,明天就成了直,一切都不是永恒的,那就不必为了这种一时的事情而愁苦甚至伤害自己。所以,最后的结论是:“龙蛇为我邻”。这是用的《左传》“深山大泽,实生龙蛇”的典故。“龙蛇”,喻非常之人。有人以为,这里是用《汉书·杨雄传》“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的典故,并说“龙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但是,如把“曲直”理解为龙蛇的动作,那么,“何所为曲直”就难以解释得通。因而这里的“曲直”只能作“是非曲直”的.“曲直”解;从而与“不得时则龙蛇”之意也就不能贯联。

 还需要指出的是:此诗的上一首为:“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第三十三首《咏怀·一日复一夕》)“胸中”句指热中。前六句是说,由于热中,招致颜色、精神的变化,以致日渐衰老。下面四句说:那些人应付无穷的万事,生恐知谋不足,但我却怕他们很快就会死掉。结尾说:这些人终日战战兢兢,他们哪里知道我所焦心的是什么呢?所以,在阮籍看来,热中于世事本来就是可悲可笑的,他跟这些人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君子得时则大行”之类的思想,与他本若水火之不相容;何况在《达庄论》里,他还把“君子”骂得狗血喷头。因此,此诗的末一句显喻自己将如大泽龙蛇之自由自在。

 总之,在这首诗里,阮籍是在追求一种解脱的途径。而这种解脱的途径是跟哲学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一切都是短暂的,是非曲直也都没有差别。这是一种虚无的哲学,这种哲学既是对人生的悲哀的解脱,但在其根柢里却又渗透着人生的悲哀。

《咏怀》古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创作背景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岁,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在此期间,大量士人被杀,在极端黑暗恐怖中的广大士人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其文学创作时时流露出这种忧惧心态。

  诗文赏析

 曾国藩解曰:凤凰,本阮公自况。沈德潜曰:凤凰本以鸣国家之盛,今八荒无可展翅,而远之昆仑之西,于洁身之道得矣,其如处非其位何。所以怅然心伤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

 这首诗很可能是为嵇康的悼诗或者悼其下狱。首先,“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延颈望八荒”这与阮籍其他咏怀诗的起调大不一样。所谓“感于哀情,缘事而发”,“师心以遣论”。这诗的起因应该不是自伤身世,苦无洁身之道那般简单。且阮籍在咏怀诗中最常用孤鸿,孤雁自喻,桃李尚惧成蹊,自己不会自言凤凰。其次,嗣宗写诗语气。“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显得既爱其才,又几分笑弄,更多无奈。况除却阮嵇当时没人能当凤凰之喻。“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岗。高鸣彻,延颈望八荒。”短短二十字写的正是“性烈而才隽”“高情远志,率然玄远”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与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狱应该对嗣宗触动很大。当时阮籍为司马炎写了劝进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直接用飞鸟意象者29首,间接用者13首,总计42首。这些飞鸟意象的渊源,可追溯至《国风》、《离骚》、《庄子》、《山海经》。《国风》中的自然物象,多用以起兴;《离骚》的美人香草、俊鸟恶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洁之志;《庄子》中的飞鸟意象,则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而阮籍《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则三种意义皆有:他时而以俊鸟如凤凰、玄鹤寓其高洁之志和现实追求;时而以高鸟如鸿鹄、海鸟寄其逍遥之梦;时而借孤鸟寒鸟起兴,写其孤苦之思。各种不同的飞鸟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侧面,最终建构了阮籍复杂、矛盾的多重人格。《咏怀诗》第一首云:“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徘徊”二字,既为八十二首《咏怀诗》奠定了基调,也反映了阮籍和其他竹林名士共同的人格特点。

《咏怀》古诗词鉴赏3

  古诗原文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诗文赏析

 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对异域风物而起羁旅之叹。但这首诗所描写的边塞景象,并不一定是即目所见,而是综合若干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再结合几个典故,构成冷落萧索的总体印象,借以抒写出心头的凄凉之感。

 “萧条亭障远,凄惨(一本作‘凄怆’)风尘多。”浓郁的乡关之思中夹杂着尚未消磨的豪气,从诗中迎面扑来。他本可以在故乡安乐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却又因故而漂零在异地他乡,屈仕敌国,远离家园。“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诗人看不见故园的青山秀水,他想:黄河的那一面,应该就是故乡的城池吧?“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苏武不在,易水犹寒,没有人能够明白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壮士一去不复返,自己不知何时才能踏入故园。“故园东望路漫漫”,诗人把最好的岁月留在了异国他乡。“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最后借前面典故的字面意义,与前六句合成一个完整的境界,勾出了诗人遥望亭障关河,面对秋风寒水,在边塞的帐幕中晨起悲歌的形象。

 在格律上,此诗除第二句为三平调外,其余各句平仄粘对都暗合五言律诗的规则,已可视为唐人五律的先声。

10首古诗词赏析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八阵图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月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漉州:今陕西省富县。

简析:

本诗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写于长安。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类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注解: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韵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类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词 类别: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1]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2]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花非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词 类别: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①花非花、雾非雾: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

②来如句: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

③去似句: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这是一首情诗。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明确有人来。谁来谁去?隐而不吐。为什么来?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春梦者,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也。此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岁暮道情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

壮日苦曾惊岁月,长年都不惜光阴。

为学空门平等法,先齐老少死生心。

半旧青衫半白头,雪风吹面上江楼。

禅功自见无人觉,合是愁时亦不愁。

注释

为学空门①平等法②?先齐③老少死生心

①空门:指佛门。 ②平等法:平等,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法,佛教名词,意谓道理。 ③齐:辨明、明白之意。亦可作别解。此处似一字数意。

原诗是一首七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这两句是说,你要知道佛门平等的道理,就要明白老死少生也是平等而没有差别的。诗人虔心研究佛门之法,以作精神寄托,隐含其内心的酸痛。

村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春晓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绝 类别:记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

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

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

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宿建德江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绝 类别:羁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

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过故人庄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律 类别:田园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注解:

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韵译: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

“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

临洞庭上张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律 类别: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注解:

1、张丞相:指张九龄。

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5、济:渡。

6、端居:安居。

韵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评析: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

用。玄宗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

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

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

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与诸子登岘山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律 类别: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又题"与诸子登岘首"

注解:

1、代谢:交替,轮换。

2、胜迹:指上述堕泪碑。

3、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韵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

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

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

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

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评析: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

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

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语言通俗易

懂,感情真挚动人。

夏日南亭怀辛大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古 类别: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注释

简析:

这首诗充满怀念故人的情绪,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无知音的感慨。文字行如流水,层递自然,极富韵味。

① :诗题一无“夏日”。

② 夕:一作“夜”。

注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

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

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

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

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

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

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古代诗词鉴赏

1、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

荷叶和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这里代指莲花。莲女们进入莲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借助动词,展现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2、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 10 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自“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至此段,引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第182页,作者陈邦炎。我们不应该引用别人文章而不加出处,这是对作者起码的尊重,也是为文起码的原则)

3、这首诗全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人闲”,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 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4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目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经典爱情古诗词鉴赏

求5篇古诗词的赏析文字~400字的如题~5篇400字的诗词赏析文字~尽

早发白帝城 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 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有《临川先生文集》. 塞下曲卢纶月 黑 雁 飞 高,单 于 夜 遁 逃.欲 将 轻 骑 逐,大 雪 满 弓 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 [简析] 这是卢纶《塞。

20篇古诗词赏析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

(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八阵图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月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漉州:今陕西省富县。 简析: 本诗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写于长安。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类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注解: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韵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类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

古诗词赏析50字急.

范仲庵 (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出身.累官至参知政事(副相).是北宋初期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有《范文正公诗余》. 渔家傲①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④.羌管悠悠霜满地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衡阳雁去:相传大雁飞至衡阳不再南去,城南有回雁峰. ③边声:边地的各种声音. ④燕然未勒:无破敌之功.勒:刻. ⑤羌管:笛也,因出自羌中,得名.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词.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上阕写景.首句顿入,起调突兀,俊骨雄风,已自夺人.千峰连亘如屏障,一座孤城,日未落而城门紧闭.也突出布防将士的备战警惕.下阕抒情.表达将士功业未立,无计归家的责任感,披露爱国衷肠.不愧苍凉感慨的豪士之伟词.这首词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1)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2)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4)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优秀经典古诗词赏析

爱情,自古以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情有独钟。在诗人灵动的笔下,它绽放着浪漫的遐思,开合着情感的悲喜,演绎着美丽的经典。回眸,众多争奇斗艳的“情诗”可谓是匠心独运、妙笔生花,魅放成中国古典诗词一道别致的风景线。现撷取数首,浅斟慢品,与君共赏。

 1.最古老最浪漫的情诗是《诗经.关雎》。“关关之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那善良美丽的姑娘啊,是我心仪的对象。姑娘啊,我做梦都想追求你,那深深长长的思念,教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一部中国诗歌史就在这淳朴而清丽的民歌中悄然盛开,清纯得犹如带着露珠的百合。《诗经》以这首《关雎》作为开篇,不得不让我们承认爱情在生命中处于重要和唯美的地位。

 2.最夸张最热烈的情诗是《诗经·王风·葛》。“彼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对于热恋的情人来说,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姑娘啊,我才一天没有见到你,可我感觉像是过了三年。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一个男子对姑娘的相思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成语“一日三秋”即源出此诗。

 3.最决绝最铿锵有力的情诗是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她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铿锵有力,气势豪放,被誉为“短章中神品”。如此决绝的誓言,如此铿锵有力的承诺,想来,这该是一位敢爱敢恨的古代刚烈女子吧!

 4.最伤感最缅怀的情诗当属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此诗是作者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曾经与妻子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如今却阴阳相隔。其惆怅之心,思念之心,溢于诗词一字一句中:经过沧海之后再也不会感到有比它更深更广的水,领略过巫山之云后,再也不会感到有比它更美的云彩。元稹以比拟的手法,抒发了怀念爱妻的深沉情感。其情之深,其伤之痛,其意之切,让人嘘唏无限。

 5.最大气最经典的情诗当属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一反常态,深刻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只要彼此相爱,即使终年天隔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无言可贵得多。真正的爱不是耳鬓厮磨,而是心有灵犀。心与心如果能靠近,那天涯也如咫尺一般亲近。这也体现了古典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距离产生美。距离,是产生美的条件,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有一段唯美的距离。所以说,秦观的爱情观非常大气唯美,别具一格,远远超过了同类作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首词因而也具有了跨越时空和超越国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读来荡气回肠,品之唇齿生香,是爱情颂歌中的经典绝唱。

 6.最遗憾最错爱的情诗当属张籍的《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有人说,“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它之所以流传千古,是诗人的一语双关和理性使然。当时有个叫李师道的藩镇节度使想聘请张籍作幕僚,张籍写此诗婉拒,节妇暗指张籍本人。据说由于这首诗情真意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7. 最青梅竹马最天真无邪的情诗当属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跨骑着竹马蹦蹦跳跳而来,围绕井栏旋转快乐地奔跑;一个额前覆着留海的美丽小姑娘,则用手把玩着刚才从门前刚刚折回的青梅花枝。美好的童年,开心的玩耍,一副其乐融融的儿童嬉戏图。“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由此诗句凝练而来,流传至今。童年的“爱情”很天真、很纯洁。历经岁月的流传,忍不住让人去深情怀念、回味、把玩。

 8.最咫尺天涯也是最天涯咫尺的情诗当属泰戈尔的《鱼和飞鸟的故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当飞鸟爱上游鱼,当香烟爱上火柴,当天空爱上大海,注定是一种错过,是一种相逢时的凄然,是一种不合情理的爱恋。“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但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的心里。”也许,人生路上,你曾经和她不期而遇,在偶然的瞬间,美丽的地点,却在错误的时间。那就珍惜所拥有的,放弃该放弃的,祝福该祝福的。

 9.最温暖最动情的情诗当属威廉·巴特勒·叶芝的《当你老了》。“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这是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当初献给女友毛特·冈妮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第一次初读,我立即被打动,眼前顿时幻化出一幅经年的油画:雪花飞舞的冬天,满头白发、一脸皱纹的爱人,相互偎依在温暖的壁炉前。情诗,他动情地读,她用心地听。朴素的语言,舒缓的调子,纯净的温暖,如此的浪漫、唯美,是相濡以沫的经典。

 10.最后悔最百感交集的情诗当属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当年陆游和表妹唐婉终结秦晋之好。每天弹琴赋诗,浓情蜜意,但结婚三年后无子。怎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迫于母亲的巨大压力,两人凄然分离。没有人会忘记,在宋朝,在沈园,在一个满城春色的日子,在相隔十余年后,陆游和唐婉有过一次不期而遇的相逢。突如其来的际遇让人措手不及,用多年光阴,努力沉浮的情感,就在刹那,奔涌而出。还未来得及想好第一句话要说什么,陆游随即就看到了走在她身边的夫君赵士程。那位宛若梅花的佳人,曾经飘逸在他的寒窗下,如今,却已经成了他人的暗香,这怎不让陆游黯然神伤?据说,在征得丈夫赵士程的同意之后,唐婉给陆游悄然送去了酒肴,而后伤感离去。这更让陆游百感交集,想起曾经的美好时光,他恨自己的优柔寡断,恨母亲的冷酷无情,悲愤之下,他提笔在沈园的墙壁上刷刷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尔后仓皇逃离沈园。一首词,定格了历史上最伤感的一次相逢,让沈园成为一道永远的风景。

 11.最遗恨千古的情诗当属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有羞花闭月的美貌,曾经是多么恃宠而骄,曾经是多么风光无限!但自古红颜多薄命,她依然在权利面前做出牺牲。唐玄宗虽然贵为君王,但“六军不发无奈何”,在手下兵士们的步步紧逼下,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自缢在佛堂的梨树下,葬在马嵬坡,时年38岁。“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唐明皇虽然贵为君王,权至高无上,在关键时刻,竟不能保护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怎能不心如刀割?一首《长恨歌》,悠悠千年,爱恨情仇,掺杂其间,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诗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为结束语,“长恨”,可到底都是谁在恨?是杨贵妃在恨吗?曾经三千宠爱集一身的她,最终在权利面前做出牺牲;是唐明皇在恨吗?他恨自己身为帝王,关键时刻竟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是的百姓在恨吗?恨你们的爱情让生灵涂炭,让人们的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是白居易在恨吗?恨两人的爱情伤害了太多人,所以写此诗歌给后人以警醒?诗歌里面有太多难以猜透却又值得索解的谜,令人遐思悠悠。

 12.最托物传情的情诗是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相思之情,人所共有,却难于表达。此诗之妙,在于托物言情,托红豆,传相思,款款深情,天然渠成。点点相思泪,脉脉红豆情。一首诗歌开启一种美好寓意,红豆的相思传说让这诗成了千古绝唱。自此,“红豆”成为相思的代名词,生生不息,历久弥香。

古诗词名句赏析

有一种诗词,

一开头就让人惊艳。

它们在开篇,

就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

它们在某一瞬间,

就直击读者的心灵,

敲打出或忧伤、或恍然、或豪迈的情感,

不论是哪一种情感,

它们就是这样打动人心,一击即中!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现在每每读起“十年生死两茫茫”,心里都会涌起一种深层的悲伤,不用解释,不用明说,体会的人自会体会得到。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开头两句如挟天风海雨般向读者扑面而来,这样豪迈的气势,舍李白其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长江奔流,浪花淘尽,语意高妙,开篇就如此雄浑的气魄,联想到那历史上的风流人物,真叫人回味无穷。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最让世人赞叹的是用惊世之语说世间真理,“弃我去者”,“乱我心者”,说时间,论人情,字词破空而来,感情一触而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潜《饮酒》

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 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 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 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 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 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 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 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涛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 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 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2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2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