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2.早寒有怀翻译

3.有关思念情人的古诗词

早寒有怀古诗文网_早寒有怀翻译及赏析

咏梅(王安石)北宋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钱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明代中期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陆游 梅花绝句 南宋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早梅 柳宗元 唐代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红梅 苏轼 宋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忆梅 李商隐 晚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唐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探梅 杨万里 南宋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原文及翻译赏析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唐代·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孤帆 一作:归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思乡思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鉴赏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讯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创作背景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十七年)至733年(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 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早寒有怀翻译

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原文: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翻译及注释

翻译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 1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2首二句从《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3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4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5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6孤:一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7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8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鉴赏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创作背景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十七年)至733年(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诗词作品: 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 诗词作者: 唐代 孟浩然 诗词归类: 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思乡、思归

有关思念情人的古诗词

早寒有怀翻译: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原文: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

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第一联是说,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第一联是写景。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的事物,点名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1、卜算子·我住长江头_百度汉语

作者: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_百度汉语

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闺怨二首·其一_百度汉语

作者: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4、?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江陵愁望有寄》?

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6、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7、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8、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