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灯丛话特点

2.《剪灯新话》是怎样一部书?它的遭禁原因是什么?

3.剪灯三话时间先后顺序

剪灯新话未删全文阅读_剪灯新话全文阅读

《剪灯新话》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描写婚姻爱情的。或是人与人的婚姻,或写人与鬼的爱情,都突出强调一个“情”字。对爱情和美好婚姻的渴望,是广大妇女的共同要求,但她们的要求被扼杀了。《绿衣人传》中书生吴源和女鬼绿衣人前世为南宋权臣贾似道家的奴仆,同样的地位、同样的命运促成了他们的爱情。但是,这种纯真的爱情在封建官僚家庭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于是他们双双被贾似道“赐死于西湖断桥之下”。绿衣人活着没有爱的权力,死后化鬼也要与所爱之人相会。此时已经托生的赵源不了解她的来历,以为是“巨室妾媵,夜出私奔”不予深究,一日酒醉戏称她“绿衣黄裳”是地地道道的婢女,伤了绿衣人的心,几日不与他相会。再来之时,她把前世姻缘合盘道出,赵源方了解她就是自己前世所爱并和自己同遭不幸之人,激动地说:“吾与汝乃再世姻缘也,当更加亲爱,以偿畴昔之愿。”三年之后,绿衣人魂飞魄散,“源大伤恸,为治棺梓敛之”。自投灵隐寺为僧,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

《金凤钗记》描写了吴兴娘的鬼魂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吴兴娘和崔兴哥自小订婚,由于兴哥随父宦游远方,十五年不通音信,兴娘绝望了,因为像她这样的大家闺秀、官宦之女再嫁被认为是不贞的,于是她郁郁成疾,半载而终。但死后的兴娘并不甘心,她的鬼魂与兴哥相会,并与兴哥私奔他乡,相亲相爱的过了一年夫妻生活。最后当她身份揭穿,不得不离去的时候,还用鬼魂附体的办法,要求父母将妹妹庆娘嫁给兴哥,续了前缘。

三灯丛话特点

与此同时,《剪灯新话》也真实地反映出在元代科举长期废止、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情况下,士子贫困潦倒、心志挫折的生活境遇,如:“至正丙戌,泰州士人何友仁,为贫安所迫,不能聊生。”(《富贵发迹司志》)“身为寒儒,性又愚拙。不知名利之可求,岂有田宅之足竞!”(《永州野庙记》)

不过,我们还要指出,由于明初统治阶级对于思想、文化的控制,《剪灯新话》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政策的浸透。我们将《剪灯新话》与唐中的相关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与唐相比,《剪灯新话》更加注重社会教化功能,这是程朱理学的思想统治在明代的具体反映。

试以《金凤钗记》与《离魂记》这组作品为例。两者都讲的是青年女子因恋慕心上人,灵魂私奔,终与心上人结为夫妇的故事,不过在具体描写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试作比较如下:

《离魂记》:“(婚事不成)女闻而郁抑;(王)宙亦深念限……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跳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

《金凤钗记》:“(崔兴哥)自念婚事不成,只身孤苦,寄迹人 门,亦非久计,长叹数声。方欲就枕,忽闻剥啄扣门声,问之不答,斯须复扣,如是者三度。乃启关视之,则一美妹立于门外,见户开,速拳裙而入。生大惊。……(女)即挽生就寝。生以其父待之厚,辞曰:‘不敢’。拒之甚厉,至于再三。……生惧,不得已而从焉。”

我们将男性主人公的态度进行对比,一个是“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一个则是“大惊”、“辞曰:‘不敢’。拒之甚厉,至于再三”、“不得已而从焉”。相比之下,在爱情问题上,唐代中的男性要积极、主动得多,敢于同封建家长、封建礼教进行抗争,表达不满之情;《剪灯新话》中男性则要软弱、被动得多,面对不合理的封建礼教的阻挠、约束,只有低头叹息、束手待毙的份儿(如“长叹数声”),在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爱情的女性面前,他们缩手缩脚、讲求风化,可见瞿佑笔下的男性主人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

另外,我们再以《爱卿传》-《柳氏传》这组作品为例进行对比。两者同样叙述战乱岁月、夫妻离散,女主人公被军将所掠夺,强占为妻,在面前,柳氏忍辱吞声,无言屈就;而爱卿则刚烈异常,不肯失身于他人。通过这个比较中可以看出,唐、明两代对于女性贞节的要求也是大相迥异的。

瞿佑在《剪灯新话》的“自序”中声称:“今余此编,虽于世教民彝,莫之或补,而劝善惩恶,哀穷悼屈,其亦庶乎言者无罪,闻者足以戒之一义云尔”。凌云翰序称:“是编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作者本着“劝善惩恶、动存鉴戒”的创作主旨,在《剪灯新话》中以大量篇幅描写忠孝节义,强调的社会教化功能,这与唐作家“作意好奇”,注重创作的功能则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剪灯余话》和《觅灯因话》在强调的社会教化功能方面,较之《剪灯新话》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剪灯三话”在语言、体制、创作方法方面对唐人有所借鉴、继承,而在内容构成上则注重描写时事,注重现实;唐人重视创作的功能,而“剪灯三话”则追求创作的社会教化功能。

在具体的创作方法上,“剪灯三话”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剪灯三话”在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世情与灵异相结合的手法,不少作品写的是日常生活的内容,主干部分展示的是世间人生诸相,而在其中插人一段神异的情节或加上一个神异的结尾。《剪灯新话》中的《三山福地志》写的是赖帐不还的故事,对元自实上门讨债时的难堪和缪某的无赖相作了委曲周详的描写。如缪某欺骗元自实说除夕给他送银送米,元自实举家悬望,见有人负钱背米便高兴地上前迎接的细节,写得十分真切传神。最后写元自实投井自尽却来到神仙福地,道士为其指因证果,又带上了志怪的性质。《剪灯余话》中的《凤尾草记》通过树下订盟、祖女奉茶、机房卜吉、龙生讲诗等场景的描写,细人毫芒地展示了小儿女之间相恋相爱、亲昵无间的情状,生活气息相当浓郁。该篇结尾处加入神怪因素,让因婚事不成而自隘的祖氏女托梦给龙生,告诉他自己在阴府的情况,并说自己将要到河南洛阳投生为男子。其他如《翠翠传》、《爱卿传》、《琼奴传》、《连理树记》等,也都用了以世情为主、以灵异为辅的写法,这一方面深化和发展了世情描写的效果,为后世的状幕人情世态、表达难以实现的理想或愿望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又以神奇浪漫的构想丰富故事情节,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真幻结合的写法,既具体而细微地表现了人们所关注的现实世界,又满足了读者追奇逐幻的审美需求。

《剪灯新话》是怎样一部书?它的遭禁原因是什么?

三灯丛话是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和邵景詹《觅灯因话》三部的合称它们上承唐人下启《聊斋志异》在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1、《剪灯新话》作者瞿佑(1341--1427),字宗吉,钱塘(或山阴)人。明初,《剪灯新话》轰动文坛。此书共4卷20篇,另有附录一篇。内容多为元末天下大乱时的一些故事,具有幽冥离奇的色彩。有些甚至荒诞怪异的。书中约占一半的爱情故事,散发出一些市民气息,有对礼教的蔑视以及对自主婚姻的追求。

2、《剪灯馀话》作者李昌祺(1376--1453),名祯,庐陵人。作品内容与《剪灯新话》相似,并无新意。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馀话》是明代文言短篇的代表作。在文体上,其显著特点是议论减少,叙述已是完全浅近的文言。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为拟话本提供了大量素材。

3、《觅灯因话》作者邵景詹,生平不详。《觅灯因话》万历年间问世,虽仿效《新话》,但文思才情均不及前二种。

剪灯三话时间先后顺序

说起,人们就会想到明清时代,因为在那个时候所出现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了,现代也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其实在当年还有一部是非常有名的,它就是《剪灯新话》,可是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被官方明文禁止的。那么它遭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太学生们由于看这个而上课睡觉。

当时的时候《剪灯新话》这部是非常出名的,而且在学生之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深受一众学生的喜爱,就像现在的我们喜欢看一样,他们会晚上下了学去看,以至于第二天的时候上课就会打瞌睡,这个时候校长发现了他们的异常,就开始调查这里面的原因。然后发现学生们大多数都是在看《剪灯新话》,所以他在一怒之下就上奏要禁了这本书。

第二,校长主张?格致诚正?,不允许学生读。

校长认为作为学生就要专心学习四书五经,对于这种书则是荒废时光,也就是用现在的话来讲,这个校长是非常古板的那种,所以在面对学生们读而影响到白天正常的学习时,他是十分恼怒的,他回去自己读了这本之后也是阅读。我觉得越不对劲,于是就连夜写了奏折。

第三,皇上不耐烦。

这个校长不仅向皇上呈递了奏折,而且第二天就慌慌张张的去向皇上汇报这件事,当时皇上一开始是不理解的,但是抵不住这个校长在皇上的耳边一直说一直说说了一大堆的内容,后来皇上终于觉得不耐烦了,就让礼部的尚书开了一个小型的研讨会,会上的人也觉得这个校长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被禁的就这样产生了。

《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剪灯三话时间先后顺序”题目出自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题二考,是一道选择题,根据所学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题二考知识得知,答案为《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