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韵脚

2.什么是 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中华新韵(十四韵)

3.古诗韵与《中华新韵》的区别?

4.五绝、七绝都可以用词林正韵吗?

词林正韵表_词林正韵表(完整版)手机下载

《平水韵》上平、下平相加,一共三十韵部。每一个韵部下的所有字在古音中声调相同、韵母相同,可以在格律诗中作为同一首诗的韵脚使用。

所谓“限韵”,指的是一首格律诗限定用某一个韵部或某一个韵部中的某几个字做韵脚进行创作,古时科考常有此类规定。至于填词“限韵”,我还没有听说过,一是词的正统地位不比格律诗;二是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一直没有一部韵书,无法“限韵”,直到清代嘉庆年间戈载编辑了《词林正韵》,才有了一定的规范。不过词的“次韵”自古有之,如辛弃疾和陈亮互相唱酬的六首《贺新郎》,如叶梦得、辛弃疾、文天祥、邓剡、张炎、蔡松年、赵秉文、萨都刺、李孝光、周用等多人次苏轼韵所作的《念奴娇》等。

诗词韵脚

古代诗词讲究押韵,十三元讲的是韵表中的一部,清朝一般用的韵表是《佩文诗韵》是清代科举用的官方韵书,我查了下《佩文诗韵》:

十三元元┛原┛源┛鼋┛园┛猿┛垣┛烦┛蕃┛樊┛暄┛萱┛喧┛冤┛言┛轩┛藩┛魂袁┛沅┛援┛辕┛番┛繁┛翻┛幡┛璠┛埙┛(埙)骞┛鸳┛蜿┛浑温孙门尊樽(罇)存敦蹲暾豚村屯盆奔论(动词)昏痕根恩吞荪扪

(有┛号的字,词韵属第七部;其余属第六部。)

发现十三元中确实有门这个字,那么书中指的就是“上平十三元”,根据古音,上平是约等于现在的一声,在古代,“元”和“门”这个字发音是押韵的,所以门在十三元中。

另外说下上平音,古代音调有5个,分别是上平、下平、上、入、去,上平、下平也叫阴平和阳平,都属于平音,上、入、去属于仄音,上平是现代一声,下平是二声,上是三生,入是四声,现代汉语已无去声,古代的去声已经分散到其他音中。

我又看了下清朝另外一部韵表《词林正韵》中也有十三元(一部分与十二文,十一真通韵,在第六部平声)

第六部:平声十三元(半)魂浑温孙门尊[樽]存敦墩炖暾蹲豚村屯囤[囤积]盆奔论[动词]昏痕根恩吞荪扪(衤军)昆鲲坤仑婚阍髡馄喷狲饨臀跟瘟飧

其中也有门(正数第5个字)。

在十三元另外一半中:

十三元(半)元原源沅鼋园袁猿垣烦蕃樊喧萱暄冤言轩藩媛援辕番繁翻幡(王番)鸳(宛鸟)蜿(氵爰)爰掀燔圈谖

两个韵表中几乎相同,配文诗韵也是将“门”放到第六部,元在第七部。

(注:词林正韵是道光元年最早刊印作者戈载[清],配文诗韵是康熙年间修订)

如果楼主有兴趣看韵表可以来我空间看:

《佩文诗韵》://user.qzone.qq/546270814/blog/1227005104

《词林正韵》://user.qzone.qq/546270814/blog/1227090990

我空间里面还有《平水韵表》和词谱之类的,可供参考

什么是 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中华新韵(十四韵)

诗词韵脚的回复如下:

在诗词创作中,韵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韵脚是指诗词中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这个发音必须相同或相似,从而形成一个音韵。在古代,由于语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韵脚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韵部,如“平水韵”、“词林正韵”等。

在现代,诗词的韵脚一般遵循普通话的标准。普通话有14个韵母,分别是:a、o、e、i、u、v、ai、ei、ui、ao、ou、iu、ie、ve。其中,有些韵母可以归为不同的韵部,如“ong”和“iong”、“an”和“ian”等。

在诗词中,韵脚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形成音韵美。

韵脚可以使诗词产生一种音韵美,这种美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当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相同或相似时,就会产生一种和谐、优美的音乐效果。这种音乐效果可以让读者在朗读或背诵诗词时更加愉悦。

强化主题和情感。

韵脚还可以强化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在创作诗词时,作者可以选择与主题和情感相符的韵脚,从而达到更加深刻的表现效果。比如,在写一首表达悲伤情感的诗时,作者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哀伤情感的韵脚,如“in”、“ing”、“un”、“vn”等。

体现地域和文化特色。

不同地区的语音和方言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韵脚。这些不同的韵脚体现了地域和文化特色,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比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方言的影响,一些字的发音可能与北方不同,因此南方的诗词韵脚也与北方有所不同。

总之,韵脚是诗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押韵的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加愉悦地朗读和背诵诗词,同时也可以强化诗词的主题和情感,体现地域和文化特色。因此,在创作诗词时,选择合适的韵脚是非常重要的。

古诗韵与《中华新韵》的区别?

平水韵;平水韵是宋代以后使用的诗韵系统。公元1229年,金朝的王文郁编了一本韵书叫《平水新刊韵略》,分106韵;公元1252年,又有刘渊编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107韵。两种书的分韵基本相同,仅在上声拯韵是否并入迥韵这一点有差别。两个作者都和平水(今山西临汾)有关,王文郁曾在平水作官(古书记载他是“平水书籍”,即平水地方管理图书的官员);刘渊据说是平水人,他们的韵书的韵部系统就被称之为平水韵。

词林正韵

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饲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工作,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戈氏所分的词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即“平水韵”而来。其十九部所归并的,主要是:第一部:东冬钟(平赅上去);第二部:江阳唐;第三部:支脂之微齐灰以及去声的祭泰(之半)队废;第四部:鱼虞模;第五部;佳(之半)皆帕以及去声怪、央泰(之半)韵字;第六部:真谆臻文欣魂痕;第七部:元寒桓删山先仙;第八部:萧宵交豪;第九部:歌戈;第十部:佳(之半)麻,第十一部:庚耕清青蒸登;第十二部:尤侯幽;第十三部:侵;第十四部:军谈盐添咸衔严凡;第十五部:屋沃烛;第十六部:觉药泽;第十七部:质术栉陌麦昔锡职德缉,第十八部:物迄月没离末黠锡屑薛叶帖。第十九部:合盍洽牌业之。他所归纳的韵类,基本上与唐宋人作词的用韵情况相合。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宽韵如支韵、真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

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为促进声韵改革和推行新声韵,很有必要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新韵可先出简本,以应急需,然后在简本试行的基础上再出繁本。”

新中国成立后,推广普通话,语言逐渐规范,新四声在运行。但对读古诗和作格律诗,存有一定难度。如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xié)用汉语拼音读斜,就不和谐,不押韵,而唐代语音是押韵的,这个“斜”字上海方言现仍是唐音。《平水韵》沿用一千多年了,改革是势

在必行。目前新声新韵的韵书陆续出版。如:《诗韵新编》、《十八部韵》、《十三辙》等。《中华诗词》于2002年第一期刊登《中华新韵府简表》、《中华今韵简表》,2004年第五期又刊登了《中华新韵(十四部)》,均为新声新韵。取消入声字,那么填词怎么办?好在每个韵部都注明那些是入声作平声,入声作上声或入声作去声的字,这样填词时,仍可作入声字用。我《快速制曲手册》中附有《曲韵新编》亦可作参考。

五绝、七绝都可以用词林正韵吗?

古诗韵一般以南宋刘渊所著的《平水韵》为标准,《平水韵》的韵律如下:

1.平韵

(1)上平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2)下平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2.仄韵

(1)上声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2)去声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3)入声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中华新韵》是由中华诗词会2010年发表的,韵律如下:

1.韵部划分依据:普通话

韵部划分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齐支姑。为了便于记忆,可用两句七言韵语来代表14个韵部:中华诗国开新岁,又谱江涛写玉篇。

2.韵部划分标准:同身同韵

韵部划分用《汉语拼音》注音,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韵母开头的部分i、u、ü,称为韵头;韵头后面的元音部分是韵母发音的主部,如ua中的a、ei中的e、iou中的o,称为韵腹;韵腹后面的辅音部分,即n、ng,称为韵尾。韵腹和韵尾全称韵身。

有的韵母没有韵头,只有韵身。有的韵母没有韵尾,韵腹即是韵身。显然,韵身相同的字,发音取同一收势,读起来是和谐统一的,因而是押韵的。

所谓“同身同韵”,即是将韵身相同的字,归于同一韵部。这样就使音韵划分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和尺度,从而使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考虑到汉语拼音使用英文字母时的具体情况,在判定“同身”时,对个别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用《注音字母》注音,韵头称为介母,没有韵尾,韵母即是韵身。韵母相同,自然同韵,同身等韵就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3.平仄区分原则:只分平仄,不辨入声

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不再区分入声字。这样,每个韵部实际上自然分成了平声、仄声两个部分。用入声韵的词牌,用新韵时改用仄声。

为了同时使用《平水韵》时更加方便,在每个韵部的后面标出该韵部平声字中所含的原入声字。仄声部分中的原入声字不再标出。

4.多音字归属: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对于多音字,根据其不同的读音,分别归属于相应的韵部。在使用时,根据该字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确定其读音,从而确定其所属韵部及其平仄划分。

扩展资料:

韵律编纂成书历史

1.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个韵部。

2.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修整韵书。唐玄宗二十年(公元732年),孙愐编制《唐韵》(原书已佚失),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全书5卷,共195个韵部,,与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同,其上、去二声都比陆法言《切韵》多一个韵部。

3.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个韵部。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

4.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其书今已散佚,只能从元初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了解到一些概况。

5.1223年,山西平水(平水为隶属于金朝河东南路绛州之乡级行政区)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个韵部。

6.元初阴时夫著《韵府群玉》,定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

7.明代以后,文人则沿用106韵。

8.清代嘉庆年间,因避讳(清嘉庆皇帝的名字-爱新觉罗·颙琰),故改“琰”为“俭”。

9.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诗韵》、《佩文韵府》、《诗韵合璧》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共收录汉字9504个,全篇韵表用繁体字(正体字)以便于读者检索查找。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10.2001年,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古韵书《排字韵》的残片,其内容与王文郁的《新刊韵略》完全一致,具有106韵的组织,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

11.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认为并提出“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四条诗词创作用韵方针,将《平水韵》重新校订,并收入《中华新韵》中,便于读者携带、使用。

百度百科-平水韵

百度百科-中华新韵

是的,五绝和七绝可以使用词林正韵进行诗歌的写作。词林正韵是一本古代用来查找韵部和韵母的词典,它可以帮助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准确地选用与主题相关的词语,并确保这些词语在韵律上符合规定的要求。因此,词林正韵对于写五绝和七绝等唐诗和宋词等古体诗歌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