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住尘香花已尽 是什么意思

2.李清照的《武陵春》中“日晚倦梳头”的“日晚”应当如何理解更确切?

日晚倦梳头_日晚倦梳头的拼音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深刻的思想感悟。其中,她的《如梦令》一词中的“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更是被人们广为传诵和赞美。这句词,既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也流露出她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领悟。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赏析李清照的这句名言。

日晚倦梳头的操作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李清照是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女性,她的家庭背景也很优越。她的父亲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家中有许多书籍和文化艺术品。因此,李清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对诗词歌赋和音乐舞蹈都有很高的造诣。

在李清照的生活中,每天晚上都会进行梳头的仪式。这个仪式不仅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和美观,更是一种身心放松的方式。在梳头的过程中,她可以回忆过去的生活和思考未来的人生,也可以借此机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因此,梳头对她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仪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需要准备一把梳子和一盆温水。将头发梳理顺序,使其变得柔顺。

2.然后,将头发分成若干个部分,逐一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可以轻轻头皮,促进血液循环和头发的生长。

3.如果头发比较长,可以将其扎成一个发髻,再进行梳理。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梳理,并且可以保护头发不被拉扯和损坏。

4.在梳理完成后,可以用温水清洗头发和头皮,并用毛巾轻轻擦干。这样可以清除头发中的污垢和油脂,使头发更加清爽和舒适。

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内涵

“物是人非事事休”这句话,是李清照对生活和人生的一种感慨和思考。这句话中的“物”指的是周围的环境和物质,而“人”则指的是自己和身边的人。李清照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她对逝去时光和已经离去的人的思念和留恋,也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句话的内涵非常丰富和深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李清照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逝去人生的留恋。她认为,人生如梦,短暂而美好,但也容易被时间和命运所抹去。因此,她希望能够珍惜每一个当下,不让人生留下遗憾和遗憾。

2.物是人非,人事无常。李清照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她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她认为,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和人,但它们都是短暂的,随时可能消失或改变。因此,她希望能够在这种变化中保持自己的内心平静和坚定。

3.事事休,心静自然凉。李清照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她对心态和情绪的调节。她认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和烦恼,但这些都是暂时的,不值得过于忧虑和纠结。因此,她希望能够保持心境平静和清凉,不让外界的事物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风住尘香花已尽 是什么意思

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的《武陵春》全文及注音如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fēnɡ zhù chén xiānɡ huā yǐ jìn,rì wǎn juàn shū tóu。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wù shì rén fēi shì shì xiū,yù yǔ lèi xiān liú。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wén shuō shuānɡ xī chūn shànɡ hǎo,yě nǐ fàn qīnɡ zhōu。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zhǐ kǒnɡ shuānɡ xī zé měnɡ zhōu,zǎi bù dònɡ xǔ duō chóu。

白话文意思是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词的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上片主要描述了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

《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日晚倦梳头”的“日晚”应当如何理解更确切?

风住尘香花已尽翻译: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一、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二、释义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三、出处

宋李清照的《武陵春》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二、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百度百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的字面大意是时间很晚了才懒懒的梳头。一个女人,正所谓为知己者容嘛,连每天必须的梳洗打扮都"倦"了,那她肯定是极其的愁苦或者相思。只为那个人的梳洗打扮变得没有意义。 所以它的深层表达的是深深的愁苦。

另外,说句心里话吧,很多诗词是不能仅仅看字面的,很多都诗者心里的一些波澜。主要是得去感觉,很多妙处你觉得就是好,但是说不出来哪里好,但是人家就说出来了,这就是人家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