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出自哪首诗?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翻译赏析

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什么意思

4.相见欢李煜诗词原文

5.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求全诗

6.“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出自什么词?

7.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谁的作品?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中的名句是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1、“林花谢了春红”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出处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

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谢:凋谢。

⑶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出自哪首诗?

对于这个问题,我将分别从(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诗的出处,(2)作者写这首词的背景,(3)这首词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个方面来讲。

首先,“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诗的出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诗,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诗是这样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里的“相见欢”,是词牌名。相见欢,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声韵极富变化,节奏流畅优美,原本多用于漫吟轻诉。但李煜以此词牌抒写沉痛之情,更能体现此调的声情特点:无论是他亲手葬送的江山,还是他此生最爱的女人,相见欢,再见已成永诀。

第二,李煜这首《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写作背景

公元961年,刚从父亲手中接过南唐江山的李煜,还是一位风流翩翩少年郎,耳闻的是“笙箫吹断水云间”,眼见的是“春殿嫔娥鱼贯列”,他终日里谱词度曲、吟风弄月,每逢春天,他便命人把宫里的梁栋窗壁都插满花枝,并美其名曰“锦洞天”,然后看见着后宫嫔妃,绾起高髻、插着金钗,在春光盛景中饮酒作乐。

有一年,李煜的皇后大周后病重,她的妹妹到后宫伺候姐姐的起居生活。有一天,疲倦的小周后在房间内午睡,却被李煜撞个正着。见到小姨子容颜娇俏可爱,犹胜姐姐三分,李煜一时间看得呆了。回到寝宫写下了一首《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少女的芳心,就这样被风流天子的柔情和诗词给俘获了。公元965年,大周后因病离世,李煜便将小周后留在了宫中,后来就成为了李煜非常宠爱的小周后。

公元5年,南唐灭亡,李煜从曾经的南唐后主,变成了北宋的“违命侯”。在一队宋军的护送下,李煜离开江宁一路北行,陪伴在他身边的是梨花带雨的小周后。到汴京后,李煜就被软禁了起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严密监视,他的国家已经换了姓氏;他的旧臣在侍奉新主,他最宠爱的小周后也被赵光义强行夺走了。

又是一年春天,李煜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第三,《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这首词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花儿凋谢,遍地落红,春天的脚步为何如此急切,风雨为何非要日夜不停地前来摧残呢?本来“谢了”两个字,已经将惋惜与哀伤呈现出来了。但是,词人似乎还嫌言不尽意,又加了一句“太匆匆”。这三字虽然平白如话、毫无雕琢,但却胜过世间所有的精美修辞,被后人评价为“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里的“无奈”,当是一国之君的无奈。面对自然界的凄风苦雨,面对宋王朝的金戈铁马,纵使李煜曾贵为帝王,又能奈之如何呢?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红花上的雨滴,就像女子涂过胭脂后留下的泪痕。一双泪眼深情凝望,谁能舍得离开,谁能拒绝再饮一杯?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事,就如同滔滔东流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由花到人,所有的美好都太匆匆,只有人的感慨是无限的。

在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当最娇艳的东西陨落在你面前时,它能让你联想到什么呢?权力、财富、美人、自由、青春……这些生命中最可爱之物,不也是匆匆而过吗?作者李煜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春光易逝,红颜易老,今日如若错过,怕是明日再无此花,今生再无此良人。胭脂,是美人脸上的绯红,也是林花着雨后的鲜艳色彩;泪,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也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

北方的春天总是那么短暂。人生如花,花开花落终有时,相逢相聚本无意。这是花的命运,也是人的命运。作者的前半生犹如繁花似锦的春夏,但是这一切已然过去了。剩下的,只有冷月清辉相伴,孤独苟且于萧瑟寒冷的秋冬了。所以,最后感叹:如果世人若法体会我的恨,那就去看看那东流水吧!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翻译赏析

《相见欢》。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是李煜从自己亡国之痛中提炼出来的人生哲理,是他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特有情感.但由于其丰富、充实的内涵,把个人感情与自然现象熔于一起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抽象和高度的概括,却使它远远超过了李煜自身情感的樊篱,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李煜(937年8月15日―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于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显德六年(959年),太子弘冀病逝,钟谟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请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钟谟至饶州,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住东宫。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今南京)。

登基为帝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为李煜,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立妃周氏为皇后(大周后),封诸弟为王;并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进贡,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陈述南唐变故。宋太祖回赐诏书,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贺李煜袭位。九月,宋昭宪太后病逝,李煜遣户部侍郎韩熙载、太府卿田霖入朝纳贡。十二月,李煜设置龙翔军,教练水军。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什么意思

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下是对其原文、翻译及赏析的详细阐述:

原文

复制代码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翻译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

情感表达

李煜的这首词通过描绘林花的凋零,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感慨。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以林花的凋零为引子,用“太匆匆”三字表达了时光流逝的迅速和无奈,而“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则进一步揭示了林花凋零的外部原因——风雨的摧残。下片“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以“胭脂泪”比喻着雨的林花,形象生动,情感真挚,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深切留恋和哀伤。末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则将个人情感升华到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上,具有广泛的哲理意味。

艺术特色

意象鲜明:词中“林花”、“春红”、“寒雨”、“晚风”、“胭脂泪”等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词画面感强烈,情感表达更加直观生动。

语言自然:李煜的词风以自然流畅著称,这首词也不例外。全词语言明白如话,不加雕饰,却能深刻传达出词人的情感世界。

韵律和谐:作为一首词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在韵律上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的韵律安排使得整首词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情感深沉:词中既有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与留恋,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情感深沉而复杂,引人深思。

深层含义

这首词不仅仅是对林花凋零的描绘和感慨,更是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反思。李煜通过林花的凋零来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境和内涵。

综上所述,《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一首情感深沉、艺术特色鲜明的词作,通过对林花凋零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与留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相见欢李煜诗词原文

您是想问“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什么意思吗?其意思如下: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这一句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词的开篇,奠定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李煜表面是写林花调谢的自然之景,实则是在感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同时也说明了世事无常,人生充满了变数。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求全诗

《相见欢》 李煜

唐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出自什么词?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谁的作品?

作品名称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作者姓名李煜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引自

杨慎作的《二十一史》弹词第三章《说秦汉》开场词《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谢邀:

开篇明义,《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词作,原词如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开篇句“林花谢了春红”,写的是已经褪去了鲜妍的春天,显然是暮春时节。这是这首词开篇句给人的第一印象。“林花谢了春红”,无疑是李煜当时眼前的风光,无疑也是此刻读者眼前的风光、

红色的林花凋谢了,开篇句这幅画面里的红色,是至为鲜妍明丽的色彩,放在春天,放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如此突出,吸引目光。

在这首词的初始,笔调情感突如其来。试想一下,这遍地都是凋谢了的红色的林花的景象,对于词人来说是否亦是突如其来?如果将这首词作付之管弦,那么开篇必然是哀伤凋谢的旋律吧。

为何李煜还在词作中寄寓如此伤感的情愫呢?这还得从李煜的人生经历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说起。原来,这首词写于李煜的人生晚期。

李煜于961年继位,尊宋为正统,在宋太祖灭南汉后,改称“江南国主”,后兵败降宋。南唐成为历史也宣告着李煜“春花秋月的生活结束了,这一段经历对李煜而言自然是痛苦的,但对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对于词的创作而言又是一种。

由南唐君主成为宋太宗的“座上宾”,身份的改变让李煜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春花、秋月这样的美景此时在李煜眼中成了一种累赘,他以沉雄之笔发故国之思,唤起了无尽的哀愁,唤起了人们精神的认同,投射在事物层面上

在这繁琐不变的美景面前,如果说有变化的,当属人世,人情冷暖自知,物是人非。李煜用“一江春水”来形容愁,极具有长度感、爆发力和厚重感。远离了脂粉花香的李煜,词作更显厚重,格调自成一家。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的文学创作却获得新生,并且大放异彩,成为词发展初期的一道绚丽夺目的光辉,也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煜的词具有了真诚感人的情怀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第二句“太匆匆”,词人道出了这最真实的叹惋。自然景观落在人的眼中,也就是人眼中的湖光山色了,这是李煜对这凋谢的春红及逝去的春光的感慨,一个“太”字包含了词人太多的情感。

这就是词人所为我们营造的场面,因为林花谢,因为寒,因为匆匆。然而这令人叹惋的匆匆却只是因为朝风晚雨这最寻常也最自然的现象罢了,没有人能够改变,叫人情何以堪。

李煜的《相见欢》,正是用简单寻常的词汇来表达。上片的展现中,没有陌生的意象,没有晦涩的词组,有的只是这样一幅花谢春红的景象,有的只是一声无奈叹息

下片的开始,仿佛有了人的声音。从那样的林子里,读者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女子的形象,一句“胭脂泪”,仿佛从词中滴落了下来,像这满林的落红,那明媚的颜色就像是美人脸上滴落的泪,一颗颗变成了胭脂的容颜,一颗颗冲淡了胭脂的彩色,一片片落在了泥泞的地上。

在那片林子里,胭脂与春红构成了一个相连的画面,林花谢了春红无法挽留,而这一颗颗胭脂的眼泪呢?若是可以做酒,应该能挽留下千古英雄的柔肠吧,唯有醉吟宽别恨,眼前的良辰也是眼前的遗憾。这里的醉是胭脂令人醉,也是留别令人醉

而这泪也像醉人的酒,细寻又无踪影,就像林花落在地上要收去它美好的颜色,春就匆匆而去了。何时能够重逢是词人的遗憾与追问,也是理解这首词的遗憾与追问。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随着词句念出,读者仿佛也知晓了词人对于“几时重”的回答,答案就是“长恨”。

朝雨晚风下凋谢的林花,总是向东的流水,都是自然造化的答案,而在词人笔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下片里的人与事正是在上片的林子里逐渐漫展,而读者的情怀,也随着词人所描写的情景,而经历着词人的心理变化,这样更能引起读者的心理共鸣。

从开篇时的匆匆凋谢的落红,到一片片遗恨的胭脂泪,词义更深层次地体现了词人无奈和遗憾的情感。试想即使林花凋零,迎来的应当也是绿意生机的夏日,而不是如这首词中一般满是无奈与遗憾岁月的叹惋。

当时的林花,当时的朝雨晚风,当时的胭脂泪,显然是当时词人的心灵体现。也正因为如此,这林花谢了春红的景象与观赏它的李煜之间,吟咏出了一种新的意境。

所以,倘若想要追索词人李煜当时的审美心理,那么他的经历与当时的情境,自然是值得在读这首词的人细细品味的。

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沉哀入骨的腔调,将自然风光与李煜的生活遭际,一切的一切都交融在其短暂的生命体验中。这也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

读者此时渐渐能够明白的,这是属于一个失去家园,失去故国,失去自由与欢乐的李煜,是此刻最真实的词人。结尾一句正是词人那无法消去的苦涩与沉痛,那超越个人探入生命的长河中的无限遗恨。

李煜的样貌,在这首词中,才渐渐显出,并且变成了读者所走入的这个词境中,最浓墨重彩的一个画面

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纸短情长,富有情感内涵。这首词通篇没有雕饰的痕迹,几乎全用白描手法。从抒情手法上来讲,词作直抒胸臆,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相见欢》虽短,却言短情长,精美的形式加上自己的深切感受,丰富真挚复杂的情感通过白描手法倾泻而出,使词具有了深厚的艺术韵味。该词感情丰沛真诚,作品自然天成,至今传唱不衰,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