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推翻明朝这种说法对吗?

2.历史上真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吗?

3.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

4.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红颜是谁,“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红颜”指的是谁

5.“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指的谁?

6.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事情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真的吗_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真的么

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故事,说的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但是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几乎在同时期,有一个本来已经降清的将领,却真的为了小老婆反叛了清朝,其实结局都差不多。

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最早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诗中写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当李自成农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陷北京,灭亡大明之后,随即派人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便领兵回去拜见新主。

网络配图

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霸占了。”

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吴三桂咬牙切齿,一不做二不休,调转回到山海关,投降清廷,引清兵入关,合并一处,很快攻下北京,从此吴三桂随着清兵南征北战。

网络配图

但这个故事却不真实,吴三桂从没有投降过李自成,蓟辽总督王永吉派吴三桂的副将向满洲借兵,从它处于关宁铁骑一起剿灭农民军,可是吴三桂求战心切改为自山海关出兵联合进攻。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当清军入关之后,农民军四处逃散,从山海关到北京一线收拾战利品时,吴三桂才结识了陈圆圆。

在同时代的还真有个一怒为红颜的故事,那是属于李成栋的。李成栋原为李自成的农民军一员,先是随着上级高杰一起降明。清兵入关之后,又投降清廷。为了表达忠心,他比异族人更为狠毒,制造了“嘉定三屠”,沾满了同胞十万人的鲜血,还先后诛杀了隆武、绍武两位南明皇帝。

网络配图

但是由于清廷只封他做了提督,让他大失所望,对清廷有所怨怼。此时他的爱妾赵氏,揣摩他的想法,劝他当机立断,反清归明。李成栋下不了决心,大声呵斥赵氏,赵氏曰:“丈夫不能割爱乎?请先死君前,以成君志。”于是在李成栋面前自刎,使其自感惭愧,遂反抗清朝。在中国历史的绝大多数时候,女子的性命微不足道,但赵氏却以独特的方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李成栋反清归明,兵败而死;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后,被康熙逼反,还是最终失败。可能这就是那时候清朝气数使然吧。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推翻明朝这种说法对吗?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指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清代吴伟业的《圆圆曲》,意思是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相传李自成起兵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吴三桂入关原因:

文艺作品中关于吴三桂降清的原因,被说成是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不仅是当时的大美女,还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她与吴三桂之间的故事,经过文艺作品的加工,变成了误导吴三桂误国降清的红颜祸水。

其实历史上的吴三桂与陈圆圆,并不是如文艺作品中所演绎的那样,仅仅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引清兵入关,投降清朝,变成了大明的罪臣。

历史上真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吗?

答案是绝对不是的.只是借口而已.

吴三桂反李的原由按史家归纳大约有三条:一是父亲吴襄被拘捕追赃拷打,二是误信从京中逃出的家奴报全家被杀,第三是爱妾陈圆圆被掠,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三条都相当勉强,吴三桂老谋深算,心计颇深,不至于被一些尚不能证实的传言冲昏头脑,吴三桂调军回撤应是在1644年三月二十五日,此前北京城基本平静,大规模对旧官吏的刑讯追赃也是从三月二十四日开始的,此前当然也有部分将领为之,但尚不至于波及到属于“统战对象”的吴家,陈圆圆之说更是家言,想象,陈圆圆不过是吴三桂弃于家中不顾的青楼礼品,如吴真的那么多情,早带在身边了。

但吴三桂后来确实“怒”了,但那并不是为了美女红颜,而是为李自成的反应,为他的地盘势力。

李自成若改变策略,以安抚为上,承认吴三桂的势力范围,承诺只保持名义上的隶属关系,并允以适当的军费资助的话,是可稳住吴三桂,暂保辽东现状的。但李自成并未从吴三桂此举察觉出某种胁迫的意味,仅仅理解为一种普通意义的“降而复反”,于是遣白广恩领兵两万前往援助唐通收复山海关。同时,又让吴襄作书劝降,欲双管齐下,迫使吴三桂就范。

遣白广恩出兵,即被吴三桂认做李自成对其势力的挑衅和轻视,而吴襄的书信更是一种赤裸裸的人质要挟和武力威胁,在这份肯定不是出自吴襄本意的信中言道:“事机已去,天命难回,弄君已逝,尔父绍更……我为父计,不若反手衔壁,负锯舆棺,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而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恃愤骄,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赖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并受戮辱,身名俱丧,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

这样的军事威胁和人质要挟对吴三桂无效,否则他就不配称作枭雄了。枭雄相信的只有强权,为此是不择任何手段的。其实原本吴三桂内心对李自成的评价本就不高,认为“以彼狗偷乌合之众,何能成事?”关于北京城中大顺军武备渐弛,将士勒索财物,敲诈官吏的事例亦有所闻,这时已判定李自成并无远见韬略,非能坐江山的主,这一点是最要紧的,认清了形势,就可以放手作为了。

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出处和主角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有出处的,源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长诗《圆圆曲》,开头的四句便是?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是皇帝离世了,将军让开山海关,打败敌人收复北京。全军悲痛地披上素装,哪知将军冲冠一怒为红颜。这里的将军指的就是吴三桂,红颜是陈圆圆。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远非英雄救美,更不是项羽英雄末路时的绝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是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准备归顺大顺皇帝李自成时,闻听家人遭拘、爱妾被夺时,顿时愤怒地反悔了,重新夺回山海关。李自成亲率大军前来,吴三桂的选择是与清军勾结,打败了李自成,放清军入关,占领北京。不仅如此,吴三桂还充当清军打天下的急先锋,一路打到云南,杀了明朝永历皇帝,受封为平西王。

对吴三桂的行为,《圆圆曲》还写道:?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意思是妻子怎能影响大局,英雄的无奈就因多情,一边是吴家尸骨成灰,一边是一代美人名映史册。这几句直接揭穿了吴三桂投降清朝的实质,为此他付出了全家被杀的代价,陈圆圆再出名,也是他的借口。尽管吴三桂后来因为清朝康熙皇帝削藩又反叛,但他并不让人信服,?冲冠一怒为红颜?不是他的荣耀。

关于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的故事

陈圆圆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据说她后来离开吴三桂出家,得以善终。与她相比,秦淮八艳?中的另几位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都非常有节气。董小宛嫁给名士冒辟疆为妾,明亡后她痛恨清军暴行,劝冒辟疆不要降清,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柳如是嫁给了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当清军兵临城下时,柳如是与钱谦益约定一同投水殉国。钱谦益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毅然跳水,被钱谦益拖住了。有一部万茜和秦汉主演的**《柳如是》,生动展现了这一情节。后来,钱谦益降清又辞官,从事反清活动。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红颜是谁,“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红颜”指的是谁

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是明末吴三桂与陈圆圆凄美曲折的爱情故事。

明末,社会动荡不安。山海关以外地区,到明崇祯帝时期,已被崛起的满清悉数占领,仅保留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及其他少量的地方管辖;陕甘等西北地区连年遭受饥荒,爆发了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起义,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破了西安、开封、洛阳等地?处在内忧外患的明朝已岌岌可危。

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动荡的年月里。

陈圆圆因家庭不幸幼年被送入妓院,长到16岁时,已是亭亭玉立的姑娘,姿色秀美,喜好弹琴,技艺娴熟,深得王公贵族喜爱。后来,田贵妃的父亲看上了陈圆圆,将其赎身留在田府作为歌姬。

一日,从边关还朝的吴三桂前往田府拜访。酒席间,陈圆圆弹奏琵芭曲,委婉动听,深深地吸引了吴三桂。不经意间,二人相视一笑,互有爱慕之意。吴三桂在京城里多次前往田府,就是为了一睹陈圆圆。此事被田国丈得知后,

于是便做了顺水人情,将陈圆圆送入了吴府。此后,二人如胶似漆,恩爱有加。

但是,好景不长,边关告急,吴三桂只好前往山海关镇守抵挡满清的入侵。

彼时,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已经浩浩汤汤地进入了京郊地区,由于当时瘟疫流行,起义军遭受到明军多少抵抗,就攻入了紫禁城,崇祯帝也吊死子在了煤山。

进入紫禁城后,李自成开始分封自己的有功之臣,军纪涣散,到处搜刮明朝遗老遗少的钱财。当然,吴府也未幸免,吴三桂的父亲被刘宗敏等人吊起来毒打,让其交出钱财,又见陈圆圆天生丽质,便将其虏到自己的府邸,想长期霸占。

家信一封封送入吴三桂手中,他动摇了投靠李自成的念头。面对国仇家恨,自己的爱妾被夺,他便带领关宁铁骑投降了多尔衮,引清军入关,把起义军赶出北京,夺回了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指的谁?

“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红颜”指的是谁?

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兵临宣府(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城下,京城危在旦夕。崇祯万般无奈之下,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放弃关卡,入关勤王。

此时吴三桂是辽东总兵,驻守山海关。吴三桂接到勤王旨令,统兵入关,当到达出山海关不远的河北丰润(今河北唐山市内)突闻噩耗,京城失陷,崇祯自缢身亡,遂带兵返回山海关。

四月初,吴三桂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但途中又听闻大顺军在北京捉拿大批勋贵高官,拷掠追银,他父亲吴襄也在其中。而更 *** 他的是,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

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之功。

扩展资料:

关于陈圆圆与吴三桂何时何地相遇,说法很多。要而言之,有两说。一说,圆圆为外戚周奎所得,周为结交三桂,宴请家中,故三桂得见陈圆圆。一说,遇于田弘遇家,其经过情节,同周奎。考之两说,以后说为是。

又有张岱《石匮书后集》载,田弘遇曾去江南掠美女,其时间、情节与它书所载暗合,足证陈圆圆为田氏所得。

刘健之父为三桂属吏,知吴事最详;吴梅村与吴是同时代的人,故能得其真。而其他传闻不足证明。至于三桂何时至京,众书多系含混之词。

考之史实,明亡前夕,三桂进京,一次是在癸未年即崇祯十六年夏,一次是应诏勤王,时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刚进关,京师已陷,便回师关上。三桂见圆圆只能是前一次。

百度百科-冲冠一怒为红颜

人民网-“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初见陈圆圆时就一见钟情

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红颜”指的是谁

“红颜”指的是陈圆圆。

陈圆圆(1623―1695)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崇祯末年陈圆圆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字骏公 号梅村)的《圆圆曲》,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是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扩展资料:

真实的历史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为后人杜撰。清朝人编写的明史对此只字不提,说明他们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其次,吴三桂并未投降李自成。

蓟辽总督王永吉派吴三桂的副将向清国借兵,要求他们从喜峰口长城一线由北向南与自西向东的关宁铁骑两线作战打击农民军,却被求战心切的吴三桂改为自山海关出兵联合进攻。

此后,从山海关到北京一线,农民军丢弃无数粮草,辎重,美女(古代美女往往被当成战利品),正是在收割战利品的过程中,吴三桂才结识了陈圆圆。

百度百科——冲冠一怒为红颜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说谁的典故

原文:

京师陷落。 李自成大军入占京都。 吴三桂恰似无所依傍的浮萍迷惘飘荡。就在这无所沉浮的波涛中,他思念着自己心爱的人儿,一想到她的命运,他的心中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圆圆难道真的要出事?不,不会……还是先别猜,说不定没人能找到她,她命大…… 破天荒头一遭,吴三桂在大军进退维谷的危险处境下,竟然不去想如何进退,而是一脑子陈圆圆,他甚至没有想到母亲与家族会如何…… 相约如梦,誓言如风。 梦已逝,风已去,人却依然活在心中。 吴三桂不能没有陈圆圆,若圆圆有个三长两短,我将……我将怎么办呢? 吴三桂依然在想着陈圆圆。 三天后,细作从北京带回了父亲的书信。 三桂我儿:大顺军陷城,为父与众臣已归降。家中无事,陈圆圆亦平安无事。儿可准备投降大顺,但须观大顺如何待明室降将。 吴三桂轻松地出了一口长气。“圆圆平安无事”最是令人快意了。 降李自成?如果李自成真有天子气像,那自然要降,否则我吴三桂还能到关外降清?我或当梁山好汉不成? 他对投降大顺并无反感。改朝换代的事,谁又扭转得了?良臣择明主,飞鸟择良木。万一将来李自成不信任我了,我就与圆圆遨游山林去,这打仗还能当日子过……? 吴三桂的心松驰下来,他在静候佳音。 三月二十五日,北京家中又来了一封信,短极了,字迹亦潦草颤抖: 三桂吾儿:父事大顺,勿忧,儿保重。陈圆圆单骑奔辽东寻你。 父字 奇怪的是,大信封中竟有一方丝巾,内含一绺青丝——圆圆的头发! 她既然来找我,为什么要留此青丝!? 这种男女永决式的剪青丝为念,吴三桂感到大惑大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吴三桂立即伏案回书: 父鉴:降顺儿甚赞同。父信中说圆圆只身匹马奔辽东。何曾见其踪迹?如此轻年少女,岂可匹马出门,父亲怎么能如此失算?儿实不放心,盼再告。 实际上,这是吴襄骗儿子的。 他想让儿子对圆圆死了心,就当圆圆死在乱兵路上了。大顺李自成、刘宗敏抢走圆圆,能说吗?况将来三桂还要投降大顺,这君臣关系怎么处?父受刑掠,也不能说……如今只有用言语安慰一些,盼到太平时日再说吧! 谁知次日即三月二十六日,吴府管事吴禄深夜逃出吴府,听说吴三桂的军马就在丰润时,他即连夜奔丰润而来。 来到吴三挂帅府,吴禄即刻求见吴三桂。 吴三桂听说是家中管事吴禄,立刻召见。 吴禄带来的消息使吴三桂目瞪口呆! 家产被李自成籍没! 家父被刘宗敏严刑拷打拘执! 家族人被软禁! 最为让吴三桂受不了的是: 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走…… 吴三桂一下子失去了反应——他感到大地颠覆于一日之间,究竟是怎么了? 圆圆、家父、财产、家族…… 他觉得一股热血骤然冲上头顶,几乎要倒下去了……他强扶起书案站定,他满脸通红,一直红到发根,鼻窦由于内心激动张得大大的,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一条深深的皱纹从紧咬着的嘴唇向气势汹汹的下巴伸展过去……他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这样的目光使身边的侍从们大为惊慌,都害怕起来。 吴三桂牙齿咬得咔咔直响。骤然间,他转过身抽出兵器架上的斩将刀,突然发出一声只有听到过一只受伤的狮子的吼声的人才能想像得出的喊叫: “李自成——!刘宗敏——!” 一刀劈下,书案即一声巨响被从中劈开。 众将闻声,哗然聚来……吴三桂只觉嗓子眼儿发甜,一口鲜血吐了出来,跄踉几步躺倒在地上。 众将纷纷围上来: 屋子里一片慌乱。 良久,吴三桂才悠悠醒来,他没有滴一滴眼泪,但眼珠红丝遍布,血充瞳仁,他见众将围在自己身边,向他们挥一挥手: “各回营帐,容我思虑片刻,两个时辰后大帐议事”。 “那将军您……” “我没事!” 众将纷纷走了。 吴三桂闭眼沉思:怎么办?进,李自成军已驻山海关。退,往哪里退?投降李自成?不,绝不能!我的圆圆,我的爱妾,我的美人,当初我为什么没把你带上随军出征,为什么让你孤零零的一个人独守家门,如今贼人进入京城,圆圆已身陷魔爪,被李自成蹂躏,她那娇弱之躯,怎禁得住这帮贼人的践踏,李自成,刘宗敏,你们这帮猪狗! 吴三桂由陈圆圆发展到对李自成大军的全面仇恨,夺我爱妾——刑我家父——籍我家产——毁我皇室——逼杀皇上……国仇家恨,全部凝聚到李自成、刘宗敏身上,和这样的贼匪怎么能共事——那么,肯定要与李自成为敌了?是的,肯定为敌了! 如果与李自成为敌,那么就要赶快摆脱丰润这个危险地带。大军出京,丰润即日可下,这个地方地势平平,无险可守,明明是坐以待毙……当务之急,是必须先找个立足点,再图复仇根本,杀死仇家! “传参军方献廷、胡守亮两位大人。” 吴三桂向书房外喊话,他需要这两位参军为他谋划一处立足点。 “方献廷,胡守亮参见将军!” 话音刚落,二人推门而入。 噫!来得如此之快?吴三桂看了他们一眼。 “参见将军!” “二位请坐!” “谢将军。”二人坐定说道,“我二人并未离开,我们一直守在营帐书房外面,只等将军商议大事。” 这真是两个见事极快的高明参军。 方献廷是原辽东巡府的公子,与吴三桂意气相投,其父死后他不做别的官,专门赶来为吴三桂作高级参谋,吴三桂甚为欣赏此人见多识广,二人无事不谈。 胡宗亮是军中谋士出身,也是吴三桂的作战参谋。他精通满语,足智多谋,尤其在实际战争中会随机应变,常有奇谋妙计。 吴三桂非常高兴,向二人一拱手: “方、胡两位兄台:方今大势已明,我与李自成、刘宗敏不共戴天!但急需找一处地方驻扎屯兵,目下之计,不知二位有何高见?” “吴将军所言极是,我二人早已想到一处地方——” “什么地方?” “山海关!” 吴三桂手一劈道:“我也如此想!刻不容缓,连夜回师北上,一切到山海关再议!” 一个时辰后,众将聚集营中。 吴三桂手捧尚方宝剑,脸色肃然,在营帐中来回走了几步,正色宣誓: “诸位将军,这是大明先帝赐我的镇辽尚方宝剑!而今我军回师勤王后未几,闯贼已攻克帝京,灭我泉社,逼杀皇上,刑戮大臣,焚掠皇宫……我父被刑,家产被抄,爱妾被夺!国仇家恨,今日集于一身!我誓与闯贼李自成、刘宗敏周旋到底,不杀此贼,誓不为人!请将凡愿跟随我报此国仇家恨者,留!凡不愿复仇者,走!” 满帐一声吼:“愿随将军复仇!” “好!我军连夜北进山海关,攻取山海关,再作计议!”吴三桂立即分派了行军次序。 一个时辰后,八万大军开出丰润。 这支大军在黑夜中无声无息向山海关扑去。 ”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的红颜是指谁?

”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的红颜指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字骏公 号梅村)的《圆圆曲》,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扩展资料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明末清初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 什么意思?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意思是: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这句话出自清吴伟业的《圆圆曲》,此诗通过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委婉曲折地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行为。

《圆圆曲》

作者吴伟业朝代清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莫,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便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

若非将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烛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沙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尽延致。

一斛珠连万斛愁,关山漂泊腰支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渫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白话翻译:

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初次和她相见是在田弘遇之家,侯门的歌舞演起来真像繁花。田弘遇把会演唱的她献给将军,只等将军来娶就送上油壁香车。她的家本在姑苏浣花里,小名叫圆圆衬上罗绮更娇丽。她曾在梦里到当年夫差的宫苑里游嬉,被宫娥拥簇进去君王正身起。

她前身真应是西施莲女,门前也正临横塘水清碧。横塘里双桨摇动船去快如飞,哪家豪门硬要把她强买回。这时谁知不是薄命。这时只有泪湿褛表。田弘遇将陈圆圆送入宫中,可明眸皓齿的她竟没有获得君王怜惜。

从宫掖里领回来仍留在田弘遇家,让她练好时兴歌曲来倾倒贵客。责客们传杯宴饮直到日暮,哀弦中她的心曲向谁倾诉。只有平西伯这位白净英俊的少年,拣中了花枝对她频频回顾。该早点把她这娇乌带出牢笼,要等什么时候才能把飞渡。

只恨军书拼死地催促,只好留下信约把人耽误。相约恩深但相见可难,一朝蚁贼拥满了长安。可怜她本是思妇楼头的杨柳,却被人当作天边的杨花相看。像索取绿珠那样围住了内宅,硬是她叫出了雕栏。如果不是将军大获全胜,哪能用匹马载她归还。

她在马上一路传呼前进.云鬟还来不及梳整可惊魂已定。战场上点起蜡炬把她迎到,她满面啼痕还残留着红印。奏起箫鼓将军专征兵进秦川,金牛道上有车马千乘。斜谷里云深之处是她的画楼。散关前明月西落她打开了妆镜。

消息传遍了江南水乡.乌栖泛红已经历十度秋霜。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在旧巢里本都是衔泥的燕子,她却飞上了枝头变成凤凰。女伴们只好老是在宴会上悲叹年龄长大,而她却找了个好夫婿贵为侯王。

当年正为有了声名反受累,贵戚豪门都抢着要延致。一斛明珠的身价给她带来万斛的愁思.关山漂泊瘦损了她的腰肢。但也不必怨恨飘扬落花的狂风,无边春色到来已使天地呈现芳姿。

曾听说有了倾国倾城的美人,反而使周郎损伤了声名。妻子怎应影响大局,英雄无夸过于多情。全家的白骨早已化为灰土,一代红妆已照耀汗青。君不见,当年馆娃宫刚盖起鸳鸯双飞双宿,花朵般的西施君王怎么看也不会厌足。

可是如今香径尽是尘土只有鸟在啼叫,响尿廊也不见人迹空让苔长青绿。换羽移宫使万里之外也生愁,珠歌翠舞还热闹在咕梁州。给君另唱了一首吴宫曲,汉水向东南日日夜夜不停地奔流。

扩展资料

《圆圆曲》是长篇叙事诗,全诗组织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照应,多用曲笔,叙事、抒情、议论交织在了一起,虽以陈圆圆、吴三桂的离合故事为主要内容,但也揉合进了明末清初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一段为开头八句,写明崇祯皇帝吊死景山,吴三桂勾结清兵攻占北京,以“冲冠一怒为红颜”句切中吴三桂要害,并以此句为全诗的主旨。指明吴三桂打着复明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陈圆圆而降清的。诗一开篇就借“鼎湖当日弃人间”代指崇祯之死。

然后就写吴三桂打败李自成:“破敌收京下玉关”,极斩截利落。兴兵的名义是为崇祯报仇,然而骨子里却另有怀恨。“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二句之妙,一在于对仗精整,以众形独,以素形红;二在于下句“立片言以据要,乃一篇之警策”。

它不是靠夸张取胜,而是一针见血以事实胜雄辩,“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事实是吴三桂本人也不敢正视的。为一已私情牺牲民族大节及全家性命,其行径比较《史记》中为护璧冲冠一怒的蔺相如和将行剌秦王“怒发上指冠”的荆轲,毕竟太卑微,出以吴三桂口吻的“红颜流落非吾恋”,辩解显得无力。

第二段从第九句至“争得蛾眉匹马还”,叙述吴三桂与陈圆圆悲欢离合的经历。用蝉联句法用作倒叙,写到吴陈初次见面:“相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当初吴三桂在田家宴会上,对色艺双绝的陈圆圆一见钟情,田宏遇便顺水推舟,为他们牵线搭桥,定下这一段姻缘。

这一段乃是以三桂为中心,对吴陈离合情事初陈梗概。写法是直书其事,大刀阔斧。“家本姑苏浣花里”,则有点染之妙,同时,也容易使人与西子浣纱发生某种联想。以下虚拟一梦,说陈圆圆是西施后身,最是闲中生色的笔墨。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人君王起”二句大得《长恨歌》“侍儿扶起娇无力,此是新承恩泽 时”之神韵。“莲人”指西施,又与苏州的“横塘水”搭成联想,使人想见娇小的圆圆有过天真无邪的童年。

以下四句仍用蝉联格起,转说圆圆长成,被豪门强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圆圆当时只是担惊受怕,又哪能预测未来?“此际岂知非薄命”已遥起后文“错怨狂风扬落花”,针线极为密致。“侯门一入深如海。”在权势通天的外戚之家,圆圆又再一度被作为贡品献入宫中,但未获选。

从此作为豪门女乐,精习弹唱,歌笑向客,用佐清欢。使陈圆圆绝处逢生,脱离苦海的契机终于到了,她遇到了少年得志的吴三桂,一拍即合彼此真是目成心许了。此即段所谓“相见初经田窦家”一节,这里便接过此线展开动情的唱叹:“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正在山重水复,忽然一径暗通:“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相见恨晚:“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几时渡。”然而,好事多磨,这时三桂又奉旨出关抵御清兵:“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这一节两句一转,一波三折,摇曳生姿。写三桂去后,陈圆圆在一场社会巨变之中跌进命运的深渊。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指的谁?

陈圆圆。

诗句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字骏公 号梅村)的《圆圆曲》,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是明末名满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 一时名气盖过温婉可人的董小宛。陈圆圆先被田弘遇献给了崇祯皇帝,没有得到崇祯的宠幸,后被吴三桂纳为妾。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自缢身亡。 四月初,吴三桂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但途中又听闻大顺军在北京捉拿大批勋贵高官,拷掠追银,他父亲吴襄也在其中。而更 *** 他的是,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根据以上史实,写出七言可行体乐府诗《圆圆曲》,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委婉曲折地谴责了吴三桂的降清行为。 冲冠一怒为红颜 是什么意思?

语出自圆圆曲,典故是吴三桂因为陈圆圆,对李自成先顺后叛,后引清兵入关。

字面的意思,为女人发了很大的火,头发立起来把帽子都顶掉了 指的是(14)红颜(14)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事情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指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清代吴伟业的《圆圆曲》,意思是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相传李自成起兵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吴三桂入关原因:

文艺作品中关于吴三桂降清的原因,被说成是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不仅是当时的大美女,还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她与吴三桂之间的故事,经过文艺作品的加工,变成了误导吴三桂误国降清的红颜祸水。

其实历史上的吴三桂与陈圆圆,并不是如文艺作品中所演绎的那样,仅仅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引清兵入关,投降清朝,变成了大明的罪臣。

吴三桂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富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他这一生有三件事情是值得人称道的,第1件事就是镇守山海关,率领自己的关宁铁骑与皇太极多尔衮在关外连年征战竟然不落下风,这足以说明吴三桂这个人领兵的能力是相当不错的,第2件事情就是他为了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引得清兵入关,结束了大明王朝的命运,而第3件事情就是他在晚年的时候反叛大清想自立为王。在这三件事情中最被人称道的就是吴三桂为了一个女人而毁掉个大明的江山,下面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这件事情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一:无奈之举

其实在李自成攻入京城之后,是派过人与吴三桂交涉的,并且承诺了给吴三桂一些好处让吴三桂归顺于他,要知道吴三桂手中的关宁铁骑依然是大明朝武威最强大的一支骑兵,所以李自成也会对吴三桂高看一眼,但因为李自成的出尔反尔,并且殴打了吴三桂的父亲,才使得吴三桂最后放弃了与李自成的合作,不能不说这里面有陈圆圆的原因,但是也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吴三桂选择拱手把山海关让给清兵只不过是一个无奈之举。

二:为了名声

其实我个人认为说吴三桂是为了爱情或者是为了一个女人而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说的有失偏颇,吴三桂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要知道吴三桂作为明末的一名著名将领,竟然让自己的妻儿被人欺辱,这样的声明他是不能够去担当的,如果一旦落了一个这样的名声,将来他也会抬不起头来更会受到别人的奚落,为了自己的名声他也会反抗李自成引清兵入关。

三:形势所迫

古语有云时势造英雄,那么英雄有的时候也会迫于时势做出一些迫不得已的选择,吴三桂就是这样一个人,要知道当时崇祯皇帝已经上吊而大明王朝内部又极度混乱,山海关之外又岌岌可危,李自成又不信任他,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已经无路可走,那么他只有选择一条让自己能够觉得安全的道路就是投靠清兵,这样至少还能够保证自己以后的荣华富贵,这才是吴三桂最后放弃山海关投靠清兵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