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十五从军征》解释

3.“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

4.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

近乡情更怯全诗_近乡情更怯上一句

十五从军征全诗注音如下:

作品简介

《十五从军征》是汉魏时期的一首乐府诗,属《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作品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词句注释

⑴征:一本作"行"。

⑵始:才。归:回家。

⑶道逢:在路上遇到。

⑷阿(ā)谁:古人口语,意即"谁"。阿,语助词。

⑸君:表示尊敬的称呼,相当于"您"。

⑹松柏(bǎi):松树、柏树。冢(zhǒng):坟墓。累累:一个连着一个。

⑺狗窦(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⑻雉(zhì):野鸡。

⑼中庭:庭中,屋前的院子。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⑽葵:葵菜,嫩叶可以吃。

⑾舂(chōng)谷:把谷子的皮壳捣掉。飰(fàn):古同"饭"。

⑿羹(gēng):用菜叶做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⒀一时:一会儿就。

⒁贻(yí):送,赠送。一本作"饴"。

⒂看:一本作"望"。

⒃沾:渗入。

作品译文

十五少年郎,被征去打仗;直到八十岁,才让回故乡。

音讯早断绝,不知啥情况。半路问乡人:"我家怎么样?"

"请你往远看,松柏已成行。坟墓个挨个,老少都死光。"

摸索到家里,满眼皆凄凉:野兔钻狗洞,雉飞绕屋梁。

院中生野谷,葵菜长井上。

拾谷舂成米,葵作羹汤。

饭菜马上熟,不知叫谁尝。

走门向东看,泪落湿衣裳。

创作背景

据《乐府古题要解》,《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作品赏析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从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人性的损害,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催人泣下。

作品开篇即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八十岁是虚写,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数十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同没有详述主人公长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数十年了,岂敢奢望阖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的年月,亲人们竟无一幸存。满怀希望,满腹衷情,数十年的风霜雨雪,数十年积压心底的感情,不能向别人倾诉、表达。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狗洞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老兵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数十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作者没有直接抒写渲染感情,作品却收到比直接抒情更强烈的抒情效果。

有些迷蒙、有些浑噩、有些凄怆的老人,像对"松柏冢累累"不闻不见一样,对荒凉的家园的感触也变得麻木了。于是,他默默无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壳,下冬葵嫩嫩的叶子。而当饭熟羹沸时,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潸然泪下。他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数十年的艰辛、数十年的思念、数十年的盼待、数十年的沙场风尘、数十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丰富、深厚、沉痛的感情内涵。诗至结尾,作者、读者的感情浓度都达到了顶点。

全诗突出写了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数十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数十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者"了。这样,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全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尽在言与不言中、意境深远、韵味绵长的艺术效果。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名家点评

明代陆时雍:"直而肆,似乐府语意。"(丁福保《汉诗菁华录笺注》)

清代方东树:"《十五从军征》,此只是叙述本事,而状乱离之景象,令人不堪想。此盖《小雅》之遗响,后来杜工时学此。"(《昭昧詹言》卷二)

后世影响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损害的诗,杜甫那篇有名的《无家别》也受到这篇诗的影响。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形容故乡美丽的诗句有哪些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赏析

2.形容故乡美丽的诗句有哪些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2、《竹枝》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渡江汉》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9、《滞雨》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赏析。

3.美丽的家乡古诗

人是故乡美

水是故乡甜

月是故乡圆

有了故乡才有与外面世界比较。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4.思念家乡最美诗句

1、游人未应返,为此始思乡。——唐·王维《听宫莺》

全诗:春树绕宫墙,宫莺啭曙光。忽惊啼暂断,移处弄还长。隐叶栖承露,攀花出未央。游人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2、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唐·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全诗: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3、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唐·李中《客中寒食》

全诗: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4、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唐·韩愈《宿龙宫滩》

全诗: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5、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唐·郎士元《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全诗: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6、思乡雁北至,欲别水东流。——唐·李嘉佑《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

全诗:宋玉怨三秋,张衡复四愁。思乡雁北至,欲别水东流。倚树看黄叶,逢人诉白头。佳期不可失,落日自登楼。

7、渺默思乡梦,迟回知己情。——唐·皇甫冉《上礼部杨侍郎》

全诗:郢匠抡材日,辕轮必尽呈。敢言当一干,徒欲隶诸生。末学惭邹鲁,深仁录弟兄。馀波知可挹,弱植更求荣。绩愧他年败,功期此日成。方因旧桃李,犹冀载飞鸣。道浅犹怀分,时移但自惊。关门惊暮节,林壑废春耕。十里嵩峰近,千秋颍水清。烟花迷戍谷,墟落接阳城。渺默思乡梦,迟回知己情。劳歌终此曲,还是苦辛行。

8、归乡凭远梦,无梦更思乡。——唐·周朴《秋夜不寐寄崔温进士》

全诗:愁多难得寐,展转读书床。不是旅人病,岂知秋夜长。归乡凭远梦,无梦更思乡。枕上移窗月,分明是泪光。

9、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唐·白居易《阴雨》

全诗: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0、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唐·白居易《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全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11、日下风高野路凉,缓驱疲马暗思乡。——唐·白居易《内乡县村路作》

全诗:日下风高野路凉,缓驱疲马暗思乡。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

12、行客思乡远,愁人赖酒昏。——唐·司空曙《送史申之峡州》

全诗:峡口巴江外,无风浪亦翻。蒹葭新有雁,云雨不离猿。行客思乡远,愁人赖酒昏。檀郎好联句,共滞谢家门。

13、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唐·唐彦谦《蒲津河亭》

全诗: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

14、孤戍迢迢蜀路长,鸟鸣山馆客思乡。——唐·薛逢《题黄花驿》

全诗: 孤戍迢迢蜀路长,鸟鸣山馆客思乡。更看绝顶烟霞外,数树岩花照夕阳。

15、忧国天涯去,思乡岁暮同。——唐·刘长卿《送梁侍御巡永州》

全诗: 萧萧江雨暮,客散野亭空。忧国天涯去,思乡岁暮同。到时猿未断,回处水应穷。莫望零陵路,千峰万木中。

16、病瘴抛书帙,思乡泥酒杯。——宋·陆游《登城》

全诗: 簿领无时了,登临亦快哉。楼危压城起,硖迮束江来。病瘴抛书帙,思乡泥酒杯。

天寒水尽落,灩澦已崔嵬。

5.美丽的家乡的诗句

唐(崔颢) 黄鹤楼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望鹦鹉洲怀祢衡 魏帝营八极。

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

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

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

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

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

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

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

兰蕙不忍生。 江夏:赠韦南陵冰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贾岛: 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黄庭坚 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祗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岳飞: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钱骑满效几,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范成大:鄂州南楼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水调歌头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姜夔: 浣溪沙 予女须家沔之山阳,左白湖,右云梦,春水方生,浸数千里,冬寒沙露,衰草入云。丙午之秋,予与安甥或荡舟菱,或举火罝兔,或观鱼下;山行野吟,自适其适;凭虚怅望,因赋是阕。

著酒行行满袂风。草枯霜鹘落晴空。

销魂都在夕阳中。恨入四弦人欲老,梦寻千驿意难通。

当时何似莫匆匆。 探春慢 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

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丙午冬,千岩老人约予过苕霅,岁晚乘涛载雪而下,顾念依依,殆不能去。

作此曲别郑次皋、辛克清、姚刚中诸君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

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翠楼吟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

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

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

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

是来还卷,一帘秋霁。 元:丁鹤年 武昌南湖度夏 湖山新雨洗炎埃,万朵清莲镜里开。

日暮菱歌动南浦,女郎双桨荡舟来。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何景明: 送卫进士推武昌 少年佐郡楚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 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

仙人楼阁春云里,估客帆樯晚照余。 大别山前汉江水,画帘终日对清虚。

清: 邢昉 汉口 蜀江船不到三巴,湖南船不到长沙。 满地干戈关塞里,行人那不早还家? 陈恭尹: 岁暮登黄鹤楼 郊原草树正凋零,历历高楼见杳冥。

鄂渚地形浮。

6.描写故乡美好的语句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鲜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绿树,没有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我家门前有个不大不小的池塘,池塘里布满了荷花,边上还有一丛翠竹。

春天的时候,荷叶从淤泥中探出头来,尖尖的小头刚伸出水面,就惹来蜻蜓驻足于上。那丛小小的竹笋突破泥土的障碍,向着父辈的头顶拼命生长,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夏天来了,池塘里早已是一片绿色,荷花争相开放,洁白的花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而小竹笋已长成高大的竹子,在风中轻摆着身体。

秋色渐浓,荷塘早已是一片残败,曾经的骄傲已随着秋风凋零。而竹子依然挺着它那更加粗壮的身体,在有些寒意的阳光中摇摆。

冬天带来了美丽的白雪,结了冰的池塘成了小孩溜冰玩耍的场所。竹子已停止了它的舞蹈,在寒风中静静地等待来年的春天。

描写景色的成语:"水天一色、郁郁葱葱、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画 、春暖花开、春雨绵绵、桃红李白、百花争艳、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盎然、万紫千红、万物复苏、含苞欲放、花枝招展、五彩斑斓、桃红柳绿 傍花随柳 草长莺飞 吹箫乞食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春光明媚 春寒料峭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鹅毛大雪 春和景明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如登春台 秋月春花 秋月春风 皮里春秋 暮云春树 满园春色 丽藻春葩 口角春风 虎尾春冰 寒木春华 大地回春 春雨如油 春蚓秋蛇 春意阑珊 齿牙春色 春蛙秋蝉 春诵夏弦 春生夏长 春深似海 春山如笑 春笋怒发 春色满园 春树暮云 春色撩人 春葩丽藻 春暖花开 春露秋霜 春花秋月 春和景明 春风沂水 春晖寸草 唇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春雨如油 寸草春晖 大地回春 雨丝风片 寻花问柳 `寒木春华 红情绿意 红衰翠减 阳春有脚 雨后春笋 虎尾春冰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雨后春笋 莺啼燕语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流水落花 柳暗花明 流水桃花 ! 轮扁斫轮 落花流水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研桑心计 鸟语花香 前目后凡 秦晋之好 阳光明媚 燕语莺声 如登春台 春梦无痕 阳春白雪 如坐春风 春兰秋菊 ! 四时八节 桃红柳绿 有脚阳春 燕语莺啼 秋高气爽 秋菊傲霜 一叶知秋 秋风习习 秋果累累 冬 林寒洞肃 日长一线 松柏后凋 岁寒知松柏 天凝地闭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白屋寒门 碧海青天 冰天雪窑 春寒料峭 春回大地 唇亡齿寒 滴水成冰 风刀霜剑 风雨凄凄 寒蝉凄切 寒蝉仗马 寒花晚节 寒木春华 寒心酸鼻 号寒啼饥 林寒洞肃 凄风苦雨 十冬腊月 霜露之病 岁寒三友 松柏后凋 岁寒知松柏 偷寒送暖 缩手缩脚 岁暮天寒 天凝地闭 啼饥号寒 天寒地冻 雪窖冰天 雪虐风饕 嘘寒问暖 一寒如此 仗马寒蝉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春季:春风和气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兰秋菊 春暖花开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杀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笋怒发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 红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鸟语花香 双柑斗酒 寻花问柳 雨丝风片 莺歌燕舞 雨后春笋 有脚阳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齐放 姹紫嫣红 倡条冶叶 尺树寸泓 出水芙蓉 摧兰折玉 繁花似锦 凡桃俗李 纷纷扬扬 纷红骇绿 风吹雨打 风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标傲世 桂馥兰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飘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红衰翠减 鸟语花香 夏季:蝉不知雪 簟纹如水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浮瓜沉李 寒来暑往 火伞高张 肉山脯林 夏雨雨人 夏日可畏 夏虫不可以语冰 燕雁代飞 秋季:桂子飘香 红衰翠减 金风玉露 噤若寒蝉 九原可作 林寒洞肃 蒲柳之姿 秋风团扇 秋毫无犯 秋风过耳 秋高气爽 秋风扫落叶 秋扇见捐 秋荼密网 天末凉风 望秋先零 望穿秋水 万古长存 万古长青 叶落知秋 一日三秋 一叶知秋 早韭晚菘 冬季:林寒洞肃 日长一线 松柏后凋 岁寒知松柏 天凝地闭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傲雪欺霜 白屋寒门 碧海青天 冰天雪窑 春寒料峭 春回大地 唇亡齿寒 滴水成冰 风刀霜剑 风雨凄凄 寒蝉凄切 寒蝉仗马 寒花晚节 寒木春华 寒心酸鼻 号寒啼饥 林寒洞肃 凄风苦雨 十冬腊月 霜露之病 岁寒三友 松柏后凋 岁寒知松柏 偷寒送暖 缩手缩脚 岁暮天寒 天凝地闭 啼饥号寒 天寒地冻 雪窖冰天 雪虐风饕 嘘寒问暖 一寒如此 仗马寒蝉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鸟语花香、世外桃源。

《十五从军征》解释

在我还不理解“乡愁”的含义时,就已经知道《乡愁》这首诗了——小时候看央视的中秋晚会,花好月圆良辰美景,余光中的《乡愁》总是绕不过去的话题。那时我并不知道“乡愁”是怎么一回事,但是看着电视屏幕上很多人眼含热泪地念“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时,就隐约地明白,乡愁,大概是和故乡分隔两地难以相见的情愫。

长大一些后又读了席慕蓉的乡愁,她把故乡的歌比作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我想,有月亮的晚上,银辉朦胧,万籁无声,远处传来飘渺悠长的笛声,这是一种多么深刻的哀愁和怅惘啊,但我仍然不能真正地明白的——一个没有过漂泊的人,怎么能懂得乡愁呢?后来离家去读书,许多个夜深人静的晚上,脑海里浮现很多乡愁的句子,就忽然体会出些许滋味来,所谓乡愁,须得真正地他乡漂泊,故乡就会变成难以割舍又触不可及的一个梦,变成魂牵梦绕又咫尺天涯的万缕情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这首《回乡偶书》算是如雷贯耳了,因其浅显易懂和朗朗上口而成为儿童启蒙的经典古诗之一。纵观全诗,诗句朴实无华,但是就这四句看似平平的句子,偏偏又是别有深意。前两句写诗人年少时即远走他乡,而今年华老去重返故里,已是饱经沧桑两鬓斑白——多少时光流逝、世事沉浮,什么都变了,唯有乡音未变而已。后两句倒是生动,诗人路遇小儿,年幼的孩子从未见过他,只是天真地笑着拍手,问他来自何方——颇有“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的感觉,都是满满的沧桑感。

但不同的是,贺知章晚年归乡,他还记得阔别几十年的故乡。但故乡却仿佛已经不记得他了。离家时,他少年意气踌躇满志,而今归来却只得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客”字让诗人多少感慨语凝噎、多少惆怅在心中啊!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

归乡以后,诗人面对着许多旧时风物的悄然变化,感慨丛生,又写下了《回乡偶书》的续作。“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诗人离家已经是数十年岁月,回来以后方知世事变化无常,家乡的许多旧人已逝、旧物已改,许多记忆中的事物早已不复当初模样。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目光落在眼前的镜湖水上,很多事物都变了,唯有这镜湖的水,依旧是碧波荡漾、景色如画,春风吹了一轮又一轮,年年岁岁,都不改它旧时的模样——所谓物是人非,不过如此了。

“乡音无改”,多少物是人非多少沧桑变幻,对于他乡的游子来说,不曾改变的除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只剩下这浓浓的乡音。我的姥爷是山东人,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只身前往东北苦寒之地支教,后来就在这片黑土地上扎根了几十年,直至去世。我小的时候就明白姥爷讲话是和我们不一样的,长大之后我知道了那是山东方言,姥爷的“乡音”。同样的,我姥姥的同事,是一位来自四川的慈祥的老太太,也在东北教了几十年的书。我小时候姥姥常常带我去串门,而我每次都要在老太太微笑时弯起的眼睛里和脸上漾起的皱纹中努力捕捉些字句来——对年幼的我而言,浓浓的川音实在太深奥,而如今看来,深奥的不仅是那远方的乡音,更是游子对于故乡不曾忘却的牵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离别时我豪情万丈志在四方,而今我饱经沧桑满目霜华而归,故乡啊,我什么也不能给你,除了这衰老的躯体;我什么也不能回报你,除了这未改的乡音。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关于思乡,我还盛爱王维的这首绝句。有旧友从故乡来,关于故乡的情景风物,亲朋故友,想必是有很多话想要发问的。诗的前两句不加粉饰,只是急切地向着来自故乡的友人说道:你来自故乡,应该知道故乡的人和事。这正是一个对故乡强烈思念、迫不及待地想要知晓故里人事的游子所直抒的胸臆。然而当我们都以为诗人将要详细询问故乡的一草一木、家长里短时,诗人却又话锋一转,偏偏不问许多,只是问友人来时,那家中的绮窗前,梅花是否盛开。前两句话语直白、质朴平淡,后两句以小见大,虽含蓄婉转,却别有一番温婉的情味在其中,格外情思绵长、引人遐思。

这让我想起很多爱情的经典桥段——战火纷飞、骨肉离散的乱世里,一对相爱的少年少女流离失所分隔两地,多年后机缘巧合,二人在车水马龙的街上久别重逢,然而泪眼朦胧、四目相对时,多少经年的话语在心中,最后说出口的却只是一句“别来无恙”。分离的日子里,我有多少话埋藏在心里,然而多少日子里的魂牵梦绕终成为眼前的现实时,我心中百感交集,却只有一句“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前人说王维这首绝句情思细腻,即是思故乡又是思佳人。然而撇开许多话不问,却偏偏拣那窗前的寒梅来发问,在我看来,无论哪一种,这“寒梅”想来都对诗人有着特殊的含义了。旧时的故里,日光温婉的绮窗前,我的心上人临窗而坐,她也许在梳着万千青丝,也许在蹙眉凝神,她也许在翻看一卷诗书,也许在遥望远方,等待着远方的归人。而窗下的那一剪寒梅,见证了诗人和爱人在故乡所共同度过的琴瑟和鸣、赌书泼茶的日子,也陪伴着佳人度过了多少个诗人远行后寒来暑往的思念的日子,它是故乡的符号,是美好的寄托,更是诗人对故乡、对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而今,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尽在这一剪寒梅了。

窗前的寒梅开了一年又一年,你可知道,她在等你,故乡在等你。

不曾失去,就不会懂得珍惜;不曾远离,就不会想要靠近。故乡是一棵树,你在它的树荫下乘凉,在它的庇佑下成长,当你离去时,它又会扎根在你的心里,开花结果,落英缤纷。故乡又是那人生筵席上易碎的夜光杯,盛满叫做乡愁的酒,多少个寂寞如斯、通宵达旦的夜里让你大醉而去,做上一个乡音未改、客从何来的梦。

文 | 莞棠

“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原文:

十五从军征

作者佚名?朝代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扩展资料: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这首诗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百度百科-十五从军征

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

诗人前两句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岭外”,即五岭之外的岭南,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音书绝”,音讯隔绝.诗人被贬蛮荒之地,此一苦;故乡音空信渺、家人境况未知,此二苦;在仕途失意孤苦无望、心忧家人牵肠挂肚的情况下捱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此三苦.层层递进,三苦叠加,将诗人谪居蛮荒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鲜明地呈现了出来.“断”、“复”二字,看似平平道出,实则是诗人在“痛苦尝尽”之后的辛酸语.仔细体味就会发现,“断”的何止是家乡的音讯、“复”的又何止是时间的冬春?诗人所有美好的希望、所有华年的回忆、所有情感的皈依,似乎都断了.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反复复咀嚼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凄凉.

后两句抒写矛盾的心情: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音书断”的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和担心也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我们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以反常之笔抒写深情”的方法,后来被杜甫用在了“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中,情致深婉,耐人咀嚼.所以明代的钟惺在《唐诗归》中评论此诗:“实历苦境,皆以反说,意又深一层.”

全诗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诗人把欲听、盼听而又怕听和欲见、急见而又怕见的微妙心情表现得真切感人,是思乡之作中引人共鸣、倍受推崇的经典佳作!

1、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2、赠别

唐代: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3、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4、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人日思归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