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如梦亦如电 缘生缘灭还自在 是什么经文

2.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是什么意思啊

3.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4.来日大难的意思

《逍遥游》原文和翻译_逍遥游全诗

一、内容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二、注释:

1、渔家傲:词牌名。

2、星河:。

3、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4、天语:天帝的话语。

5、殷勤:关心地。

6、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喻指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也是同样的用法,代指屈原《离骚》中的:“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7、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8、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9、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10、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扩展资料:

赏析:

李清照的别具一格,与以往的婉约作品有所区别,颇具豪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词中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奠定了基调。

第三局中,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四顾。“嗟”字生动地表现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文章无用。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接下来就是讲她怎么面对这个问题。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施展,才促使她这样想的。诗中的梦虚幻境,正是源于她对黑暗现实不满。

她要回到那不存在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现实。这种幻境正是对于现实生活中所承载的压力的释放,积极且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人生如梦亦如电 缘生缘灭还自在 是什么经文

 在我国古诗文中,鲲鹏形象成了人的一种人格、品质、精神的象征。在鲲鹏这一形象身上,寄寓着诗文家心中的理想、壮志和特有的情感,表现诗文家的自信、自傲、不屈,歌咏着一种自由与拼搏精神。

古诗文中的鲲鹏形象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鲲鹏,在中国人的人文情结,是少不了的。今人贺喜,常会说“鹏程万里”。而俗语也是有的,如“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还有表“变幻夸诞之谈”的“鹏游蝶梦”。而在古诗文中,鲲鹏也是常出现的一个形象。我们现在就来看看。

一、《齐谐》中的鲲鹏形象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奇事的志书,这本书中对鲲鹏形象是这样描述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意思是说,大鹏要迁往南海,展开它的翅膀,拍起的浪头高达三千里,盘旋而上,驾着云气,离开海面九万里;凭借六月的大风飞行离去。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鲲鹏是硕大无朋,威力巨猛的,成了高大形象的化身。

二、《逍遥游》中鲲鹏形象

在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对鲲鹏形象的描写充满浪漫想象,富于夸张变化: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中的这只大鹏从北冥出发,展翅高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一直飞向南海。这只巨鸟有着与普通鸟类所无法想象的抱负和能力,但在庄子看来,它仍然是“有所待”,受拘束,不自在,不自由,并没能真正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鲲鹏在《逍遥游》成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的一个反面例证。

三、李白诗中的鲲鹏形象

李白诗中写到鲲鹏的诗,最早的是他的《大鹏赋(并序)》。赋中是这样描述鲲鹏的形象的:

焯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足萦虹霓,目耀日月……喷气则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块视三山,杯观五湖。

这篇辞赋写于李白的年轻时期,有着明显自比的性质,在赋中,诗人塑造了壮大真实而又神威无比的鲲鹏形象。这只俯瞰人间的鹏鸟,就是自信、自傲、狂放独立、壮志凌云、浩气贯日的诗人形象。

最有名的是《上李邕》全诗如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在渝州拜谒李邕时因不合时俗放言高论引起李邕及其下属不快而失意,一气之下,干脆直呼李邕之名作诗以进。这首诗以大鹏自喻,写自己才力非凡,志向高远,表现出李白的狂傲,写出他“未获接见”内心的激愤。

李白晚年,还写过一首关于鲲鹏的诗,这就是《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人生暮年的李白,心中的理想之火仍未熄灭。诗人的悲哀,不是凄凄惨惨的弱者的哀鸣,而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被中天折断的悲愤的歌声。诗中借鲲鹏的遭遇,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限遗恨。

四、杜甫诗中的鲲鹏形象

杜甫的诗,也有写到鲲鹏的,如《泊岳阳城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此诗是杜甫晚年兵荒流离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是逢国破家衰的流亡之时,面临危难,贫病交加。诗人以滞留、危难而转图南的鲲鹏形象自喻,表明虽然临危但不忘报国之心,毫不气馁,志向更加坚定。

五、李清照词中的鲲鹏形象

李清照的词中,包含鲲鹏形象的是她的《渔家傲》,全词如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其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明李清照要象鲲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理想的国度中求得精神的慰藉。

词借鲲鹏形象,表达李清照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和意志。

六、唐寅诗中的鲲鹏形象

明代唐寅的《春山伴路图》,也写到鲲鹏。全诗如下:

欲往何处觅雅训?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雨中雏燕竞轻俊。

今朝我欲乘风去,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一泻君子千古恨。

这首诗,唐寅借威猛无比的鲲鹏形象,表现了诗人大展雄才,横扫天下邪恶的壮志与豪情。

七、词中的鲲鹏形象

在1965年秋写了一篇很有名的词,这就是《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这首词通过鲲鹏与蓬间雀的对话,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鸟类形象,以象征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

总之,在的词中,鲲鹏成了博大、高远、无畏的象征。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是什么意思啊

经文里没有这句话,这应该是后人根据佛教的理论自己写出来的。

“人生如梦亦如电”这句话很明显是参考了《金刚经》中的一首著名的偈子而作。原文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首偈子用了“梦、幻、泡、影、露、电”六种物质和现象说明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幻的,这句话取了其中两种。

“缘生缘灭还自在”体现了佛教的缘起性空的理论。佛教认为“法不孤起,仗缘乃生”,万法的本体皆是空,因缘具足则生万法,因缘破灭,则万法亦灭。如果能证得此种境界,则能得大自在,身心俱得解脱。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全诗出自黄启远《春风秋水辞二首》之二 :吾与春风皆过客,君携秋水揽星河,三星在天客在远,红豆抛尽相思折。这个改了原诗两个字。

黄启远,字子宁,号听雪楼主,有《不远楼诗笺》、《听雪楼诗笺》等诗集,还有一部散集,名称不详,有待考证。存《少年游》《与君游》《逍遥游》等诸多诗词几百余首,生平背景不详。

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如右所列:

《春风秋水辞二首》

其一:“春风秋水不染尘,彩玉明月是前身。”

其二:“吾与春风皆过客,君携秋水揽星河。”;

《白衣胜雪》:“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胜白衣。”

《快雨时晴》“春风扣柴门,煮茗独自珍。对弈人何在?落子定乾坤。”

《与君游》:“远听秋水问蜉蝣,彩翼鲸尾天地周。”

《江湖行》:“身在桃源隐,心怀天下先。少年江湖老,静看花满天。”

《卿卿》“十里观花霓裳舞,一曲笑醉天下狂。”

《如是我闻摩羯》:“本是青灯不归客,却惹青丝恋红尘。”

《题二十五小像》:“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少年游》:“远树年少凌云志,更许人间第一流。”

《无题》:“风华称绝世,明月是前身。”

来日大难的意思

1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出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1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赏析

大鹏是李白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公元725年(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诏尊孔子为宣父”(《新唐书·礼乐志》)。《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jiéào],显示出少年锐气。

李邕在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1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翻译及注释

全文翻译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也,焉知来之不如今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注释

1、上:呈上。

2、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

3、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4、令:使,即使。

5、簸却:激起。

6、沧溟:大海。

7、恒:常常。

8、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9、余:我。

10、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11、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12、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1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来日大难的意思如下:

人生来世维艰,一身携带着吃的,烧的,忍辱负重。但因道长路远,饮食易尽,常搞得口干唇焦,狼狈不堪。今日若能醉饱,便觉得其乐融融,千春难得。有仙人对我十分关心,劝诱我远游学仙,可凌海飞达三山胜境,可栖身五岳宝地。乘着飞龙凌天而翔,在龙背上眼看着飞龙的两支龙角。

并还授我以满把的金丹神药,吃了便可长生久视。人生蒙天地造化之恩,然犹如蟪蛄,生命苦短,虽思欲东填沧海,以效精卫衔木,但又有何补益?还是大道重于天地。至如轩辕黄帝,犹师事广成,视九五之尊轻如蝉翼,舍弃天下,以求长生,虽为下愚之士所讪笑,犹视如苍蝇之声,闻而不顾。

《来日大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此诗是李白自抒怀抱之辞,从求仙访道,写到蔑视小人,中间又插入蒙恩深愧,并结以下士青蝇。全诗写得旷放飘逸,神飞扬,寄兴深微,语势跌宕,抑郁顿挫,充分表现了诗人傲岸不羁的性格。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海凌三山,陆憩五岳。乘龙天飞,目瞻两角。授以神药,金丹满握。蟪蛄蒙恩,深愧短促⑽。思填东海,强衔一木。道重天地,轩师广成。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词句注释:来日大难:即古《善哉行》,摘首句以名篇,列于《乐府诗集》卷三十六《相和歌辞·瑟调曲》。来日:即往日,昔日。王琦注:来日,谓已来之日,犹往日也。谓人生苦艰也。道长(cháng):道路长远。千春:千年。形容岁月长久。相存:相与慰间。三山:传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乘龙”二句:用黄帝鼎湖乘龙升仙事。乘龙,有乘时而动之意。《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神药:一作“仙药”。

“蟪(huì)蛄(gū)”二句:蟪蛄即寒蝉,生命短暂。《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司马彪注:“蟪蛄,寒蝉也。……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思填”二句:用《山海经》炎帝少女游东海溺而不返,化为精卫鸟衔木石以填东海事。《山海经·北经》:“炎帝之少女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木石,以湮于东海。”

轩:轩辕,即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广成:即广成子,古仙人,传说黄帝曾向他问道。蝉翼:喻其轻也。九五:九五之尊,谓皇帝之位。《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句谓视帝王之尊,较如蝉冀。

下士:指下等人,下愚之人,即小人。《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而勤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苍蝇声:指高力士辈的谗毁。《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