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烧赤壁的故事梗概!

2.《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概括

3.赤壁之战的故事大概是怎样的?

4.赤壁之战讲的是怎样的故事?

赤壁之战的故事概括_赤壁之战的故事概括起因经过结果

207年,曹操统一北方后,兴兵南征,刘备带军民南逃,荆州之主刘表死后,刘琮听信谗言,投降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与江东孙权结盟,抵抗曹操,但是曹军实力强劲,孙刘联军军心不稳,张昭等一些主降派献出了柴桑等部分江东领地,投降曹操。孙权大怒,亲自发兵讨伐叛将张昭等人,但是曹操亲自发兵援救,孙权被迫退兵。

孙权任命大都督周瑜击败曹操,周瑜使反间计意欲借曹操之手杀掉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但曹操没有上当,周瑜又施苦肉计,鞭打江东三朝老臣黄盖,然后让黄盖意投降曹操,实则接近曹军,放火烧曹军大船。曹操接受了黄盖的投降(实际上是的,曹操的计谋)。而后周瑜又使江东名士庞统意给曹操献连环计(实际上是周瑜想火烧曹军,连环曹军战船可以达到更好效果),这个计谋,曹操接受了(因为曹操认为当时刮西北风,孙刘联军想放火是烧他们自己)。但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自小精通神鬼之术,他“召唤”来了东南风,为火烧曹军做好准备。

曹军和孙刘联军都做好了开战的准备,黄盖按预先投降曹操,不料曹操突然令弓箭手放箭攻击黄盖,黄盖受了重伤,摔入水中,随从人员也死伤惨重。周瑜见大事不妙,只好派精军进攻曹军,但曹军早已做好了准备,周瑜的火攻没有造成多少的成效,曹军利用数量优势,大举反击,孙刘联军一溃千里。

自此孙权再无力抵抗曹操百万大军前进的步伐,仅1年后便投降了曹操,而再这场战役中没有出过少力的刘备继续带着军队投靠了西川刘璋。

火烧赤壁的故事梗概!

赤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概括

公元208年,曹操挥军100多万南下,意欲扫平当前最后两个军阀——刘备、孙权,孙刘慌乱不已,最后决定两家联盟,共退曹军。

庞统巧献连环计,将曹操战船连为一片,于是诸葛亮先是利用地利草船借箭,再是利用天时巧借东风,黄盖降乘机举起烈火。

火烧赤壁,燃烧了曹操所有战船,并将曹操巧封华容道,却被关羽念及旧情而释放,曹操虽未死,但挫其锐气,毁其精锐,三足鼎立之势便成。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来东风,帮助周瑜火烧赤壁。

诸葛亮作为有名的术数家,天文地理知识无一不晓,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

他知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气候规律,每年的十一月时期,节令正是冬至节令,在冬至这一天,因为一阳来复,原来以阴风西北风为主的江面,必定刮起以阳风为主的东南风,这是大自然的气候规律。

诸葛亮天文地理知识无一不晓,“赤壁之战”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气候规律,设坛糊弄了周瑜,打败了曹操,并且从此确立了刘备的地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故事大概是怎样的?

战争伊始,曹操的军队首先从江陵顺流东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初次交战,曹军失利,只好退到长江北岸,周瑜率领的联军则驻守南岸。

这时已是寒冬,北风劲吹,曹操的部队发生了疫病,军士们原本就不善水战,生病之后更难适应江面颠簸,哀声遍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不知是自己想的。

还是听取了别人的建议,下令将所有的大小舰船都连锁在一起,企图打造成一个江上航空母舰。周瑜部将黄盖见有机可乘,便献计主张火攻。周瑜然其计,于是黄盖称向曹操投降。

率领10艘舰船,趁着强劲的东南风,驶向曹营。在距离曹营不到二里的时候,黄盖等人突然将船上的柴草点燃,冲入曹操舰阵。一时间,曹操大营火光冲天,曹操战舰因连接在一起。

来不及四散逃走,就在这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接着,周瑜趁机引兵攻入曹营,曹军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杀死,全线崩溃。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受大败,只好留下曹仁守卫江陵。

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则率主力退回北方。后来因为江陵受到孙刘联军的攻击,曹操便命曹仁放弃江陵,退守襄阳、樊城一带。至此,曹操对南方的进攻态势被完全瓦解。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为东汉末年,曹操于官渡击败袁绍,后又击败袁绍三子,袁熙袁谭袁尚及北方少数民族乌桓,黄河以北遂落入曹操之手,北方仅余西北马腾。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为统一全国,举兵南下,当时长江以南的诸侯主要有荆州刘表,东吴孙权,益州刘璋,以及汉中张鲁。

而刘备此时在汝南,于新野战败,逃亡江夏,本栖身刘表,然荆州军事实力本就不足以抵抗曹操,加之此时刘表已死,次子刘琮又在蔡瑁等投降派的引领下投降曹操。

刘备已丢掉了荆州北部,只能在江夏坚持抵抗,后刘备遣诸葛亮与东吴联络,两家促成联盟,以长江天险为守共拒曹操。

相关人物: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的缔造者。

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2、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

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3、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孙权之父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处置不当,引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党争。

史称“二宫之争”,造成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讲的是怎样的故事?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经过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乘胜前进,又消灭了袁绍几个儿子的残余部队,很快统一了北方的大片国土。汉献帝封曹操为丞相,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曹操又把朝廷上的大事治理得井井有条,随后便准备向南进军,消灭其他军事力量。

当时,在南方的力量有两家最强大:一是荆州的刘表,刘表是汉朝皇帝的后代,祖孙几代管理着荆州几十个州县,兵精粮足,不可小觑;二是在江东刚刚崛起的孙权,孙权继承了他兄长孙策的事业,在江东大显身手,事业兴旺发达,将来必定是中原的一大劲敌。因此,曹操决定发兵南下,先攻下荆州,再渡江消灭孙权。

在曹操大军出发之前,荆州刺史刘表已经去世,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继承了父亲的刺史官位,听说曹操大军到来,他早就吓破了胆,哪里还敢抵抗,只能慌慌忙忙地开城投降。当时,刘备还没有自己的地盘,他在荆州的新野(今河南新野)暂时居住,虽有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赵云为大将,但兵员太少,无力与曹操对抗,只好领兵逃走。因此,曹操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便拿下了荆州,收服了荆州几万水陆兵马,直达长江北岸下寨,随后又加紧操练水军,准备向江东进攻。

曹操大军这时已号称80万,在江北扎下几十里长的营寨,他给孙权送去一封书信,说自己领来了80万兵马,要和孙权较量一番,如果孙权识时务的话,就早早投降。

曹操大军一到北岸,江东的人士便焦急不安起来,有的主张坚决与曹兵打一仗,靠着江东的地理优势,说不定还能胜利;有的主张投降,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江东只有不足20万可以打仗的军队,而曹操却有大兵80万,这样打起来,怎么可能胜利呢?大家争论纷纷,相持不下,连孙权也没了主意。

赤壁之战

在当时的东吴大臣中,鲁肃是坚决主张抗敌的,他对孙权说:“那些主张投降的人,都是为自己考虑的,因为他们投降以后,还照样当官,说不定官还当得大些,而你孙权如果投降了,就被别人控制了,祖上留下来的产业也就保不住了!”孙权觉得鲁肃是个忠臣,很感动,他也想抗敌,但不知怎么打才好。

鲁肃想:“诸葛亮是个很有智谋的人,如果能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再把诸葛亮请到江东来做做工作,那就可以压倒投降派了。”于是鲁肃亲自过江来见刘备,想请诸葛亮到江东去商量一下对策。诸葛亮也是主张孙权、刘备两家联合抗曹的,见鲁肃来请,马上和他一道过江,见了孙权,仔细分析抗敌的有利条件和胜利的把握,加上江东的军事统帅周瑜也赞成抗击曹操,这才最后定下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策略。

既然决定要打,下一步就是怎么打的问题,周瑜认为,千里大江水面上,两军交战制胜的最好办法就是用火攻。但是火攻有两个难处,第一是火种怎么送进对方船队,如果用船装载火种的话,怎样才能接近?第二是即使接近了对方的船队,能使对方的战船燃烧起来,但一只船着火,另外的船如果马上开走,就不能给对方造成损失,必须有什么办法,把对方的船固定起来,让它们着火以后还分散不开,这才能够达到目的。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周瑜使了个计策,人称“苦肉计”。他故意在商量军务时和老将黄盖发生冲突,他把黄盖一顿痛打,打得起不了床,然后让黄盖献一份投降书,说某月某日要率领船队去投降曹军,那时再在船队上装满火箭、火把、火药,等船队接近曹营时便可烧毁曹军大船。

另一个问题却因为曹操自己的考虑不周而消于无形了。原来,曹操的士兵大多数是北方人,不服水土,不通水性,容易晕船,于是曹操把船队用大铁环、铁链锁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人马都可以在上面行走,这样就解决了北方士兵晕船、呕吐的苦恼,却也留下了隐患。

传说,当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当时季节正是冬末,常刮西北风,曹军在北,吴军在南,如果火攻曹军时刮北风的话,火势反而会烧到自己身上,这个问题使周瑜急得吃下不饭、睡不着觉。

诸葛亮看透了周瑜的心思,说自己可以“借”东南风,周瑜虽不相信,但抱着试一试的心思,便按诸葛亮的要求,办好了备用物品,让诸葛亮“借风”。诸葛亮果然“借”来了东南风,东南风一起,他就回到刘备的大本营中去了。这就是历史故事传说中的“诸葛借风”,实际上,诸葛亮“借”风是的,而他精通天文地理、气象知识倒是真的,后来的传说把他进一步神化了。

黄盖的投降书尽管也受到一些人的怀疑,但却被曹操高兴地接受了,曹操认为,这正是自己大破江东的极好时机。

到黄盖投降的日子,黄盖领着20多只战船,趁曹军不备,把火种射进曹操的水军寨中,连天的大火立即燃烧起来,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光。周瑜等人又在岸上埋伏了许多兵马,乘胜追击堵截,把曹操的几十万人马杀得溃不成军,曹操只得狼狈地逃回中原。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一战之后,曹操再也没向江东发动大规模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