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景题诗在上头”

2.眼前由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是李白赞美什么的诗句

3.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崔颢写的《黄鹤楼》说了一句什么话?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全诗_崔颢题诗在前头

这是李白对崔颢的赞叹,意思是崔颢已经把黄鹤楼的景色写绝了,再也没人有能力咏出这样旷世绝伦的诗篇(崔颢的《黄鹤楼》)了。

唐朝诗人崔颢的一首七律诗,题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作者以子安乘黄鹤的神话为缘由,渲染出一种令人深深向往的环境气氛,描绘出祖国锦绣山川的胜景,历来让人百读不厌。据说在天宝三年,李白也到黄鹤楼漫游,看到崔颢这首题诗,越看越爱,赞叹不已。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望着长江上下如画的风景本欲也想赋诗,因见崔颢此作,总是跳不出崔颢诗的意境,只好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后,他便独自乘船到江南一带漫游去了。

李白的诗,表达了一代诗魁忧国怀君、抚今悼古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怀以及本人壮志未酬、抱负难寄的无奈和苦衷。而崔颢多半诗表达的是勘破世事者的愁,李白去表达是积极入世者的愁。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玻江上使人愁。?

为什么要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景题诗在上头”

起源是由于崔大哥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来到黄鹤楼,想趁着酒意题诗一首,但是他读了崔大哥的诗以后,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好没有写,否则可能会献丑,因此上说了这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其中用典的地方有:

黄鹤楼①

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费文?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二字,以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

“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的“空”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写律诗要避重字,但“黄鹤”二字却三次出现,“空”字两次出现,实为罕见,此乃以立意为要而不拘律诗的常规,是此诗重复用字的奇处、妙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④,芳草萋萋鹦鹉洲⑤。

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日暮乡关⑥何处是?烟波江上⑦使人愁。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崔颢(?—754),汴州(现在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诗人。颢,念hào。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②〔昔人〕古人,从前的人。传说仙人曾骑鹤到这里,“黄鹤楼”之称即由此而来。③〔悠悠〕浮荡的样子。④〔晴川历历汉阳树〕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川,平原。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汉阳区。⑤〔芳草萋萋鹦鹉洲〕鹦鹉洲上,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萋萋,草茂盛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游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⑥〔乡关〕故乡。⑦〔烟波江上〕江上的雾气波涛。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颇有影响。李白所做的《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两诗都明显地摹学此诗。其《鹦鹉洲》诗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据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辛文房《唐才子传》)历代论诗者对此诗交口称誉,如严羽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沈德潜以为“意象得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都给此诗以高度评价。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一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这首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确实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眼前由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是李白赞美什么的诗句

 起源是由于崔大哥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来到黄鹤楼,想趁着酒意题诗一首,但是他读了崔大哥的诗以后,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好没有写,否则可能会献丑,因此上说了这句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其中用典的地方有: 黄鹤楼① 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费文?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二字,以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 “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的“空”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写律诗要避重字,但“黄鹤”二字却三次出现,“空”字两次出现,实为罕见,此乃以立意为要而不拘律诗的常规,是此诗重复用字的奇处、妙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④,芳草萋萋鹦鹉洲⑤。 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日暮乡关⑥何处是?烟波江上⑦使人愁。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一9陆0年版)。崔颢(?—漆5四),汴州(现在河南省开封市)人,唐代诗人。颢,念hào。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②〔昔人〕古人,从前的人。传说仙人曾骑鹤到这里,“黄鹤楼”之称即由此而来。③〔悠悠〕浮荡的样子。④〔晴川历历汉阳树〕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川,平原。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的汉阳区。⑤〔芳草萋萋鹦鹉洲〕鹦鹉洲上,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萋萋,草茂盛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游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⑥〔乡关〕故乡。⑦〔烟波江上〕江上的雾气波涛。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颇有影响。李白所做的《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两诗都明显地摹学此诗。其《鹦鹉洲》诗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据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辛文房《唐才子传》)历代论诗者对此诗交口称誉,如严羽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沈德潜以为“意象得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都给此诗以高度评价。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一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前半首与后半首相互映衬而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这首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在艺术上出神入化,读后不禁令人心入其境,怅然生情,确实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崔颢写的《黄鹤楼》说了一句什么话?

标题:黄鹤楼

年代:唐

作者:崔颢

体裁:七律

内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李白:

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

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崔颢写的《黄鹤楼》说了一句:“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虽然如此,李白一直记着这件憾事,总想有机会写首诗和崔颢的那首比一比。后来,李白在游金陵凤凰台(即今南京紫金山一带)的时候,仿效崔颢的诗,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永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的意思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游憩,凤凰飞走后只剩下凤凰台,但长江依然奔流不息,吴国王宫里,野花杂草埋没了僻静的小路,东晋时代的王公贵族们都死去了,只留了一座座荒凉的坟墓,从凤凰台上远望,三山隐没于烟雾之中,似有似无,位于江心的白鹭洲把水分开来,天上的浮云遮蔽了太阳的光辉,望不见长安,使人心中无限忧愁。

李白的这首诗也成为历代传诵的名作,在诗坛上两“鸟”比翼齐飞,嘤嘤相鸣,留下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