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 想主张的异同。

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政治思想

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_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和影

李贽:

1、他抨击程朱理学,自称“异端”,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著作《焚书》。

2、提倡追求个人利益,批判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

3、李贽提出了“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 的政治理想。

4、李贽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表现出对皇权专制的不满。

黄宗羲:

1、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君主是为百姓服务的,著作《明夷待访录》。

2、他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要求限制皇帝的权力,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

顾炎武:

1、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鼓励百姓关心国家大事。

2、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

1、提出“天理即在人欲”,反对禁欲主义。著作《宋论》、《读通鉴论》、《张子正蒙注》。

2、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思想,“动而成象则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

他们的思想强调了“人”的重要性,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思想道德基础。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 想主张的异同。

顾炎武,学识渊博,与王夫之、黄宗羲齐名,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

在明朝曾经当过国子监祭酒,明亡之后,养母遗嘱让他不事二姓,于是他终生都没有在清朝做官。他生性刚烈,康熙年间,有人推荐他修明史,他断然拒绝,而且还说:果真让我修明史,我要不然就学习介子推逃走,要不就是学习屈原去死。

顾炎武晚年潜心致力于学术,每天除了读书,都是写书,并且将自己平生所学集结成日知录,留给后人参考。

顾炎武的学术主张有两点,一是行己有耻,二是博学于文。他虽然学习理学,但是不为理学所束缚,在理学之外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哲学思想。顾炎武形式上言行合一,严于律己,不符合他行为规范的事情,他都会言辞拒绝。

顾炎武的政治思想都集中在日知录里面,他最重视的观点是风俗。上面已经说了,虽然顾炎武学习理学,但是没有被束缚,所以他不会崇尚空谈,而是能够真正看出政治的弊端,在现实的生活之中发挥政治观点,他提出的郡县分权和地方自治都极具先见之明。他提出的名教讲廉之谈,又考虑到了世俗的关系。“无养廉之具而责人之廉”,没有让人廉洁的手段,却指责官员不够廉洁,这是非常不对的。

顾炎武还是清代学术的开山祖师,他为清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章太炎等人。顾炎武追求的是外向客观的学问,而不是主观的学问。

他还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音韵学的研究,这些都有传人,但是他最为自负的经世致用的学问因为当时的环境所迫,只能中断,一直到晚晴末年才被人重新发现并且应用。

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政治思想

异同 同:①反封建专制; ②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③思想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异:①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③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认为“气理相依”,认识来源于实践; 并具有朴素辨证法思想。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解答: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天下为主,君为客,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王夫之: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A.积极提倡经世致用思潮B.批判心学脱离社会现实D.认为心学背弃儒学正统这都是顾炎武的主张;C.主张彻底废除儒家思想,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顾炎武本身既是儒家在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顾炎武的主张:

(1)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其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

(2)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