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贾岛《题李凝幽居》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用“推”好还是“敲”好

3.贾岛推敲的故事

4.贾岛反复推敲的中的诗句是什么答案

5."推敲"的典故

题李凝幽居推敲_题李凝幽居推敲的佳话

1、深夜到朋友家,直接“推”门而入,说明与这个朋友交情非常深,且经常来往,与前句诗不

符。

2、月下四周一片静寂,轻轻的敲门声响起。 一个敲字,给人带来声音的联想,从而能更好的代入诗的意境中。

3、推字,无法判断门后是否有人。而一个敲字,则给人一种联想:门后是否有人呢?从而加强了诗的代入感。

4、一个敲字,表明是没有预约的拜访,与诗意相符。

推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贾岛。“推敲”是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推敲”是出自后蜀的何光远写的《鉴戒录·贾忤旨》里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时的一个典故。贾岛正骑在驴上琢磨着一首诗,其中有一处他拿不定主意,那就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句,不知是“敲”好还是“推”好,他嘴里念叨着这两个字,不知不觉地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念了自己做的那首诗,把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夜深人静时,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而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贾岛《题李凝幽居》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用“推”好还是“敲”好

关于“推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

“推敲”这个词语来源于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原诗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敲”字就是“推敲”的来源。

“推敲”的意思是在文字或诗词中反复斟酌、琢磨,以求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这个词语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比喻用法,形容人们对于某个问题或事情反复思考、研究,以求得到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或表达方式。

在贾岛的诗中,“敲”字的使用也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僧人来到朋友家门口,轻轻地敲着门,而不是推门而入。这个“敲”字不仅传达了僧人的礼貌和谦逊,也增加了整首诗的韵律感和音乐感。

“推敲”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非常常见,比如我们经常会说:“这个问题需要好好推敲一下。”或者:“这篇文章还需要再推敲一下。”等等。推敲的过程就是思考、研究、斟酌、琢磨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对于问题或事情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以求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或表达方式。

除了在文字和诗词中,“推敲”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比如我们在与人谈话时,也需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思考,以确定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和措辞。

推敲的过程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推敲”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上的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总之,“推敲”是一个比喻用法,来源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它形容人们对于问题或事情反复思考、研究,以求得到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或表达方式。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我们也需要学会推敲,以求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贾岛推敲的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用“敲”好,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出处:该句出自唐代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释义: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反复推敲的中的诗句是什么答案

1、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3、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4、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推敲"的典故

贾岛反复推敲《题李凝幽居》中的诗句是: 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

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贾岛推敲的那一句诗句是“僧敲月下门 .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古人作诗,呕心沥血,一字不苟,创作态度极为认真。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就出现了不少「一字师」的故事。 一天,唐代诗僧贾岛骑着毛驴在城中大街上,一边走,一边反复吟诵他刚写成的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其中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觉得后句中的「敲」字,可以用「推」字代替,但一时又决定不下来。贾岛只顾斟酌诗句,他的驴子却冲撞了府尹大人韩愈的仪仗队。韩愈问他为何不回避,贾岛就把他决定不了用「推」还是用「敲」字的情况告诉了韩愈。韩愈听了,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非常敬佩他的写诗态度。韩愈吟诵了贾岛的诗句,认为还是用「敲」字好些。因为在晚上,僧门多是紧闭的,这时来人必须敲门,况且诗中写的又是幽居,有敲门声才能以动衬静,使山寺显得更加深幽沉寂。贾岛认为甚有道理,便纳了韩愈的意见,用「敲」而不用「推」字了。

参考: chiculture/0611b03/0611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