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牧童的古诗全文

2.关于儿童放牧的诗句有哪些

3.古诗牧童的意思

4.牧童古诗词牧童

5.关于牧童的诗有哪些

6.关于牧童的古诗三年级有哪些?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关于牧童的古诗

《所见》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作者简介:袁枚(公元1716年一公元1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提倡妇女学文,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sogushiwen.org

推荐于 2019-11-02

查看全部11个回答

牧童的古诗全文

1. 关于牧童的古诗句有哪些

关于牧童的古诗句有哪些 1.描写牧童的诗有哪些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栖蟾《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李涉《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袁枚《题画》:“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刘驾《牧童》:“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2.关于牧童的古诗句

1.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 牧童

唐代: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6. 牧童

唐代: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7. 山中

唐代: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9%A7%E7%AB%A5

3.牧童的古诗句

1.《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译: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2.《牧童诗》——宋代·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译: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译: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译: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5.《牧童词》——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译: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译: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译: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译: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4.关于“牧童”的诗句有哪些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 唐代: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牧童 唐代: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山中 唐代: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7%89%A7%E7%AB%A5。

5.牧童的古诗句

1.《牧童》——唐·吕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233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译: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2.《牧童诗》——宋代·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译: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译: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3.《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4.《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译: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5.《牧童词》——唐·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译: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译: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译: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译: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6.关于牧童的古诗句

有啊~~

《牧童词》

唐代诗人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司家截尔头上角!”

《牧童》

唐代诗人 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牧童》

唐代诗人 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山中》

唐代诗人 李涉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牧童》

宋代

诗人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村晚》

宋代诗人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宋代诗人 白玉蟾

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贪草嫩,吃过断桥西。

7.诗中有带牧童的诗句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牧童 唐 隐峦

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朝阳未出众山晴,

露滴蓑衣犹半湿。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

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笛声才一举,

众稚齐歌舞。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牧童词 唐 储光羲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

牧童 宋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词 张籍

远牧牛, 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 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 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 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 官家截尔头上角!”

8.有关牧童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

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牧童》

宋代诗人 白玉蟾

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贪草嫩,吃过断桥西。评论|赞同1

2012-02-24 00:16玉藏于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评论|赞同1

2012-03-06 18:321076094156|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栖蟾《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李涉《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袁枚《题画》:“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刘驾《牧童》:“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9.关于牧童的古诗句哪些写了牧童无忧无虑

牧童作者: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注释①横野:宽阔的原野②弄:逗弄。

③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译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赏析《牧童》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中心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关于儿童放牧的诗句有哪些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如下: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译文: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古诗牧童的意思

1. 关于儿童放牧的诗句

关于儿童放牧的诗句 1.描写放牧的古诗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赠野童唐·韦庄羡尔无知野性真,乱搔蓬发笑看人.闲冲暮雨骑牛去,肯问中兴社稷臣.牧童唐·栖蟾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牧童词唐·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司家截尔头上角!”牧童词唐·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牧童唐·隐峦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朝阳未出众山晴,露滴蓑衣犹半湿.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2.描写儿童放牧归来吃晚饭不脱衣服睡觉的诗句和儿童借风使船的诗句

《牧童》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释义;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舟过安仁》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释义: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扩展资料:

1、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

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

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2、诗人在1192年乘舟路过安仁县(现在的江西省余江县)时,看到两个孩童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

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百度百科——牧童 (吕岩的诗)

百度百科——舟过安仁

3.形容儿童放牛的诗词有哪些

1,《牧牛儿》宋代:陆游

溪深不须忧,吴牛自能浮。

童儿踏牛背,安稳如乘舟。

寒雨山陂远,参差烟树晚。

闻笛翁出迎,儿归牛入圈。

白话文释义:不必要担忧那深不见底的溪流,骑着牛儿自能安然度过。牧童骑在牛背上,安稳地像乘船一样。寒风细雨中,从远方的山坡中望见,参差的烟雾弥漫的树林中,牧童骑着牛,老翁听到笛声出来迎牧童,牧童归来牛儿入牛圈。

2,《村行》唐代: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白话文释义:仲春时节我经过南阳县西,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3,《牧牛儿》宋代:陆游

南村牧牛儿,赤脚踏牛立,

衣穿江风冷,笠败山雨急。

白话文释义:南边村中有个放牛的牧童,他赤脚站在黄牛上。身上的衣着抵挡不住寒冷的江风,头上的斗笠也破烂不堪,抵不住山间急骤的雨。

4,《所见》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白话文释义:放牛的孩子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5,《题竹石牧牛》宋代: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白话文释义: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4.古代诗词中描写儿童或童年趣事的诗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伦,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5.描写儿童天真无邪的诗句有哪些

1、《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2、《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牧竖》

唐代: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译文: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5、《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6.描写儿童悠闲自在的古诗

清平乐.村居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类别:田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poem/0/poem_43.shtml

小儿垂钓

选自《全唐诗》

作者:唐 胡令能

小儿垂钓古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7.体现儿童活泼可爱都诗句有哪些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牧童古诗词牧童

一、《牧童》的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二、《牧童》的原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三、《牧童》的作者朝代

唐 吕岩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

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关于牧童的诗有哪些

唐代卢肇《牧童》原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情感表达:

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之情。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诗意解析:

牧童笛音传遍南北七言绝句开篇就有种莫名羡慕的感觉:谁人能有牧童这般心思灵巧?横躺在牛背上酣睡转眼已经深秋了,时不时地来回吹上一曲,一点儿都不愁南来北往的客人听不懂这笛音。牧童的付出貌似简单得很,只消吹吹笛子便无人不知,而我呢,贫家小子究竟要多努力才能得到认可,名扬四海呢?或许可以学习下牧童的好好展现自己。

诗人介绍:

卢肇是唐会昌三的状元,江西宜春头号状元,从小家境贫寒不受待见,进京赶考与同乡作伴遭受过势利太守的冷眼忽视,下定决心积极努力终于达成穷小子逆袭成状元的目标。

从前所有的冷嘲热讽,一夜之间变成阿谀奉承小人嘴脸,卢肇安之若素,历任四州刺史,官声政绩优秀,名声在外。

关于牧童的古诗三年级有哪些?

《牧童诗》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其古诗全文如下: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译文

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牧童》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吕岩。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所见》作者是清朝文学家袁枚。其古诗全文如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清明》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翻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具体如下:

1、《寄题沈可久雪村》

宋代方回

吾闻昔人善赋梅,尝是梦中见春来。

前村深雪天未晓,焉知昨夜一枝开。

江村一雪复一雪,三白丰年与玉屑。

多事诗人要闲管,想像高唐写奇绝。

真曾质明杖屦无,前随牧童后樵夫。

暗香何处费摸索,寒生吟癖浩然驴。

平生我有脊梁铁,明年八十冻不折。

卿用卿法自雪村,横斜独玩书窗月。

2、《长沙王墓在阊门外》

宋代范成大

英雄转眼逐东流,百战工夫土一坏。

荞麦茫茫花似雪,牧童吹笛上高丘。

3、《寄程申叔》

宋代董嗣杲

奇才不泯扬马名,善政况著龚黄绩。

政绩才名分外荣,山林意趣无方觅。

人生富贵骨相中,何须强力争豪雄。

三光五岳蟠心胸,岁寒春色梅花风。

我有小隐傍石屋,石上几回斸黄独。

看来我已不啻足,何事攒眉劳案牍。

程子谈何不碌碌,古意今情两堪掬。

归与归与毋忍辱,同寻牧童过天竺。

4、《题徐寿画牛》

宋代仇远

此大武者,二十八蹄。

茂树之下,丰草萋萋。

牧童且嬉,夕阳未西。

何如桃林,归去来兮。

5、《题李亮功戴嵩牛图》

宋代黄庭坚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

戴老作瘦牛,平生千顷荒。

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

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