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春 寒 [注] 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

2.春酣的古诗

3.春寒赏析

春寒陈与义海棠的特点_春寒陈与义阅读答案

春寒。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春寒诗。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虽然农历二月已经进入惊蛰节气,但天气仍然寒冷,正是“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时节。最先冒头的杏花,已经在这场寒风冷雨中凋零殆尽。陈与义担心的正是这满园待放的春色被春寒吓跑。首句,诗人交代了二月巴陵的天气情况,即“日日风”,天气已然恶劣。二句,一个“怯”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担忧。这满园春色能不能经受住春寒的考验呢?三句,“海棠”二字,点出了全诗的主角。在一片春意萧索之时,海棠用自己的怒放,给满园带来了春意,给诗人送来了慰藉。末句,既写出了海棠花不惧春寒,独立绽放的可贵,也是诗人不屈的人格写照。春寒中的海棠花,多么给人以希望。它是春寒里最鲜艳的一抹红,点燃了人间最美好的春天。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春 寒 [注] 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

寒冷

《春寒》通过海棠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灿烂地开放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生机蓬勃和勇敢无畏的赞美。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酣的古诗

小题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3分)

小题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既要分析表面对春寒的怯意,又要结合注释品味深层含义,即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回答时既要分析意象本身的特点,更要意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即体现的诗人的性格特征。诗中的“不惜”与“独立”是答题的关键。

春寒赏析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朝陈与义《春寒》

初衣解诗:二月春丽,又时常伴着春寒。此时南方大部分的梅花盛极而衰,樱花虽然绚烂,但是因为轻薄如云,很容易错过花期。但是有一种花,比梅花艳,比樱花厚重滋润,满满初春的明丽,这就是海棠。有人说你还忘了另外一种花桃花。但是我们可以比较这两种花的不同。桃花绚烂,且往往贴梗而开,蓬勃绚烂,但是海棠花,却胜在妩媚。

如果拿桃花做少女,海棠无疑是新妇,有一种典雅与淡雅,却又醇厚而温润。所以在唐朝,在春天的花木中,被称为百花之尊。或者是因为它花朵的开放,更像是成熟的美人,有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二月春寒,花中君子的梅花落幕,一地的花雪。而此时,正是海棠的春天。海棠往往和春寒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她丰润的枝叶,并不害怕倒春寒湿润微寒的空气,相反,在这样的轻寒里,她仿佛美人出浴,带着蓬勃自在的气息。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这写的是四川地区的二月,比起平原地带来,丘陵山地,更多的是春天的山风山雨,料峭春寒,在斜风细雨当中,连打理园林的园丁都躲在家里避寒。

春寒冷如冰,这并不是一个形容词。因为有时候倒春寒,气温可以骤降10度以上,春雪春雹,考验的是春天植物的生命力。而许多花草是不耐春寒的。不死于冬天,而陨落于春天的寒冷,是很多植物的宿命。往往一夜风雨声,雨前初有芽,雨后全无叶底花。那个一夜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往往说的不是暮春,而是说夭折在春天风雨里的娇嫩的花朵。

至于林妹妹的花谢花飞花满天,你可以当作暮春时节的花凋,但更多的时候,是写的春天的桃李,由于花瓣单薄,禁不起春寒的一阵风一阵雨。“可怜朝来寒雨晚来风”,说的就是倒春寒里的娇花,才看到春天,就匆匆地夭折了。

所以虽然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但是繁荣和凋谢同时进行。所以才会从古到今有那么多伤春的诗。因为春天不只是美好,还有着一茬一茬躲不过的风雨。

那么海棠花,是一种例外。之所以说它尊贵,也得利于她的美丽和耐寒。一枝春雨打梨花,是一种零落的凄凉美,但是一只春雨立海棠,这是一种视觉上的健康和喜悦。

所以海棠在唐宋,有着很高的地位,也是和她的生命力相关的。尤其是唐朝,并不喜欢纤秀的美,比如豆蔻花,海棠花,都长得极其的大样。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连园丁们都躲避的春寒,至少温度不会高过10度,又夹着风和雨,这是典型的倒春寒的气候,零度到10度左右。但这样的宛如冬天的寒冷里,海棠花开了,带着健康的胭脂色,仿佛只是用春雨洗了个脸,有仿佛是特意站在风雨中健康的女孩。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宋朝陈与义的审美,是明朗而健康的。他并不喜欢过分的伤春悲秋,虽然他所在的南宋,朝政昏聩,但是他本人是有着健康的人生目标和精神理想的。其实写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我想说什么?是的陈与义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官员。

也正是这样一种,勇于挑战人生,勇于磨砺人生的情怀,才使他的诗分外的清丽明快。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对海棠的曲解,因为在后世的文字当中,海棠被典型化成了闺阁的代名词,带着很多不堪的色彩。比如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所谓的唐寅的《海棠春睡图》。

但是在这一首较早的描写海棠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海棠的赞美,是出于天然的耐寒与春美,是一种健康的对生命力和精神的表达。当然,也是他自己对自己人生和品格的折射。做人不畏寒冷,积极开放。

有时候我们由于从文本中获得过分的信息,往往会对一些东西概念化,这当然是文化繁荣的一个特征,但也往往失去了最贴近生活本来的精神表达。

实际上海棠,是真可以与梅媲美的花木。它花期长,花色清丽,耐风耐雨,雍容而浪漫,实在是春天不可忽视的花朵。

你看见满树的海棠花,你会觉得她比樱花漂亮,有着邻家气的真实,却又不失华丽,用自己的坚韧,走完了整个春天。

你照片里有海棠花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官至参知政事。其诗尊崇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自成一家。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颇多感怀时事之作,家国之痛、漂泊之苦,令他的诗风由清新明净趋向悲壮苍凉。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清新婉丽,时而豪放。有《简斋集》、《无住词》传世。

这是一首描写雨中海棠的咏物诗,写于建炎三年(1129)。建炎二年,诗人因躲避战乱辗转到了岳州,第二年正月,岳州发生大火,诗人就借住在郡守的“小园”,自号为“园公”。

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巴陵的早春二月,日日寒风,细雨飘零,春寒袭人,也侵凌着初春的花朵,怎不叫人担忧花蕾的命运。面对风雨飘摇的山河,心怀家国之痛的诗人此时的心境可用一个“怯”字来形容,“怯”的是风雨侵袭的阴冷天气,春寒砭骨,那些含苞待放的花儿怕也是萎靡萧索了吧,就像是人在乱世,流离飘零,备受磨难,心忧未来。然而,一枝雨中坦然怒放的海棠花却给寂寞伤感的诗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鼓舞。“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意思是:庭院中、短篱旁,一枝铁梗海棠毫不吝惜娇艳的花朵,在寒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笑靥绽放。诗人用“不惜”、“独立”展示了雨中海棠风姿卓然、品格孤傲的神韵,没有“长条无风亦自动,柔艳着雨更相宜”(韩持国)、“艳丽最宜新着雨,妖娆全在欲开时”(郑谷)的娇艳,此种风骨、此种情操,与诗人的精神、人格相契合,令这首咏物诗不落俗套,别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