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被「 ”周文宾”调包,但并不能掩盖他的光芒

2.徐祯卿怎么死的

3.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文言文翻译

4.为什么唐伯虎是解元?

5.文徵明的读音是什么

6.江南四大才子是谁

7.江南四大才子徐祯卿简介徐祯卿是怎么死的?

徐祯卿怎么读_徐祯卿读音

徐祯卿是明朝大才子,大文人,以诗歌闻名于世,字昌谷,吴县汉族人,祖籍常熟梅李镇,时人称之为”吴中诗冠“,与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也叫江南四大才子。此四人处于同一时期,并且都是江苏人,又都具有极高的才名,因而得了个四才子的称号。在江南四大才子中,徐祯卿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四才子中,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三人都以书法绘画闻名于世,独独徐祯卿是凭借其诗才而被世人赞扬的。他的”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绝句,不仅让他在当时受文人推崇,就是现在也有许多极为欣赏他词句的人存在。在这里提一句题外话,因为徐祯卿与四人擅长领域的不同,经常会被后人混淆。因为在徐祯卿之后,吴县出了一个大画家,此人便是开启了明后新画法的徐渭。因为他与四才子中其他三人一样擅长绘画,再加上他也姓徐,因而常常被人与徐祯卿混淆。

 徐祯卿从小的时候就聪颖异常,好读书不求甚解,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些年跟随吴宽学习,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称为”前七子“。

 在文章方面,徐祯卿推崇秦汉,古诗学习汉魏,他在诗词上的成就极高。作诗极多,得”文雄“极多,十六岁的时候徐祯卿便已著有《新倩集》。徐祯卿早年屡试不第,因而他早期的诗词与白居易、刘禹锡的风格相近。等到他中了进士之后,诗词又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无论是文章还是诗词,徐祯卿都倡导复古,他还曾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人发起文学的复古运动。其所作《谈艺录》,就特别重在阐述复古的论点。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诗词虽然特意强调复古,但是其间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却也不失风流之意。

 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江南四大才子中,只有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的诗被收录进去。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只从这点便可知其在诗词上的成就。当时的”前七子“中,徐祯卿文名排名第三,《明诗综》在比较他与前两位李梦阳和何景明的诗歌时说:”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极为精辟的点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独具自我风格。《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

 虽然徐祯卿的成就主要是在诗词方面,但并不代表其他地方就差了。在书法方面,他早年师承李应祯,王世贞曾说过他”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可见在书法方面,徐祯卿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徐祯卿此人,论名声虽然在后世没有唐伯虎等人响亮,但是其诗词文名,仍然值得我们推崇鉴赏。在后世许多电视剧中,会以他人来代替徐祯卿,凑成另一种四大才子,但是在看电视剧逗乐的同时,我们也需知道历史上真正的江南四大才子,徐祯卿是其一。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天妒英才,让人感叹。

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被「 ”周文宾”调包,但并不能掩盖他的光芒

江南四大才子其实就是“吴中四才子”的演变,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四人。电视剧《金装四大才子》讲四大才子是苏州的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而周文宾乃至“王老虎抢亲”的故事,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徐是明代文学家,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大概这个缘故,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之所以将周文宾代替徐祯卿,还因为徐祯卿相貌比较丑,所以最初不受世人注目的缘故。徐祯卿就被貌佳的周文宾所代替。可见民间传说之为传说,并不可靠,可叹的是今天的我们大多时候就要靠这些传说甚至是流言来认识和发现古人,欣赏艺术

一、生平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徐祯卿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16岁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吴中。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及第后与明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交游甚密,悔弃少作,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其墓葬于虎丘山西麓万点桥的郁家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二、文学成就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他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阳)、何(景明)。《明诗综》在比较徐与李、何诗歌时曰:“李气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语中的地指出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虽然与李梦阳同调,但中原习气未深,江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精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精,清词逸格,情韵隽永。 徐祯卿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精辟警策见解,在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们对此备加推崇,就连以反复古自命的钱谦益,也对徐祯卿这篇诗论大加赞赏:“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奉如圭璧”。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甚至直接将“谈艺录”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祯卿作为“吴中诗人之冠”(《明史》卷286),是当之无愧的。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网站大全

快来一起分享吧~~~

徐祯卿怎么死的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吴中四才子之一,习惯上被人们称为「 ”江南四大才子”。在近年来的剧中,人们会发现这四大才子中并没有徐祯卿这个人,剧中有潇洒风流的唐伯虎,有四绝全才之称的文征明,有草书天下一绝的祝枝山,而四大才子的最后一个人,是长相秀美的周文宾。至于徐祯卿,虽然在历史上有着「 ”吴中诗冠”之称,可惜却鲜为人知。这个因唐伯虎名气太大而被淹没的才子,到底有什么才能能够跟唐寅并列,称为「 ”江南四大才子”呢? ▲徐祯卿 冠绝江南,名满天下 江南,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风花雪月的地方。这个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才子佳人,而那众多的文人雅士,能被称为「 ”江南才子”名号也就只有「 ”唐寅、文征明、祝枝山和徐祯卿”这四个人了。唐寅,字伯虎,又号六如居士、逃禅仙吏等等。唐伯虎在四大才子中最为风流倜傥,不拘一格,自幼唐伯虎便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尤爱绘画。年少参加县试、府试、乡试,全部高中榜首,一时间可谓名气大燥,成为风云人物。无奈天佑不测风云,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会试中,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被贬往浙江为吏。唐伯虎以此为耻,不就,归家后便纵酒浇愁,傲世不羁,创造出了一大批出名的绘画作品。 而祝枝山同样也是年少成名,自小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九岁便能吟诗作对,十岁已经博览群书,被称为「 ”神童”,七岁便已是秀才,中举之后,曾经短暂地当过地方知县,判官,后由于生性佚荡,不满官场*腐之风,遂借故辞官回到苏州。在苏州他广交朋友,召客豪饮,烧酒解愁,绘画狂写,以泄愤世之情。祝枝山是四大才子中最为全才的一个,不仅书画了得,诗词也不差。 ▲江南四大才子 文征明,绘画极为了得,为「 ”吴门画派”的创始人,虽然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但其幼时并不突出,大器晚成,直到五十四岁方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文征明擅长山水、花卉和人物,在刻画方面由粗放渐趋醇正。虽是成名最晚,也是最长寿的。 徐祯卿无疑是四大才子中最为独特的一个,他不以书画冠绝天下,而是诗文。一句「 ”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被人称誉多年,诗文才华堪称一绝。 诗动海内,名满士林 「 ”四大才子”中,以唐伯虎为代表的其他三人,都是因擅长书法绘画而留名于世,唯独徐祯卿,却是以诗歌名满天下,徐祯卿曾经写出过「 ”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这样的绝句,从而备受人们称赞。他在当时的明朝诗坛,因为诗歌而名满士林,不仅是吴中四才子之一,更是明代前七子之一。 其实在那个时代,徐祯卿的名气和才华,并不逊色于唐伯虎等人,只是剧对于这位风流才子的无限夸大,反而令他周边有才华的人变得黯淡无光。 这里并不是要以贬低唐伯虎,来抬高徐祯卿的地位,只是后人对于徐祯卿的肯定,是无法更改的事实。清朝有一位叫沈德潜的文人,他编写了一本《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朝时期各大诗人的名作,明朝这四大才子之中,唯一有诗人入选的便是徐祯卿和文征明二人,其中所收录的文征明的诗仅有两首,而徐真卿所收入的诗多达二十三首,这几人在文学上的造诣,由此可见一斑。徐祯卿的诗虽然不为后世所知晓,如若真是喜爱诗词之人,想必也一定对他有所耳闻。 ▲**《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江南四大才子 明清时期的文坛,主要以为主,在这个时期并没有诞生很多闻名于世的诗词大家,而徐真卿可谓是明中叶文坛上的「 ”麟凤芝宝”,虽说他的诗词成就并没有达到唐宋两个时期文人的水平,可是对于他身处的这个时代而言,他引导了吴中诗词的风韵。 细读他的诗作,会发现他的诗词主要以描写对于社会和人生的独特体验为主,同时带有着鲜明的吴中地域的色彩,通过诗词向世人传达他的强烈情感色彩和内心的世界。因情而立的诗词,在自成一派的同时,也形成了属于徐祯卿自己的吴中风情。这样的风格,即便是与民众前七子相比,也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存在。 《明史》卷六中称赞徐祯卿为「 ”吴中诗人之冠”,能够得到正史的认可,绝对不是徒有虚名。徐祯卿曾撰写了一本《谈艺录》,这本书籍在中国古代的诗话史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部精品。不止在当时的朝代备受追崇,后来的学者们对于此书更是多加推崇,这其中就包括明末的大文豪钱谦益,就连现代学者钱钟书都将此书的名字用在自己的著作名字上。所以徐祯卿的才子名号,绝对是当之无愧的。 ▲徐祯卿的字 被后世遗忘,惨遭虚构人物调包 只是这样一个少精文理、诗甲海内的文人,他的仕途之路也颇为坎坷,弘治十八年年就考中进士,可是却因为相貌丑陋的原因而落选。《明史》中曾有记载:「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由此可知,原来古人在选官的时候就已经格外注重颜值,同时也能得知一个讯息,徐祯卿不仅是相貌平平,甚至有可能长得极丑。 样貌上的缺陷,不止让他的官职落选,当后世谈论四大才子之时,甚至还专门出现一位长相极为秀美的周文宾来替代徐祯卿的位置,导致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那么史书之中是否有周文宾其人呢?翻阅众多的史书,会发现并没有关于此人的一些明确记载,可是到了一些戏曲剧中,江南四大才子,倒是一直有他的身影出现。 而被我们熟知的周文宾其实是后人虚构,一是为了弥补徐祯卿样貌丑陋的这一缺陷,二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美的需求。所以在当今社会人们所知道的江南四大才子,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周文宾而非徐祯卿。 ▲唐伯虎的画 性格迥然,同才不同路 从明朝开始流传下来的、戏曲中,这四大才子性格鲜明,以风流为代表的唐伯虎,憨厚又不失可爱的文征明,有几分聪明狡猾的祝枝山,还有长相格外俊美的周文宾,构成了明代江南四大才子的「 ”男子天团”,一直流传至今。前三人与史书中的出入并不大,可唯独这最后一人,却偏离了史实。按理说,以徐祯卿的才华和成就,绝对符合四大才子的特征,可是唯独他偏偏被驱逐出了才子之列,就是因为他的样貌丑陋。 考中进士却不能被重用,只能在朝堂上做一个循规蹈矩的文人,没有了风流韵事缠身,人们对他的关注度自然就降低了。而且徐祯卿与其他三位才子还有一点非常不同,其他三人都没有在朝堂任职的经历,唯独徐祯卿中了进士之后,即便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仍然选择了留京任职,就这样他的文学理念与其他三人也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向当时的主流文人靠近,而其他三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吴中文人的叛逆,此后他与其他三人分道扬镳也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人生理念的不同,很有可能是他没有入选才子之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征明的字 单论成就与才华,徐祯卿入选江南才子之列,并无太大争议。可是如果将这四大才子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铺展开来,会发现唐伯虎等人,不单单是一个会写诗的文人,他们在书画上颇有成就,甚至在各自的领域独领 *** 。诗文对于他们三人而言,皆不是谋生存、留名天下的主职,反而成了他们若有可无的一些才艺,所以前三人的成就主要在艺术领域。徐祯卿则与他们相反,他其实更像一个纯粹的文学家,热爱诗词、精通诗文,这样的个性与其他三人相比没有那么出彩,加之他相貌丑陋,更是显得有几分黯淡无光。所以当后人塑造了「 ”周文宾”这样一个男扮女装也格外出彩的人物之时,默默无闻的徐祯卿便被后人抛弃了。 ▲祝枝山的字 徐祯卿也是这四人之中是逝世最早的一位,他因为样貌丑陋,没有进入翰林院,本来就心中郁结;明正德五年获罪被贬官,此后徐祯卿心中十分抑郁,去世时仅有三十三岁,不得不令人惋惜。这样的一位才子,纵然一生取得了较高的诗学成就,却被历史长河的巨浪拍打的无影无踪。纵观他的一生,如若有几分唐伯虎的风流倜傥,倒不至于落一个戚戚无名的下场。 藤树先生说: 徐祯卿专门诗学,究订体裁,上探骚雅,下括高岑,引古博今;在文章上融会折衷,备兹文质,取充栋之草,删百存一,至今海内, 仍然奉如圭壁。可见其文出众,当真是对得起「 ”江南才子”之名称也。 (感谢阅读,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加文献: 《明史》 《江南四大才子》 *** /百度百科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文言文翻译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王世贞赞其书法: “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

徐祯卿16岁著《新倩集》。但早年屡试不第,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与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闻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又作长诗《榆台行》。同年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及第后受李梦阳、何景明、迪贡等影响,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为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徐祯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胜野闻》、《异林》等。

为什么唐伯虎是解元?

1. 徐祯卿的史籍记载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卒,年三十有三。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子伯虬,举人,亦能诗。

2. 汪沨,字魏美,钱塘人 文言文翻译

原文及译文供参考:

汪沨,字魏美,钱塘人。明朝遗民。少孤贫,力学,与人落落寡谐,人号曰汪冷。举崇祯己卯乡试,与同县陆培齐名。

甲申后,培自经死,沨为文祭之,一恸几绝,遂弃科举。姻党欲强之试礼部,出千金视其妻,俾劝驾,妻曰:“吾夫子不可劝,吾亦不屑此金也。”尝独身提药裹往来山谷间,宿食无定处。沨故城居,母老,欲时时见沨,其兄澄、弟沄亦弃诸生服,奉母徙城外。沨时来定省,然沨能自来,家人欲往迹之,不可得。

嗣因兵乱,奉母入天台。海上师起,群盗满山谷,复返钱塘。当是时,湖上有三孝廉,皆高士,沨其一也,当事皆重之。监司卢高尤下士,一日,遇沨於僧舍,问:“汪孝廉何在?”沨应曰:“适在此,今已去矣。”高怅然,不知应者即沨也。高尝舣舟载酒西湖上,约三高士以世外礼相见,惟沨不至。已,知其在孤山,以船就之,排墙遁去。沨不入城市,有司或以俸金为寿,不得却,坎而埋之。里贵人请墓铭,馈百金,拒弗纳。徙居孤山,匡床布被外,残书数卷,键户出,或返或不返,莫可踪迹。遇好友,饮酒一斗不醉。

魏禧自江西来访,谢弗见。禧留书曰:“吾宁都魏禧也,欲与子握手一痛哭耳!”沨省书大惊,一见若平生欢。临别,执手涕下。沨尝从愚庵和尚究出世法,禧曰:“君事愚庵谨,岂有意为其弟子耶?”沨曰:“吾甚敬愚庵,然今之志士,多为释氏牵去,此吾所以不屑也。”

康熙四年秋,终於宝石山僧舍,年四十有八。

译文:

汪沨,字魏美,是钱塘人。明朝遗民。少年时失去父亲,家里贫困,学习努力,性情孤傲,很难跟人合得来,人们称他为汪冷。考中崇祯己卯年乡试举人,跟同县陆培齐名。

甲申(李自成攻陷北京)后,陆培自缢而死,汪沨写文章祭奠他,竟痛哭到几乎气绝,于是放弃科举考试。他的亲族想强求他参加礼部的考试,拿出千两银子看望他的妻子,让她促请汪沨起行,汪沨妻子说:“我的丈夫不能被劝服,我也看不起这些银子。”(汪沨)曾经独自一人提着药包在山谷中来往,吃住没有固定的地方。汪沨原来在城里居住,母亲年老,想经常见到汪沨,他的哥哥汪澄、弟弟汪沄也放弃了生员的身份,搬到城外侍侯母亲。汪沨时常来向母亲问安,可是汪沨能自己来,家里的人想要找到他的踪迹,却不能找到。

随后因为战乱,把母亲转入天台山侍侯。海上战事又起,山里到处是盗贼,又返回钱塘。在这时,湖上有三个孝廉,都是高洁之士,汪沨就是其中之一,当权的人都很敬重他们。监司卢高尤其礼贤下士,有一天,卢高在僧舍里遇到汪沨,问:“汪孝廉在哪里?”汪沨回答说:“刚才在这里,现在已经离开了。”卢高很失望,不知道回答的人就是汪沨啊。卢高曾经在湖上划船装着酒,邀约三个高士用世外的礼节相见,只有汪沨没到。不久,知道他在孤山,乘船去拜访他,汪沨仓皇逃走了。汪沨不进入城市,有的官员用自己的俸金给他祝寿,他不能推却,挖坑埋掉它。家乡的显贵的人请他写墓志铭,送给他百两银子,他拒绝不接受。迁徙到孤山居住,除了筐床和布被之外,只有几卷残破的书籍,锁上门出去,有时返回有时不回,没有人知道他的踪迹。遇到好友,喝一斗酒也不醉。

魏禧从江西来拜访他,推辞不见。魏禧留下信说:“我是宁都的魏禧,想和先生握手痛哭一场啊!”汪沨察看书信后非常吃惊,初次见面就好像一生的老朋友。临分别时,相互拉着手流泪。汪沨曾经跟从愚庵和尚探究出世的方法,魏禧说:“您待愚庵这么恭敬,难道有做他弟子的想法吗?”汪沨说:“我很敬重愚庵,可是现在的有志之士,大多被佛教拉拢过去,这是我感到不值得(加入佛教)的原因。”

康熙四年秋天,汪沨终老在宝石山僧舍,终年四十八岁。

3. 王荆公丁母忧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稿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是时潘夙方知荆南,遣人下书金陵。急足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颜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令送书入宅,公遽取书就铺上拆读,急足怒曰:“舍人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左右曰:“此即舍人也。”急足惶恐趋出曰:“好舍人,好舍人。”——

译文:

王荆公掌管诏令起草,遭逢母亲丧事,已经年过五十,忧伤过度,不在家里居住,以草席为褥垫,在厅中睡在地上。这时潘夙正掌管荆南,派人送信到金陵。急行信使(类似快递员)到了之后,到大厅里看到一个人席地而坐,瘦骨嶙峋,惊愕地认为是老兵。喊他送信到内宅,荆公拿过信当发即在地铺上拆开来读,信使生气地说:“中书舍人(的信)而老兵可擅自拆读吗?”大呼小叫,左右侍从说:“这就是中书舍人。”信使惶恐地快步退出说:“好中书舍人,好中书舍人!”

4. 那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还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

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

一般认为是指对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的合称。

1、唐寅,祖籍晋昌,即建国后的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19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他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其间可能又娶一妻,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后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2、祝枝山,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明弘治五年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卒,享年六十七岁。

3、文徵明,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4、徐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希望能帮助到你

5. 孙盛,殷浩清谈忘食文言文翻译

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祖楚,冯翊太守。父恂,颍川太守。恂在郡遇贼,被害。盛年十岁,避难渡江。及长,博学,善言名理。于时殷浩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盛尝诣浩谈论,对食,奋掷麈尾①,毛悉落饭中,食冷而复暖者数四,至暮忘餐,理竟不定。盛又著医卜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浩等竟无以难之,由是遂知名。

译文

孙盛字安国,是太原府中都人。祖父孙楚担任过冯翊太守。父亲孙恂担任过颍川太守。孙恂在郡里任职时遇到贼人,被了。孙盛十岁时,度过长江以躲避灾难。等到长大时,广泛学习,善于言辞,明辨事理。当时殷浩的名声冠绝一时,能够和他对等辩论的,只有孙盛罢了。孙盛曾经拜访殷浩和他谈论,相对饮食,挥舞麈尾,兽毛都落在了饭中,食物冷了再加热,反复多次,到了傍晚忘了吃饭,玄理最终也不能确定。孙盛有写作了医卜的文章和《易象妙于见形论》,殷浩等人最终也没有办法对它提出诘责,因此名声大振。

6. 楚庄忧亡文言文翻译

楚庄忧亡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文言文翻译

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文徵明的读音是什么

1、唐伯虎的解元称号是证明他考过全省第一名。

2、科举分为三次较大的考试,考过后两级的人就有资格做官,这个有点像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第一级考试相当于全省统考,叫做乡试,第一名被称作解元。

3、唐伯虎,名寅,字伯虎 ,后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明代成化六年(1470年)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伯虎举乡试第一 所以被人称作“唐解元”。

4、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扩展资料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参考资料

唐寅(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_百度百科?

江南四大才子是谁

文徵明的读音是wén,zhēng,míng。

文徵明简介:

1、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作璧,字徵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号衡山居士,明代书画家。

2、文徵明从沈周学画、从史鉴学诗文、从李应桢学书,又得到吴宽的器重,专心致志从事诗画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又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为“吴中三子”。

3、文徵明作品有《自书雪诗卷》《游天池诗卷》《自书诗卷》《石湖烟水诗卷》《赤壁赋》《滕王阁序》等。在**《唐伯虎点秋香2》中,该角色由周立波饰演。

徵字组词及解释:

1、徵信:考核证实取信,凭信。唐柳宗元徵咎赋再徵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

2、徵音: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中的徵音级。晋陆机演连珠之二四徵音録响,操终则绝。

3、徵询:征求询问。

4、徵召:征求召集。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

5、徵象:验证。南朝宋河清颂序臣闻善谈天者,必徵象於人工言古者,先考绩於今。

6、徵求:征收求索。

7、徵招:征召,征聘。

8、徵士:指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

9、徵祥:征兆。亦特指祥兆。

江南四大才子徐祯卿简介徐祯卿是怎么死的?

江南四大才子又叫吴中四大才子。

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

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明代大学者徐祯卿,以诗歌闻名。他叫长谷,汉族,吴县人,祖籍常熟梅李镇。他当时被称为“吴中诗冠”,与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并称江南四大才子。这四个人是同时期的,而且都是江苏人,都有非常高的才能,所以得到了“四才子”的称号。在江南四大才子中,徐祯卿是一个特殊的人。

在这四位才子中,唐伯虎、祝枝山和文徵明都以书画闻名,而徐祯卿是唯一一位因其诗才而被世人称道的才子。他的绝句,《江左家家》和《烟月扬州的花草树木》一文,不仅使他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现在也有很多人对他的文字大加赞赏。这里说个题外话,因为徐祯卿和这四个人的领域不同,经常被后人混淆。因为在徐祯卿之后,吴县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画家,他就是徐渭,他开创了明代之后的新画法。由于他的绘画水平不亚于“四君子”中的其他三位,而且他姓徐,所以人们常常把他与混淆起来。

从小,徐祯卿就非常聪明。他是一个好读者,但他不是很博学。他是文理科硕士。他被誉为“家无一书知无不言”。早年师从,在文学流派上与、何敬明、康海、王、卞公、并称“前七子”。

在文章方面,徐祯卿在古诗词中推崇秦汉,学习汉魏。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极高。他写了很多诗,获得了很多“文学英雄”。徐祯卿十六岁时就已经写好了《新倩集》。徐祯卿早年曾多次尝试,所以他的早期诗歌与白居易和刘禹锡的相似。他中了进士后,诗歌受到李梦阳、何敬明、狄公等人的影响,主张“文当秦汉,诗当盛唐”。

无论是文章还是诗歌,徐祯卿都主张复古。他还与、何敬明、卞公、康海、王、等人一起发起文学复古运动。他的作品《谈艺录》着重于复古的论证。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诗虽然特别强调复古,格调高雅,徜徉在汉唐之间,但也不乏浪漫。

清代沈德潜编辑《明诗别裁集》。江南四大才子中,只有徐祯卿和文徵明的诗被收入其中。文徵明只记录了两首诗,而徐祯卿实际上编辑了多达23首诗。由此才能知道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在当时的“头七子”中,徐祯卿的文名位列第三,《明诗综》。他把自己的诗与前两位诗人、何敬明的诗比较,说:“李其雄、何、许”。“深情”精辟地指出了徐祯卿诗歌的基本特征。他在中原的习惯不深,风还在河的左侧徘徊。吴中学派的清雅飘逸,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风格。用“融精警”二字概括他的诗风。他擅长七言,绝句极佳,词工飘逸,感情隽永。

虽然徐祯卿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地方就逊色了。在书法上,早年师从李应珍,王世贞曾说他是“小楷大师,精于书法,少年草书,怀素,仿苏、黄、米而《明史》岁,取盈亏《集王书圣教序》,渐老,故自成一家。”可见在书法方面,徐祯卿也有一席之地。

尽管徐祯卿的学术声望不如后世的唐伯虎等人那样响亮,但他的诗歌和文学名篇仍然值得我们敬佩和欣赏。在后世的许多电视剧中,其他人将取代徐祯卿,形成另外四大才子。然而,在看电视剧取乐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