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出自哪里?

2.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是什么意思

3.逝者长已矣,生者永存悲出自哪里

生者长已矣的意思_生者长戚戚,死者长已矣什么意思

死去的人已经永远的逝去了,活着的依然要这样的活下去。

大意为,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

出自《论语·微子篇》。

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扩展资料:

《论语·微子篇》选自《论语》第十八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参考资料:

论语·微子篇 ?百度百科

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出自哪里?

翻译:

死者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活着的人会永远怀着悲伤去怀念他,逝者的模样还像在眼前,话还像在耳边萦绕,但心像流水一样,随着缘分流淌到天涯,一去不复返了,想起千里的孤坟要跟谁诉说心中的凄凉之情?

这是一篇吊唁诗,表达了对亲近的人的离去的不舍和自己难以忘怀的心情。

吊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确定去吊唁的时间:

在上班的需要向上司请,在上学的需要向班主任请。一般情况下,直系亲属或重要长辈去世后第一时间我们就应该赶回,如果不是特别亲的人可以在出殡前一天赶到。

2、注意着装:

在参加葬礼时应着深色素色的衣服(最好黑色),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以及佩戴太过鲜丽的首饰。

3、准备物品:

准备帛金(礼金),可准备一个花圈或者花篮,可根据当地习俗而定。如何需要守夜,可携带一件厚衣裳,避免晚上着凉。

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活着的人应该要坚强得好好地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人们多用这句作为亲朋去世、天灾人祸发生时对他人或对自已鼓励的话。

1、出处:

它由“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演化而来,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翻译:

春秋时期,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开始崩溃,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发展时期,孔子却到处在外游说,向各国宣扬他的儒家学说,因此处处碰壁。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3、引申:

这两句话很有哲理。过去的纵然是错了,但已经无可挽回了;人只要向前看,未来的还是可以追补的。后世多用这两句作为对他人或对自已鼓励的话。

扩展资料:

类似句子: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原文 :

唐代杜甫《石壕吏》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白话译文: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逝者长已矣,生者永存悲出自哪里

其意思是已经去世的人已经长久离去了,而活着的人常常感到悲伤忧戚。

这句诗表达了人生中去世和离别的无常以及生者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对去世的人和活着的人对比,让人们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也提醒活着的人要珍惜生命、珍惜与亲人、友人的相处。人们在面对去世和别离时常常感到悲伤忧戚,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原文无出处。

这句话的意思是:“去世的人已经就这样了,活着的永远存着悲痛”。语意出自《论语·微子》和《石壕吏》。《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杜甫《石壕吏》有“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论语·微子》原文: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要危亡了!”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2、杜甫《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石壕吏》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