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典故_成语运斤成风释义解:斤到底是不是指的斧子嘛?

2.成语"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3.运斤成风?的斤是指什么?

4.运斤成风的意思、出处、典故?

5.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运斤成风_运斤成风出自

运斤成风原文及翻译如下:

运斤成风翻译:运指挥动;斤指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成语典故_成语运斤成风释义解:斤到底是不是指的斧子嘛?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1),若蝇翼,使匠石斲之(2)。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斲之(4),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5)。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自夫子之死也(7),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成语"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有个成语,运什么成风?”

 “运斤成风。”

 “斤是什么物件?”

 “斤是斧子。《辞海》、《辞源》全是这么说的。”

虽然几乎所有的书,都将这个“斤”解释成斧子,但我说并不准确,古人说的斤,不是斧子。

 你凭什么这样说?  咱们先看运斤成风的来历。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译过来就是,楚国郢都有个人将一滴石灰溅到了鼻尖上,这滴石灰如苍蝇翅膀一样薄。这个人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斤,轻轻松松一斤下去,把石灰削个干净,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

按照最基本的逻辑,表示同一概念的名词性词语是不能并列在一起的,如不能说“楼与房子”、“土豆和马铃薯”、“妈妈及母亲”,古今中外都要遵守这一逻辑。而古代经常将“斧斤”并在一起,可见斧与斤并不是同一物。

《释名·释用器》:“斤,谨也。板广不可得削,又有节,则用此斤之,所以详谨,令平灭斧迹也。”《文心雕龙·论说》:“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斤利者,越理而横断。”这已经说得明白:木板太广,又有节子,就得用斤加工。用斤是用斧后的一道工序,是专门削平斧痕的。

 王筠《说文句读·斤部》:“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锄相似,不与刀锯相似。”这进一步说清楚了斧与斤的区别:斧是直刃,斤是横刃。古代所说的斤,应该是指现在的锛子。

 那位说了,你这人净咬文嚼字,斧子、锛子有什么不同?

 斧子与锛子的区别至少有三:一、斧子个头小,锛子个儿大,个儿大掌握起来就不容易。过去有句话:驼裁缝,瘸木匠。裁缝工作时总弯著腰,天长日久,背就驼了;木匠用锛子时间长了,难免伤到自己的脚,老木匠脚有伤的就多。二、古代有用斧子做兵器的,金兀术就使把金雀开山斧,黑旋风李逵也手使两把大斧。是兵器就有人操练,操练多了就有套路,若是用于削鼻子尖准确程度也就高些。可看了这么些年书,就是没听说哪位使锛子上阵的,锛当不上兵器,就只能对付木头了,削鼻子就难了。三、斧子直刃,锛子横刃。以斧削鼻,可以从侧面下手。锛是横刃,削鼻子只能面对面,用锛子难多了–人的眼睛有个毛病,从正面测距离的准确远不如从侧面来的好。

 这样一比,我们就看出来了,“运斤成风”也就是运锛子成风,运锛子成风,比运“斧”成风,难度大多了,看上去也精彩多了。

 将“运斤成风”的“斤”解释为斧头,降低了匠石的技艺水平,故事的惊险程度也差了一大截。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解释与事实不符。

运斤成风?的斤是指什么?

运斤成风成语故事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不由得百感交集,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讲了一个故事:

楚国的国都郢都有一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称为“郢人”。郢人有个好友,是位匠人,人们都叫他“匠石”。郢人是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匠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这样一套绝活:郢人在鼻尖涂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让匠石用斧子把这层削去。只见匠人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一声,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人也仍旧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匠石的绝技和郢人的胆量,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石请来,让他再表演一次,匠石说:“鄙人确实曾做成过这件事,但是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庄子讲完这个故事,意味深长地说:“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即惠施,是庄子的好友)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ǐng,楚国国都)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zhuó,砍;削)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1、过:经过

2、郢:楚国的都城

3、垩:è,白色粘土

4、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

5、匠石:名叫石的工匠

6、斫:zhuó,用刀斧砍

7、运:挥动

8、斤:斧头

9、成风:名词作状语,像风一样

10、失容:改变神色

11、虽然:尽管如此

12、质:通“锧”砧板,引申为配手,即郢人

13、夫子:那人指惠子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徐无鬼》

成语寓意

这则故事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一、这则寓言是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一曲赞歌,惊险卓绝。

二、“牡丹虽好,终需绿叶扶持”。因为有绿叶的陪衬,更显出红花的美好。

三、匠石技艺高超是由于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了基本功,掌握了工作的技巧。因此,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他已经从“必然王国”达到了“自由王国”。

故事反映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关系是“相反而相成”的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除了研究其本身外,还要看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方面,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

成语辨析

“运斤成风”与“运用自如”都可形容技艺非常熟练,但有区别:“运斤成风”通常指的是特殊的技能运用非常熟练,适用范围较窄;“运用自如”多指有经验或者很顺手,运用范围较广。

作品赏析

庄子把“运斤成风”的故事讲得简练传神:郢人垩漫其鼻端,请匠石为之斫去;匠石“运斤成风”,结果,“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短短几句话便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不露声色地描绘出来,使人不得不由衷感叹匠石的鬼斧神工。文章若至此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段描述优秀的佳作。

而接下去的匠石与宋元君的对答则进一步深化主题,揭示了匠石与郢人休戚与共的互相依赖关系:“臣则尝能斫之。虽然,吾之质死久矣!”郢人不过是个靶子,是个配角,但没有这个配角,匠石也演不出运斤成风的绝技。这样,匠石与宋元君的对答不仅深化了“运斤成风”的主题,揭示了主、配角之间的依赖关系,也为庄子对惠子的死发出的感叹做了恰到好处的铺垫:郢人之于匠石,犹如惠子之于庄子;郢人既逝,匠石不复能运斤成风,惠子既逝,庄子又何尝能再雄辩滔滔?于是庄子反复叹曰:“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原名叫做庄周,祖先曾是宋国的王室血脉,公元前369年出生于宋国蒙城,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创了独特的庄子哲学,是后世公认的道家两大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不仅在道学和哲学上有深厚的研究,他同时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在四库全书之中归类为子部道家类。宋徽宗时,追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运斤成风的意思、出处、典故?

成语:

运斤成风

(拼音:yùn

jīn

chéng

fēng)

出处: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意思: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运斤成风是什么意思

《运 斤 成 风》的全文翻译:

庄 子 送 葬,经 过 惠 子的 墓 地,不 由 得 百 感 交 集,回 过 头 来 对 跟 随 的 人 讲 了 一 个 故 事:

楚 国 的 国 都 郢 都 有 一人,不 知道 他的 名字,称 为“郢 人”。郢 人 有个 好友,是 位 匠 人,人们 都 叫 他“匠 石”。郢 人 是个 勇 敢 沉 着 的人,他的 朋友 匠 石 是个 技艺 高明 的 匠人。有 一次,他们 表演 了 这样 一套 绝活:郢人? 在 鼻 尖 涂 上 像 苍 蝇 翅膀 一样 薄 的 ,让 匠 石 用 斧 子 把 这 层 白 粉 削 去。只 见 匠 人 不 慌 不 忙 地 挥 动 斧 头,呼 地 一 声,白 粉 完 全 被 削 掉 了,而 郢 人 的 鼻 尖 却 丝 毫 没有 受到? 损 伤,郢 人 也 仍旧 面 不 改 色,若 无 其 事 地 站在 那里。

这 件 事 被 宋 国 的 国 君 知道 了,他 非常 佩 服 匠 石 的 绝 技 和 郢 人 的 胆 量,很 想 亲眼 看 一 看 这个 表演。于是,国 君 就 恭 恭 敬 敬 地 把 匠 石 请 来,让 他 再 表演 一次,匠石说:“鄙 人 确 实 曾 做 成 过 这 件 事,但是 我的 好 友 已经 去 世,我 失 去 了 唯一 的 搭 档,再 也 没法 表 演 了。”

庄 子 讲 完 这个 故事,意味? 深 长 地 说:“自 从 惠 子 离 开 了 人世,我 没有 可以 匹 敌 的 对手 了!我 没有 可以 与 之 论 辩 的 人 了!”

成 语 寓 意

这则故事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

一、这则寓言是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一曲赞歌,惊险卓绝。

二、"牡丹虽好,终需绿叶扶持"。因为有绿叶的陪衬,更显出红花的美好。故事反映了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关系是"相反而相成"的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除了研究其本身外,还要看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方面,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

三、匠石技艺高超,是由于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了基本功,掌握了工作的技巧。因此,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他己经从"必 然 王 国"达到了"自 由 王 国"。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在句中一般作定语;含褒义;补充式结构。

运用示例

宋 · 苏 轼《书 吴 道 子 画 后》:"道子画人物……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金 · 元 好 问《王 黄 华 墨 竹》诗:"岂知辽江一派最后出,运斤成风刃发硎。"

梁 启 超《变 法 通 议 · 论 变 法 后 安 置 守 旧 大 臣 之 法》:"故 善 旧 国 者,必有运斤成风,垩去而鼻不伤之手段。"

伍 立 杨《译 文 的 尴 尬》:"林 纾 虽不懂英文,但他有一只有力的手——通 英 文 的搭档,史为关键的是他力能扛鼎运斤成风的古文修养。"

成 语 辨 析

运斤成风——运用自如

"运斤成风"与"运用自如"都可形容技艺非常熟练,但有区别:"运斤成风"通常指的是特殊的技能运用非常熟练,适用范围较窄;"运用自如"多指有经验或者很顺手,运用范围较广。

“运斤成风”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砍柴的人,他用的是一把斧头,却能像是羽毛一样轻盈,毫不费力地砍倒一棵大树。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掌握了斧头的精髓,使得斧头得心应手,运转自如。

后来,“运斤成风”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熟练自如,就像是有神助一般。也可以用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轻松自如,仿佛毫不费力地就完成了。这个成语也常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非常出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例如: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每次画画都能达到运斤成风的境界,让人们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