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十首)

2.幼儿园必背古诗大全

3.幼儿唐诗100首中简单必学的10首 注释版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5.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6.唐诗三百首幼儿园必备古诗

7.经典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四岁幼儿唐诗_幼儿唐诗三百首简单4岁

适合幼儿的唐诗三百首如下: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相传诗人写这首诗时还只有七岁。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春天睡眠舒畅,不知不觉已经天亮,醒来后听到小鸟在处处鸣唱。昨夜风雨声一直没有停,不知道有多少花被风雨打落了呢!

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十首)

唐诗三十首幼儿必读如下:

必背唐诗:

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送元二使关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6、《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颉,此物最相思。

7、《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9、《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唐诗简介: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上承魏晋南朝诗,下开宋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对外交往频繁,思想自由奔放,近体诗逐渐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和典范。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展了歌行体的样式。

唐诗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唐代以后,唐诗的选本、选集不断涌现,清朝的《全唐诗》整理收录了五万多首唐诗,流传最广的是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幼儿园必背古诗大全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1.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春晓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2.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一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3.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静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简介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4.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相思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

 古诗简介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翻译/译文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5.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乐游原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古诗简介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翻译/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6.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寻隐者不遇

 朝代:唐朝|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古诗简介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翻译/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7.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8.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嫦娥

 李商隐〔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长河:。

 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9.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10.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池上

 白居易〔唐代〕

 小娃撑小艇,偷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注释

 小娃:指小孩子。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幼儿唐诗100首中简单必学的10首 注释版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译文: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草》

译文: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译文: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唐诗三百首是最为璀璨的文化宝物,不过却不一定都适合给宝宝作为启蒙的读物,后来专家们挑出了100首较为适合的唐诗作为幼儿的启蒙。不过,真正简单且必读的却只有10首。在这里我们就将幼儿唐诗100首中这简单必学的10首罗列出来,并加上了注释,以供家长参考。

1、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尽:消失,看不见。穷:尽头,最远方。

 2、回乡偶书(其二)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改:改变,变化 。 鬓毛:耳边的头发。

 3、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碧玉:一种绿色的玉。妆成:打扮起来。

4、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疑:看起来像。霜:天气冷时结的薄冰,呈白色。

 5、绝句(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释 江:长江。 青:青翠的颜色 归:返回故乡。

 6、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晓:天亮了

7、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驱车:驾驶小车。

 8、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 取次:依照顺序。

 9、悯农(其二)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日:太阳。

 10、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借问:有礼貌的问。 牧童:放牧的孩童。

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

 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 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唐诗三百首幼儿园必备古诗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1.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一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2.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江雪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简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者。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翻译/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3.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725年(唐玄宗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翻译/译文

 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江苏省扬州市。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辞:辞别。

 4.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下:顺流向下而行。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7.广陵:即扬州。

 8.天际:天边。

 9.西辞:孟浩然由武昌去扬州,是由西往东,所以说“西辞”。辞:告别。

4.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5.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古人指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6.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7.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8.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9.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出塞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10.儿童唐诗三百首3岁精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经典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遗产之一,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启蒙的重要材料之一。《唐诗三百首》的内容包罗万象、风格多样,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启迪孩子的人文素质的同时,也熏陶了孩子们的情操。以下是《唐诗三百首》中的几首适合幼儿园学习的经典古诗,并提供简单的解析和意义。

一、“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古诗情感真挚,曲调优美,堪称一篇养心之作,可以让孩子们体验诗歌语言之美,感受诗歌表达之力。

二、“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古诗透彻地描绘了春天的清晨景象,让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神秘。让幼儿接触这样的诗歌,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也是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三、“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深入人心,堪称一篇壮志吟,能够启发孩子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和心理素质,同时也能让幼儿在欣赏中不知不觉地体验到汉字文化的优秀之处。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和精美的意境,完美地表达了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色和季度变化的奇妙律动。它可以启发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并且感受到传统诗歌形式中唯美的语言魅力。

总之,将《唐诗三百首》中的古诗进行适当的提炼和解析,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触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妙之处。让幼儿们从小开始学习《唐诗三百首》古诗,将会对孩子们熏陶情操、厚植智慧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是打开孩子对难度更高文化的大门。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赏析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2.经典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3.经典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

 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4.经典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5.经典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赏析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